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婉婷
网格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会将一定标准作为管理依据,将管理对象划分为多个网格。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网格共享机制,能够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共享,提升景区管理效率,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而形成互相协调、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管理格局,推动景区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厦门园林博览苑(以下简称“园博苑”)总面积为240.6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为163.78公顷,水体面积为76.83公顷,景区管理范围较大,日常维护、管养细而杂,推行实施网格化管理,能够使景区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
网格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近几年兴起后,不断运用于管理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了网格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园博苑网格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借助于计算机,将计算机作为渠道与载体,将管理对象作为基础,按照具体标准将管理对象划分为不同网格单元,运用信息技术与网格单元协调机制,促进网格单元的信息交流、组织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对资源的整合,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网格化管理已经从多个层面运用在城市管理当中,促进了城市资源的交互、整合以及共享,有利于构建跨部门资源利用机制与共享机制,借此促进城市管理效率的提升。景区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城市当中实施的网格化管理进行借鉴,将管理中涉及的精髓内容,运用云计算、数据库以及互联网进行信息管理,在对景区进行网格划分时,可以将地理空间作为依据,将景区中的旅游主体、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洁绿化等纳入网格系统当中,然后对景区管理进行业务区域详细划分,做好对工作流程的梳理[2]。信息共享工作的实施,能够促进部门和部门之间横向、纵向权利线与业务联系的形成,构建景区信息互通平台。景区管理在实施时,需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控制、调整,进而推动景区管理向着集约化、系统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管理工作在实施时的高效性,并且确保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对现代化景区网格管理体系的构建。
园博苑景区管理网格化的实现,需将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作为依托,就园博苑景区发展现状而言,首先需要实现网络互连,同时通过对电子地图技术的运用,按展岛划块,实现对管理区域的细致划分,为网格化管理相关地理空间体系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景区在发展中,通过对遥感技术的运用,能够获得景区图像信息,促进管理可视化的实现,为动态性、实时性管理提供了较大便利,使网格化管理的实现获得技术性支撑。景区管理在实施时,可以将封闭模式与开放模式结合在一起,发挥二者优势,推动管理由主动向被动转变,以及由文字说明逐渐向数字化方向转变,在发挥传统管理模式优点基础上,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实施,能够发现不同单元网格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时将出现的问题发现、通报以解决,保证问题解决的主动性。网格化管理在实施时,需将数据库作为支撑,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分析与存储,这种模式对于大型景区管理尤为适用。网格化管理在实施时,具有这几方面的优势:首先,共享性。共享性属于网格化管理在研究时的核心性问题,网格系统的运用,能够实现对网格资源的有效收集统计与维护,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系统能够对网格资源进行分析,查看资源实际使用情况,促进限制资源共享,实现最大化利用资源,同时网格之间也能实现动态信息共享。其次,高效性。网格化管理在实施时,可以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方式,将景区划分为不同网格,运用多种技术实现对区域资源的整合。最后,开放性。网格管理具有一定开放性,不仅需网格当中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也需景区其他人员参与其中,将景区根据应规则进行划分,其中包括道路、河流、景点、设施、绿化、保洁等,保证管理分工的明确性,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
网格化管理相关模型构建时,可以设置为五个主要环节,在保证信息实现共享基础上,收集景区工作人员、景区游客的信息,注重具体需求、实际问题的协调。在此过程中,监督人员、工作人员、游客、设备可以作为信息收集主体,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向系统中心进行报告,同时信息可以通过电话、网站等多种渠道获取工作人员和游客的问题,并且及时将问题在系统平台上进行共享。如针对绿化、保洁、安保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平台需对信息进行甄别,将问题传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会将问题性质作为依据,派遣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并且调度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最后将处理结果报告系统中心,而系统中心需将最终处理结果向监督中心反馈,然后再对事件和问题进行管理。
景区在进行网格化管理过程中,需将地理空间当中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保证景区单元组建、网格划分以及编码的标准化,构建无缝、统一景区网格化数据库,实现对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的综合运用。在管理流程中,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系统梳理,实现对敏捷性、高效性、可视化、精确性网格管理体系的构建,并且建立景区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体系。形成针对地理信息相关数据以及网格化相关数据库的更新技术与维护机制,实现对景区当中基础性地理信息、部件信息的实时更新以及动态管理,使景区高效、系统的运行获得充分的信息保障。
园博苑把园林按流派分为中国园林三大流派园区(北方园区、江南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风景园林师园区和公共园区,集中展示各园林流派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以及各参展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个性特色。在对景区进行管理过程中,编码标准化以及网格划分属于景区构建网格管理相关系统的基础,在具体实施时,需和景区特点结合在一起,针对景区进行网格编码以及网格划分,然后将编码作为依据,景区当中对功能分区、景点结构、观景廊道等大型数据库进行构建。同时将景区当中的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设施划分为若干事件和若干部件,如停车场、垃圾桶、服务中心、指示标识、座椅、卫生、绿化,等等。并且对其进行特有代码标注,使其在网格地图当中明显体现出来,然后由景区的工作人员将网格进行分管。在此过程中,需由监督人员针对网格进行全天候监控管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景区当中实际情况传送到数据库当中,促进各个层面的信息共享与实时沟通。其次,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时,需多个部门之间运用协同联动方式进行合作,并且将网格化管理当中的具体要求作为依据,构建科学、系统业务域。业务域主要是指景区当中的网格信息在实现共享基础上,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实现有效分管,构建跨部门管理相关团队,促进管理单位与管理单元组织工作的协同进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梳理条块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高效网格管理系统。最后,在保证业务域构建合理基础上,针对业务域业务流程以及其以下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梳理,将各项工作流程理顺。
园博苑能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健身场所,吸引了较多人群。景区管理在运用网格化模式过程中,为了保证高效性、主动性、协同性,需将各部门参与到景区管理中的收益和成本理厘清,针对各个部门运用协作管理与单独管理两种方式,在此情况下,景区收益预算和成本预算能够比较清晰、明确地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部门在行使自身职责时花费差异进行分析、计算,将不同部门的管理效率、社会效益、经济收益系统、科学地体现出来[3]。通过对各部门中的网格协同管理收益与成本的树立,构建科学、系统的财政预算机制,并且运用管理模型,采用角色扮演与权力分配方式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保证各项工作在开展时的业务协同性,以及景区管理工作在实施时的高效进行,构建多部门协同合作和协同分工的网格化管理相关机制,进而使景区管理中涉及的权责问题得到比较充分地解决。
总之,网格化景区管理的实现,能够促进资源共享与整合,以及景区当中协同管理,保证管理工作权责明确,推动管理目标的高效实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的影响下,景区实际管理水平将不断实现提高。在此过程中,景区管理需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对新技术的运用,实现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借此推动景区的不断发展,使景区作用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