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2020-03-06 10:13徐永赛
港口装卸 2020年6期
关键词:海工装备制造业

束 荣 徐永赛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引言

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交集团所属振华重工作为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同时,时刻关注全球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发展动态,并持续进行适应性改革发展。

2 装备制造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目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制造业格局和技术的不断变化,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经与投资环境,装备制造业的各项指标持续在低位运行,发展压力较大[1]。尽管我国经济面整体运行较为平稳,但是受到汽车、船舶等主要行业市场下行波动及需求低迷影响,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位徘徊。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装备制造行业的现代铁路(高铁)和工业机器人两大高端技术产业受到直接影响,港机行业本身及上下游产业也受到一定影响。

2.1 港机装备需求滞缓

全球港机行业整体情况不活跃,市场总体体量没有增加,主要在于业主的投资意愿不足或相对谨慎,投资资金受限;制造成本上升,行业竞争急剧增加;国内港口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供给侧改革形势下区域性港口逐步整合,一定程度上影响港机新装备的添置;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港机等装备制造进出美国港口市场也存在较大风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虽带来一定市场机遇,但所涉国家的商业主体普遍资质有欠缺,无法提供资金担保,购买能力较弱。

2.2 海工装备制造形势严峻

随着全球整个油气行业的调整和复苏,以及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油价已稳步回升,相当一部分海上油气项目已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相应的开发装备也将会扩大投资建造规模。目前,海工装备运营市场和新建市场价格持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低位,但随着未来更多资本的参与,既会加剧市场竞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构运营市场格局。预计2018年主要海工装备租金发展走势仍将是低位波动。

然而,对于钻井平台和海工支持船等运营租赁属性较强的海工装备,上游市场触底企稳传导至建造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当前装备过剩规模以及手持订单规模仍十分庞大,消化库存仍需时日,新订单缺乏生成基础。2018年,全球海工建造市场焦点仍将集中在浮式生产平台、海上风电场建设运维装备以及LNG相关装备等[2],且各类海工设备租金仍在低位徘徊,新造船和二手船价格仍然较低,竞争依然激烈。

2.3 装备制造应势升级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实施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中国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并深入推进规模制造向高质量制造、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尤其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制造逐渐成为各类装备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推动力,装备制造的上下游企业正通过联合研发、引进、技术转化等举措来推动新型、智能、绿色、高端装备的整体升级。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装备制造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受我国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分散、重复布局、重外延轻内涵等发展特点的影响,从事装备制造的企业在规模上往往存在“小而不精,大而不强”的问题。部分企业产品竞争力弱,更新换代缓慢,主要从事外国产品的代理工作,以求快速获取利润。装备制造行业总体投资分散、重复布局、存在同质化恶性竞争。在资金投入方面,装备制造行业获得金融等资本投入的渠道比较狭窄,现多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融资门槛高、额度低[3]。另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租赁、科技保险等金融创新与装备制造业发展融合程度不高,制约了装备制造企业借助资本杠杆实现企业重组的能力。

3.2 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等装备产业的创新与竞争力已显著提升,但受限于规模、资金、人才和技术手段等因素,装备制造企业研究开发能力比较薄弱,针对重大项目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一些高新技术装备还需要依赖进口,如核心零部件、电气控制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软件系统等,这已经成为我国装备产业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主要障碍。在研发资源分配上,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统一布局和利益协调机制,众多科研机构各自为战,缺乏整合科技资源的能力,无法形成集成优势,科技资源匮乏与闲置并存。同时大量的研发经费和人员都集中在研究机构而非企业技术创新部门,教育体系开展课程培训、举办研究评比等工作,与制造企业的目标有别、机制不畅、协同融合度低,对装备产业的实际作用力弱。

3.3 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企业侧重于规模生产,忽视质量与产业升级,产品过剩严重。区域内、行业内的关联和协作程度较低,区域级装备运营、科技研发、资源集成等企业规模和影响力不足,产业整合和企业重组困难。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总体尚处在初始发展阶段,集群内的分工协作水平低,配套能力不够,“孤岛”现象明显,产业带动性不强,影响企业竞争力、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同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由于标准尚未统一、技术有待成熟、衔接有待通畅等原因,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规模与成效不高,智能制造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传统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支撑和引导力有待提高。

3.4 重型装备领域发展困难较大

港机、海工等重型装备,制造成本高、建造风险大,资金回流等问题严重,容易因合同履约不利、闲置等原因加重企业负担。港机方面,在市场增量滞缓的情况下,标准化发展引领力不足、企业间的恶劣竞争、生产原料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企业纵向发展的发展动力和未来空间不足,致使行业总体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海工装备在资金、技术、管理、人员多方面具有极高的要求,行业形势的低迷以及激烈竞争使得诸多企业遭受重创,短时间内突破发展难度大,而且在核心技术上,国内核心技术的掌握水平远低于国外。

4 行业发展对策

4.1 进行产业调整,激发企业活力

通过简政放权,改制改组等途径,激发企业的主体活力。在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企业融资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企业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专业化、集成化、一体化的产学研生产体系,组建大型装备制造集团,围绕国家和全球发展形势与需求,聚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产业,打造一批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

4.2 延长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集群

建议国家和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由纯粹的制造业向集成研发、设计、维护等服务功能的制造业转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在资金、资源、技术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人才。横向联合,扶持大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鼓励打造在国际上知名、各具特色的若干装备制造业集中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通过国家引导、企业聚焦、社会支撑等途径,持续推动制造业服务理念的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

4.3 鼓励和指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雄安新区、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区域发展为契机,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为主体,建立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中心,围绕重要产品、行业趋势新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以大专院校、各行业科研所为主,建立社会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围绕装备制造的共性技术、重大项目、工艺攻关进行联合开发,服务装备制造企业;鼓励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并购参股国内外企业等形式,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要充分激发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创新力,统筹社会资源,强化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和时代转型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深化发展评价和成果深化等工作,择机打造具有聚焦资源、全面创新、推广模式、转化成果等功能的示范性产业平台。

4.4 全面保障装备制造企业的生长环境

一方面要积极从国际外交、战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途径中寻求契机,保护装备制造企业高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政治经济的风险和问题,并指导企业持续提升国际化竞争中抗风险和自主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打造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规则,并且在考核指标、税收管理、投融资、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发创新企业和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高端装备制造储蓄动能。

5 结语

在目前复杂多变、全球经济相对低迷的状况下,装备制造业总体情况同样受到影响,发展并不理想。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行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装备制造企业研发能力弱等,严重制约了整体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创造一个适宜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环境,引导企业转化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同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让中国装备制造业能成功实现整体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海工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高性能海工结构钢API2W的研发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海工公司与其某国际总包项目HSE管理体系对比分析
沿海电站海工工程的造价控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