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佳占
(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520)
目前由于国际化进程,海外设计、采购、施工等的EPC项目呈蓬勃发展之势,而作为近些年刚走出去的部分企业,在与国外供货商,特别是欧美类有丰富出口经验的供货商合作时,使得中方企业经常碰壁,承受一些经济、工期等的损失,此文将以近期中方企业实际发生的一次案例,对如何做好国际化采购设备的调试进行简要分析,望中方企业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伊拉克米桑油田的某注水泵项目,其注水泵及配套的软启动柜、现场UCP控制柜、空冷风机、润滑油泵等,由中方采购英国某公司(以下简称E公司)的产品,中方负责安装、接线,厂家负责联合调试。设备到场后,中方工程师在接线检查时,发现其现场的UCP柜连锁电缆与中方配套的低压柜、厂家自己配套的软启动柜电压等级不一致,为避免因电压等级不一致而烧毁设备,中方在未与厂家沟通确认基础上,对相关接线进行了更改,厂家到场后,未能顺利试车,以中方擅自更改厂家接线为由拒绝履行其质保义务,要求对中方进行索赔。后现场恢复原厂家配线,采用增加继电器的方式对相关信号进行隔离后,仍无法正常试车,判定为厂家自身原因所致,最终在中方大力支持下,完成设备试车。
注水泵为中方采购E公司的产品,其额定功率为4900 kW,配套供货了一台软启动柜、现场UCP控制柜、空冷器风机、润滑油泵、润滑油加热器等低压用电设备,其动力及控制方式如下:
(1)高压动力电源:配电室的中压柜AH14柜→软启动柜→现场高压电机;
(2)低压动力电源(润滑油泵、风机、润滑油加热器等):配电室的各低压柜→现场各低压用电设备;
(3)高压动力电源控制回路:现场各信号源→现场UCP控制柜→软启动柜→启动、停止等指令;
(4)低压动力电源控制回路:现场各信号源→现场UCP控制柜→DCS或ESD或低压柜回路。
中方工程师在审核厂家图纸时发现,润滑油泵、风机、润滑油加热器等其低压柜的控制回路,中方的启动/停止指令要求为一对常开一对常闭点,但厂家UCP均为常开点,中方的启动和停止回路,其电压为220V AC,而UCP的相关信号电源为24V DC,发现此问题后,中方当即将相关问题整理发给了E公司,厂家答复为信号源之前已与中方确认过,并强调了220V AC不能接入其控制回路内。
中方工程师技术组随即开会讨论,确认了厂家并未将此信息反馈给中方技术组,为及时将问题项进行处理,以免影响设备试运行,拟定了现场增加隔离继电器进行信号源转换。配件到场后,要求施工方进行更换时,已通知其将厂家接线进行了更改,并表示部分厂家原有接线已丢弃,无完全一致的替代材料。在评估改线能满足目前使用的情况下,暂且同意不恢复厂家接线,待厂家到场后,及时与厂家进行沟通。
英国E公司厂家到场后,随即与厂家现场服务人员进行了沟通,厂家服务人员起初并不同意中方改线,在中方将其问题进行详细耐心的讲解后,现场服务人员认可了相关问题,并口头确认了中方改线的合理性。后开始进行上电前的查线,UCP上电后,一直无法实现润滑油泵等设备的启停,后与厂家英国公司进行连线会议准备讨论此技术问题的时候,厂家售后人员开始拒绝谈论技术问题,要求中方不得更改其内部接线,并拒绝进行质保服务。中方在告知其不更改的风险、其厂家自身成套供货的UCP和软启动柜之间亦为同样问题(完全为厂家自身设计缺陷),并承若恢复其内部接线的情况下,厂家仍拒绝合作,并要求终止服务合同,重新签订质保合同。至此,纯粹技术问题已升级为商务问题,且厂家态度强硬。
后经中方大力协调,厂家同意中方恢复其原有接线,增加隔离继电器,将不同电压等级的信号进行隔离,更改完成后,厂家服务人员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厂家现场增加隔离带,禁止中方触碰其控制柜及查看其调试。中方第一时间完成了相应工作,并通过了厂家现场人员的检验,但厂家仍无法实现UCP控制柜的启停设备操作,至此,已完全澄清厂家无法实现UCP控制与中方改线毫无关系,纯粹为厂家自身原因造成。
之后项目进入停滞阶段,厂家迟迟无法解决其自身问题,并造成了注水泵调试一再延期。在其手足无措之际,厂家不再禁止中方碰触其设备,中方相关技术人员、中方工程师再次伸以援手,对其逻辑、接线等进行了检查及优化,经历数月的努力,最终完成试车,从厂家第一次到现场至最终完成试车,前后共经历三个多月的时间。
图1 厂家现场服务人员进行调试
中方相关人员在未经厂家同意基础上擅自更改厂家内部接线,给厂家无法完成其自身工作找到了借口,并想借此进行商务变更并摆脱其自身责任,虽最后经过证实,为厂家自身原因造成,但仍给中方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此次教训非常具有代表性,往往普遍认为是属于中方不了解国际规则而造成中方违约在先,供货商进行的维权在后,中方在未经厂家授权基础上更改其接线有程序上的严重失误,但其实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1)国外供货商其追求的是单体项目的效益最大化,而不像我们国内供货商更寻求的是长远利益,因此他们往往在能争取更多利益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利益的最大化,此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这次接触的英国公司,之前的如一些美国公司、意大利公司、印度公司等均会进行此类操作;
(2)中方维权力度较差,在发生纠纷时,往往采取的是考虑如何削弱影响,从而会从经济类进行妥协,因此外方公司在发生中方有不妥情况的时候,他们会优先从经济方面对中方企业进行施压。如此次即使明确了为厂家原因造成的设备无法正常试车,仍未收到相关方对厂家的索赔,致使厂家违规成本很低;
(3)中方对国际条款,特别是如合同条款、技术协议、往来邮件等不予以足够重视和收集,如进行工作交接的时候,无法迅速、有效的提供相应的证据链,而外方其会有单独的人员进行往来资料的规整,从一个出口发出,信息一致,致使中方在处理纠纷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此次问题中方与厂家相关往来邮件,基本全部为厂家提供的,因此其只会选择对己方有利的邮件提供,而有利于中方的相关邮件则被隐藏或淡化;
(4)厂家报批资料流程的确认,缺少了跟中方技术沟通的环节,据了解一直到厂家售后人员即将到场,中方工程师仍未收到终版报批资料,这就造成了一些关键信息,如连锁条件、信号类型等的缺失,中方给厂家确认的一些信息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到中方工程师,造成只能根据以往经验进行相关判断。
此事件再次给中方上了一节生动的国际贸易课,因为中方及中方技术组对相关问题的流程、资料规整、贸易规则意识不清,未察觉出其可能存在的后果,造成中方在非常有利,并对厂家的一些错误作出提醒及整改贡献的情况下,却被供货商以中方未经授权私自改线为由而成为把柄,要求对中方进行索赔及更改合同,虽后经现场各方的努力,最终澄清了因中方原因造成设备无法运行嫌疑,但仍然造成了对中方非常不好的影响,中方应该引此为戒,并做好后续类似情况的规避方案,在国际化项目中,我们应该注重的是流程、合规化的项目执行,并做好相应信息链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