参加美国2020年CES展随感

2020-03-07 05:18黄昊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2期

黄昊

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首推三星的虚拟人NEON,它是整个CES 展全场最亮的亮点。

从美国回来后,一边倒时差,一边向同事朋友们激情澎湃地介绍参加本次CES展(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博览会)的所见所闻所感,大家均觉得很有意思,建议我写一篇随感以记之。

坐在电脑前,这一周来高强度接收的信息和画面,一下子又快速呈现在眼前,觉得太多线索在眼前飞过,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保持真实的第一感觉。

朝圣科技界“春晚”

作为一名前沿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对于CES展,其实早就知道也一直想去看看。与CES正式结缘,还是从2015年,在上海举办的CES亚洲展开始的,CES亚洲展是我上海朋友的公司承办的。我当时陪着我的领导席伟航台长(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一起去感受了当年消费电子领域的亚洲旋风,那时就埋下了要去美国看CES展的种子。

今年之所以能成行,是由于明年我们有在广州举办全球创新创业博览会的想法,想实地感受全球最好的展会到底是什么样子,想去取取经。我们已经陆续考察了全球创新创业领域最好的几個大型展会,都是以年轻人为主要参与对象,比如Web Summit、SLUSH、火人节等。

当然,尽管有很强的目的性,但是朝圣的情绪还是挥之不去。为什么说是朝圣呢?我们可以简单看看美国CES展的辉煌历史。

美国CES展,全称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博览会”,简称国际消费电子展,每年1月在美国著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由美国消费技术协会(CTA,前身是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赞助。

首届CES展于1967年在纽约举行,当时参展厂商200家,参展人数17500人。2020年的CES展,已经是第53届了,内容极其丰富,被称为科技界“春晚”。本届大会共吸引了17.5万人参加,展厅面积28万平方米,4500多家企业参展,1000多场演讲。尽管受到互联网线上模式冲击等因素影响,总规模增长有所放缓,中国参展企业有所减少(中国参展厂商仍然有1000多家,占总参展商的1/4),但是规模依然空前,参展商和观众依然保持了极高的热情,大家依然在享受着新产品的震撼,在探寻着新趋势的脉搏。

总体来说,CES展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大企业秀实力,中小企业秀活力”的平台。因为有备而来,事先我定下了两个重点考察主题,一是从办展的角度,看这样的行业盛会如何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有效组织,长盛不衰的秘密何在?二是从前沿科技投资的角度,看有哪些新的产品和思路?

由于整个展会规模太大,内容和信息太丰富,而要完成考察我设定的两个主题其实要求非常高,所以必须事先做大量功课,才能在短短4天内,高效有序地全面感受,否则可能会迷失在宏大而杂乱的场面中一无所获。

因为想更全面地去了解、去感受,所以我事先确定了要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参与。我设定的视角有四个:一是如果是展会组织者,如何看各种组织活动的细节和流程;二是作为一名专业或者行业的参与者如何看展;三是作为一名专业的投资人如何感受展会,寻找机会和感知趋势;四是作为一名“打酱油”的普通观众,如何走马观花地看展会,他会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为此,我开始收集大量大会信息,设计了以两小时为一个单元的行程安排。28万平方米的总展会面积,东南西北共4个大的展区,既有巨大而专业的“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LVCC”,又有豪华奢侈的威尼斯人酒店,还有集现代化和奢华于一体的金沙会展中心Sands,以及酒店和剧场一体化的米高梅公园酒店(Park MGM)和ARIA酒店。如此分散的四大场地,没有严密完整的路线规划,是不可能看到全部展会精华的,从结果看,我的行程规划非常专业和有效。尽管如此,我也天天时时猛跑,4天里跑遍了拉斯维加斯的各个角落,每天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下次如果我带队游玩拉斯维加斯,绝对秒杀一切专业导游。

CES的生意经

CES大会不仅对内容进行了良好的分层,而且还非常会念生意经。从收入角度来看,可以分成几大块,一是参展收入,4500多家参展商,尽管不知道具体的收费标准,但直观感觉收入颇丰,应该在5000万美元以上;二是赞助商和广告收入;三是参观者收入,这个部分值得好好说说。

参观者17.5万人,分成三类收费,普通观众每人300美元,可以参观和听免费讲座;专业观众每人900美元,可以参加相应的一系列会议;最高端的行业观众每人1700美元,可以参加所有高端的闭门会议。粗略测算,仅仅是观众这部分收入就可能高达9000万美元。

如此盛大的行业展会,直接经济收入非常可观,是个非常赚钱的好生意。不仅如此,间接收入更惊人。对于著名赌城拉斯维加斯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充足的人流量,有人就会有大量的博彩收入,每个酒店都有大型的豪华赌场,在高度紧张的节奏下待5天,很少有人能不试试手气,这部分博彩收益将非常惊人。另外,1月是拉斯维加斯旅游的淡季,就是因为CES展,酒店爆满,价格飞涨,我们住的Mirage酒店还不算奢华,每个房间每天都要350美元,平时估计也就100美元左右。机票价格也很贵,单程需要转机的票价最低也要人民币12000元,直飞的都是22000元起,平时价格也就在4000元左右。展会和博彩真是两个赚钱的“孪生兄弟”,这对澳门未来的发展来说非常值得借鉴,当然前提是确实能举办行业盛会,难怪展会经济模式受到各国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青睐。

CES 展会的中国元素永远是亮点之一。今年有联想、华为、TCL、康佳、创维、大疆等企业参展。

谷歌在展示其中文翻译

从细节看CES会务的专业性

回到CES主题上来,细节处处展示了专业性。首先从注册的便捷性开始,一下飞机,在机场航站楼取行李处就有便捷的注册处。当然,需要提前在网络上注册好,现场只是换胸牌;在任何一个大型酒店都可以方便地完成注册;到了现场也分散有很多大型的注册处,有效分散了人流,很少出现集中排长队的情况,组织真是专业而经验丰富。

CES展的专业性还体现在信息全面有序的传递上。首先,必须先下载和注册CES官方APP,如路线图、场馆分布、参展商情况介绍……各类信息一网打尽且实时更新。这个APP,要在苹果系统中才能完美运行,安卓系统中可能无法有效运行。除了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在大会各个公共场所,随处可以方便地获取大会资料,最强的是每天快速更新的“CES Daily”随处可取,厚厚一大本,更新迅速,可以说媒体运营效率相当高。

Keynotes的演讲,是我这次考察的重点之一,尽管事先预感到开场演讲人会很多,到了之后还是很吃惊,参加的人太多了。但会务组织的专业性又体现出来。

首先,各个排队处的牌子醒目写着“严格执行先到先得原则,每个人必须排队,不能替别人排队,实行总人数控制,人满就不能进场了”,而且严格执行。开场演讲安排在威尼斯人酒店五层Palazzo,我还在奇怪,为什么安排在五层?为什么不安排在一层大厅?到了现场才知道组委会的厉害。因为在五层,就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层安排最长线路排队,让长队化于无形,也让排队的观众减少了焦虑,真是细节中体现专业。

到了会场,严格按照排队顺序落座,不区分任何观众,一视同仁。座位安排也很有讲究,前面座位安排很紧密,越往后座位越宽松,坐下才知道,这就是剧场式布置,让每一排观众都能清晰地看到舞台,没有遮挡。舞台上的超大高清晰屏幕,大幅曲面,可切分,体现了消费电子展的技术优势。我注意到从演讲者的角度来看,面前有三个巨大的提示器,左右头顶各一个,中间前方一个,演讲者站在台上一定非常舒服,紧张感荡然无存。

CES成功的秘密

正式开场演讲开始,主题是“美国消费行业协会的行业现状”,充分揭示了CES成功的第一秘诀,就是行业协会和行业展会的强关联。CES的成功,首先在于美国消费技术协会CTA的强大,以及基本会员的参与、加持和赞助,这将构成一个大型展会的基本盘。每个成功的展会,首先都需要一个核心理由和逻辑,不管是参展商还是观众,都要有一个参加的最基本诉求。

CES成功的第二秘诀是消费电子行业本身带来的,这个行业的三大要素,决定了CES的持续成功,一是数量众多,我们称之为庞大的SKU,无论是厂商数量、产品数量,还是关心的人数,都有非常庞大的数量基础;二是非常活跃,且不断创新,行业长期持续增长;三是变化大,且持续,每年都有众多新的变化,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永远充满活力,永远不缺新的看点,大家都希望看到新东西,探寻新趋势,所以大家愿意来,而且愿意年年来。我们注意到,会议刚刚开始,就已经有厂商开始续订明年的展位,因为先到先得的原则,早订就能得到更好的展出位置。Keynotes的演讲,是专业观众的最爱,而且的確非常高质量。三星、奔驰、达美航空、苹果等等,一场比一场精彩。高潮部分,是伊万卡·特朗普的演讲“通往未来之路”。

专业观众另一个最爱就是参加CES超级会议Super Sessions。这类会议少量是可以免费听的,大部分是要付费的闭门会议。超级会议主要是大公司重量级的战略或者产品发布会,重大技术趋势的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创新型研究课题的讨论等等。

我为感知未来的趋势,也重点听了几场。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苹果公司召开的首席隐私官圆桌会议:消费者想要什么,重点关注科技进步后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另外就是“进入量子时代”,IBM Q NETWORK发起的一项全球合作发展计划,代表了未来计算跨时代发展计划,但令人担忧的是这项计划竟然完全不包括中国。还有“物联网:进入预期的技术世界”“预期:5G将如何改变你的生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步是什么”“与马克库班的头条对话”等等。

还有一类高端闭门会议,是一些细分行业或者联盟组织召开的专业性会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终极科技小玩意”,是CES最让人期待的内部大赛决赛入围者在舞台上现场竞技,目标是寻找“最有可能成功的产品”。会议非常活跃和新颖,由艾美奖获奖的科技生活专栏作家Jennifer Jolly主持,主办方是Young innovation to watch,这个组织已经成立20周年,直接为年轻人服务,非常有活力。会议中最令我喜爱的产品是“电子视频魔方”,我会后直接订购了一个。其他主题也很吸引人,比如“最后一英里的创新”“建立世世代代对科技的信任”“医疗保健的未来”“短视频平台Quibi”“下一代技术创新者”“流媒体体育的未来”等等。

那些亮相CES的新产品

除了专门赶场听各种高端会议和论坛,我以普通观众的视角,穿插进行走马观花的现场展厅巡游。主要的主题有4个:一是感知未来趋势,二是看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玩意,三是重点关注VR/AR产业,四是与“互联网+”大赛相关的公司和我们基金已经投资的公司。

我们基金自己投资的公司有好几家都参加了CES展,塞宾科技更是连续3年获得CES大奖,今年有4个新产品获得CES大奖。另外小狗电器、灵动科技、七鑫易维等都有不少亮点。

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走出来的项目则有INSTA360、NOLO、兰亭数字等。

CES展会的中国元素永远是亮点之一。尽管今年参展企业有所减少,去年占到33%,今年也占到1/4以上。联想、华为、TCL、康佳、创维、大疆、小牛电动、海尔、长虹、柔宇等都非常亮眼,尤其是康佳的超大屏,8K、Micro-LED显示屏非常吸引眼球。

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首推三星的虚拟人NEON,它是整个CES展全场最亮的亮点。它是由STAR LAB创造的“人工智人”,一种完全由人工智能所驱动的虚拟存在。它和我们以前看到的抓取人的特征,再虚拟一个真实的“你”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拥有和真人一致的音容笑貌及言谈举止,拥有表达情感和智慧的能力,善于学习新技能,并能基于经验形成记忆。目前还是影像上的虚拟人,不具备物理上的形态,而是完全由数字合成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形体,太震撼了。

另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产品,是SONY展示的眼球感知的光场显示方案,以及结合动态液晶LED背景显示屏的虚拟电影拍摄方案。它通过容积捕捉来完成,并能根据摄像头的移动实时进行改变,以营造逼真的视角和深度。它可以让导演和摄影师直接拍摄场景,视角、透视、摄像头的位置都能自然融合,通过GPU加速的点云渲染解决方案,在虚拟引擎框架基础上渲染,实现堪比VFX特效的LED虚拟动态背景方案。

VR/AR方面,尽管在5G大背景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并可能迅速向C端发力,但奇怪的是,我到处寻找,几乎没有看到苹果、谷歌、微软等大厂的新产品和预研项目的发布。感觉要不是各大厂都在“憋大招”,要不就是我们预期有些乐观了,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待。至少我们希望看到的个人移动计算平台的升级,没有在展会上得到印证,但是向消费端扩展的方向,还是在产品改进的方向上得到了部分印证。尤其是华为的介入,推出的2999元的高清轻便可移动VR 眼镜,直接将移动VR设备推到了消费品的前端,期待会带动消费者抢购的热情。

最后,说说我感知到的几个趋势。一是智能出行是大行业大趋势,追求车内环境的舒适性和智能化,在向极致发展。各类车企,互联网公司都在进军造车和智慧出行领域,生态车联网也初现端倪。二是可折叠屏,柔性屏大行其道。感觉笔记本电脑的大规模升级替代将会到来,未来可能都是可折叠世界。三是高清大屏时代来临。康佳的micro-LED、索尼的0LED、三星的miniLED非常出彩。骚气的三星“横屏变竖屏”,LG“卷帘屏”,各大厂商的“透明屏”,用投影交互实现的“处处皆可屏”,处处有新意。四是进入了新的“硬件—软件”周期: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AR/VR、自动驾驶、5G成为主角,总体沿着硬件突破再到软件拾取内容红利,再到模式创新获得市场红利的路数演进。

不知不觉,CES进入了最后一天。没想到,高潮却在最后。CES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Eureka Park(尤里卡公园),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创业孵化器Techstars联合举办。按照国别和颠覆性产品系列进行集中展示和面对面体验,还嵌套了大学创新展,展示美国数十家著名教育机构的创新性进展。

我开始以为这是个集中交易市场,但是到现场发现不允许买卖东西。尽管如此,大家都非常有购买冲动。46个国家,分別设专门展台,集中展示国别创新能力。1200多家公司齐聚尤里卡公园,不仅带来颠覆性创新,而且吸引投资者和大品牌的目光。摆摊位,展示经过遴选的重点产品的初创公司,非常吸引人气。整个公园人头攒动,自由流动,自由交流。公园四角设立4个发布和竞赛区,现场评奖,当场发奖,现场掌声雷动,气氛异常好。参展商和初创公司通过尤里卡公园平台推出新产品、服务和想法,他们在这里可能会遇到自己的伯乐和建立业务联系,将CES“推动新兴创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使命推向高潮。在公园内,大家都情绪非常高,几天的盛会演变成了狂欢式的聚会。

总之,“科技很快,人性很慢”,世界就在这快慢交替的过程中不断向前。

责编:陈惟杉  chenweishan@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