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卿,惠 捷,刘浩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药物化学课程是高职高专药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国家药师资格及国家执业药师资格的考试科目之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结构、性质、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合成制备和合理应用等多个方面,知识点多而零散、抽象而复杂;而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又较为薄弱,这就使得传统的教与学颇有难度,学生往往被动式学习、死记硬背,学习流于表面。
目前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资源众多。有效整合资源服务教学,重点在于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没有好的设计思路,资源就显得多而零散。
网络课程设计思路要依据教学分析,统筹设计、高屋建瓴[1]。教学资源要讲究丰富性、必要性和有机链接性。目前常见设计思路是课堂导入、学习目标、课件和习题,思路比较传统、缺乏课程特色性。对于信息化资源更多的是满足于“有”,造成资源简单陈列,有机链接性不强。
网络课程的设计当以学生为本。药物化学是专业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尤其是基础化学),而高职学生底子薄弱,因此课程设计中须要专门加入“基础回顾”的模块。但当下很多课程建设往往不够重视。
好的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降低自主学习难度,能够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同时要有较强的应用迁移性,能够让不同的老师快速了解课程并灵活运用。但目前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还不够清晰或有点跳跃性,资源简单地陈列,课件教师个人特色性过强以至于不便其他教师理解和运用。
依托超星泛雅平台进行网络课程设计与建设,并以镇静催眠药为例阐述优化设计。依据课程标准,通过教材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和学情分析,拟定了课程设计思路:由课前学习(导入新课、基础回顾、学案导图、课前活动)、课中学习(内容精炼、多彩课件、课堂活动)、课后学习(拓展阅读、习题检测、特色任务)三大模块组依次构成;因课程资源丰富,设定学习分“选修”和“必修”两种,“选修”即学生自主学习时非必要部分;课程设计一大亮点是配备了网络课程使用说明书,说明书阐述网络课程设计思路、组织架构和不同模块或资源的使用说明等内容,增强其他教师对课程运用的快捷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1)导入新课。设计两种导入方式,温故知新和微视频导入。学生或教师灵活选择。定为“选修”。例如微视频导入,“迷药真实存在吗,一闻就晕的迷药存在吗?”。
(2)基础回顾。将涉及的基础知识提炼出来,让学生复习回顾(尤其是基础化学方面的知识),并设计问题或者讨论,定为“必修”。例如利用微视频《受体、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回顾药理知识;又如,微视频讲解内酰胺、亚胺、脲等结构及其化学性质,以复习基础化学知识[2]。
(3)学案导图。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内容。学案中要突出思维导图,并设计问题或者讨论。定为“必修”。
1.3.1 带教质量的监管。科室带教负责人依据科室教学计划,每周定期检查临床实习带教实施情况,并对实习医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查房、基本病史询问、基础体格检查技能、病历书写、实习学生对疾病理论掌握情况等,并对考核内容进行打分或划分等级。
(4)课前活动。包括简单预习和特色活动。简单预习为“必修”,特色活动为“选修”。例如将“镇静药与催眠药的区别及联系、药物的分类”等简单知识作为预习内容,课堂随机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并记录好平时分手册。例如让学生搜集镇静催眠药的网络视频并附上视频大意作为特色活动。
(1)内容精炼。本课程设计中的内容精炼是教材内容的精华,旨在没有教材时依据“内容精炼”即可教学。它不改变原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点顺序,方便学生结合教材学习。内容精炼中,要注意对学习内容贴上标签,例如“药物分类”、“背景与概述”、“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典型药物”等标签,方便学生快速定为内容,并抓住中心含义。
(2)多彩课件。传统课件囊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新课导入、练习题、视频等,而网络课程中使用的课件要“减负”。本课程设计中的课件旨在用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难点,突出了学生自学难度高的知识;去除了练习、视频等教学元素,但重视各种课堂教学元素的组织。当课堂教学涉及到练习、视频和特色活动时,转接到对应的模块中。传统课件则置于课程资料库中备用,适应不同情境下的教学。
(3)课堂活动。包括常规的课堂练习、观看微视频、实时云讨论、情景扮演、做游戏等。例如镇静催眠药的实时云讨论,“苯巴比妥钠注射液为什么要现用现配?能否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又例如观看微视频学习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小组讨论。
(1)拓展阅读。拓展阅读要注意在不侵犯版权的情况下,将内容直接引入而尽量不使用链接。一方面,链接容易出现失效的情况;一方面,直接呈现内容更有利于减少学习的成本,有时候学生可能懒于花费“打开一个链接”的学习成本。拓展阅读下,可以适当布置些有趣的开放性问题。例如拓展阅读为“迷药三唑仑”,讨论问题为“三唑仑让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不安全感?”。
(2)习题检测。传统方式学生容易抄袭,要创新习题完成方式[3]。平台发布习题,要求在作业本上抄题作答,然后署名、拍照和上传平台。
(3)特色任务。可以是手抄报、微视频制作、社会实践等。
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它对网络课程的设计性、实用性、对教师驾驭网课的教学水平,都提出了诸多考验。本课程团队的教师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策略,在此初步交流。
(1)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使用说明书。疫情当下,更多的教师加入该网络课程教学中;为他们提供说明书,并进行QQ网络集体会议讨论释疑,以迅速应对教学需求。
(2)灵活应用网课中的“必修”“选修”。疫情下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更加不可控,因此教学更加强调切实。网课设计中的“必修”内容,是学生学习必不可缺的环节。针对这些内容,教师要强化对学习行为的控制[4],着重落实学生“必修”内容的学习。方法有:设定泛亚任务点、设定讨论、强化实时进行知识点提问和抽查和强化平时分手册的记录等。例如,“镇静药与催眠药的区别及联系、药物的分类”等简单知识,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必修”内容,内容做成视频以任务点发放,针对“必修”设计问题讨论,在实时互动中强化对课前学习的随机抽查,并记录好平时分。
(3)网络课程为载体,其他通讯手段作辅助。疫情下,各大网络教学平台在白天集中教学时段都有崩溃、网速卡的情况。为保证网络课堂的连贯性,我们使用QQ群电话进行实时互动。对于网课中能自主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课下在网课平台完成。QQ群电话的“堂”上时间以解决教学重难点为主,即利用网课设计中的“多彩课件”教学。平台网速不佳的情况下,将“多彩课件”截图,发于QQ群中,实时语音互动教学;基本上QQ电话连贯清晰,教学不易中断[5]。
“堂”上学习行为控制的一些方法有:多多利用学习通签到功能;使用简单知识点进行随机抽查提问,老师倒数8秒学生回复在不在线,以控制学生聆听注意力,同时也敦促学生做好课下网课学习;要求被抽问的学生将作业笔记本上的相应知识点页面,拍照发于QQ群中。
(4)注重作业本和笔记本的利用。疫情爆发的时间很是“棘手”,基本上学生们是没有教材的。仅仅依靠网络课程作学习载体是不够的,学习必须要有写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将网课中的一些学习“干货”写在作业本上。QQ群电话“堂”上教学的时候,要求学生将笔记也记于该作业本上。
(5)重视“内容精炼”的作用。由于学生没有教材,“堂”上教学单靠课件讲解,效果不佳,这时候就突显网课设计中“内容精炼”的作用了。设计的“内容精炼”模块,就是教材内容的精炼版,并有着精心的一些设计;相较于电子版教材,“内容精炼”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疫情下,我们针对重难点设计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对“内容精炼”模块进行预习,并将答案记于作业本。
(6)加强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强化作业的布置,创新作业完成的手段,如要求抄题、作答、拍照、上传平台;专门安排学习检测课,将问题实时抢答和学号随机抽问相结合,问题根据难易分等级,按等级奖励或扣除不同的平时分,既可激发学习热情,也强化学习检测,敦促个别学生落实学习行为。
优化设计要依据教学分析构建网络课程的思路,有逻辑、有目的地将教学资源或元素组织起来。要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学案、思维导图、基础回顾、内容精炼等元素,降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难度。要注重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必要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并配备课程使用说明方便教师快速了解课程,自由选择可替代性方案。还要注重减少网络教学的漏洞、落实学习行为控制,例如创新习题完成提交的方式。
一个好的网课设计可以应对大多数情况,如学生缺教材、平台网速不佳、师生难以见面互动和不同网课使用者有不同需求等。疫情下,以网络课程作为学习载体、QQ群电话作为实时“堂”上互动工具(师生网速均好的,可以使用QQ屏幕分享)和一体化的作业笔记本作为学习记录的实物,课程团队展开了灵活、充分、有效的教学。
综上,网络课程不仅要进一步普及化,也要在设计上更加优化、深化;要增强丰富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适应现代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