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锦官城,生态新成都

2020-03-07 05:18温素威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绿道成都生态

温素威

成都城市夜景

这里有“蜀戏冠天下”,有川绣“锦上添花”,有川菜“未尝举箸忘吾蜀”……

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集散地,是中国最早种茶、饮茶、售茶地区之一……

这里经济要素活跃,物产相对富足,人们生活闲适……

这里是成都,天府之国,安逸之城。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语境下,一场以人为本,营城兴产,变出新空间、新动能、新人居的翻转腾挪如火如荼。成都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不断“变脸”,正变出中国城市发展新样本。

重塑城市之骼:跳出成都建成都,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一城两座山脉,龙门山在西,龙泉山在东。岷江与沱江交汇冲积而成的平原沃土,于两大山系中间,恰似一张海棠阔叶。2300年间,“两山夹一城”的地理骨骼,庇佑出锦官城的安逸。

时序更替,这样的先天优势,这样的地理空间,却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后天缺陷。

据测算,成都GDP将在2022年超过2万亿;至203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

成都坚持用“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发展战略打造城市新格局,这是成都破解“大城市病”的重要路径,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让百姓安居与城市发展水乳交融。东进“点睛”,向外拓展,变“两山夹一城”的逼仄,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

重塑城市骨骼,扩空间外延,换发展高地。龙泉山由生态屏障变城市中央绿心,一侧是延续着巴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中心城区,另一侧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东部城市新区。

重塑空间骨骼,成都迈向真正的“两翼时代”。从市中心向东50多公里,是在建中的天府国际机场。未来,这座中国中西部最大的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能力将分别达9000万人次、200万吨。

“天府国际机场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也是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副主任吴征宇介绍,“目前,另一重要对外通道即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7条铁路货运、5条铁海联运通道,连接境外城市26个、国内城市15个。2019年1-10月,成都国际班列共开行2330列,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彰显。”

再造城市之血:高起点建新经济平台,新思维造产业功能区

经济是运营城市、发展城市的血脉。血脉通,产业强,城市活。除了城市格局之变,成都的经济结构也悄然改变。2017年,成都出台《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提出建设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2017年9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立。这个全国首创的新机构从最初的新经济处演变而来,专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而生。“我们就是新经济企业的婆家。”这是成都市新经济委大数据处刘海波的通俗解释。

体制机制的改革使很多政策、想法和目标最终得到了落实,并在经济指标数据中得到了反馈。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GDP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继新经济委员会设立后,成都又在全国首发“城市机会清单”,为不同应用场景发布供需信息……

新经济花繁叶茂。2019年1—9月,成都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7.9亿元,增长28.4%,净入库税收10.9亿元,同比增长21.8%。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

新经济模式层出不穷。成都落地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众创空间:交子金融梦工场。“截至目前,入驻金融科技创业团队161个,汇聚金融科技创客4000余名。成都建全国重要金融中心,底气十足。”交子金控集团投资总监付剑峰说。

新消费场景方兴未艾。“成都最大的战略优势就是它是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地区生活中心”。消费,是成都的强项。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挑起消费大梁,成为《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的落地与实践。

类聚要素,群分人才。2017年,成都在全国率先系统提出建立新型产业功能区,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放在一个区域,重新整理城市格局和功能分区,提高功能复合率和城市宜业宜居度。

“产业功能区不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不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而是相同产业先进生产要素的聚集区。城中有产业,业中有社区。”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如是解构功能区的理念和定位,“不是一味给政策优惠,而是在企业最敏感的市场要素上给回答。”

力铸城市之魂:既要打造生态城市,更要厚植人文情怀

城市要让生活更美好,必须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两者美美与共,方能形神兼备。

一条正在建设中的天府绿道,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贯城,全程1.69万公里,涵盖1920公里区域级绿道、5380公里城区绿道及9630公里社区绿道三级绿道体系,这也是全国规划最长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

东进“进”出的龙泉山森林公园,南北绵延90公里,东西跨度10~12公里。总面积约1275平方公里区域内,铺陈着林色、湖光、田园、小镇、村落……漫步其中,绿意盎然,既“洗心”又“洗肺”,悠哉乐哉。更为深远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每条绿道都蓄积的生态价值。

“以锦城绿道为例,建成后,不仅人均增绿10平方米,还将形成133平方公里生态公园、20平方公里生态水系、24平方公里城市森林和8條一级通风廊道,同时保护35平方公里的基本农田。”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小琦介绍。

2018年,全市绿道植入2191个文商旅体设施,开工建设了1080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

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

传承历史文脉,固城市之根。弘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有文化,留住成都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

激发文化创造,立城市之品。持续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文创产业集聚区和文创产业带,打造一批重点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特色街区,让成都文化活在当下,永续利用。

新理念催生着新发展,新发展演绎着新未来。国际锦官城,生态新成都,精彩不断呈现。

责编:姚冬琴  yaodongqin@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

猜你喜欢
绿道成都生态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北京将新建500公里绿道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