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步文
太极拳是中国国术瑰宝之一。它在我国久享盛誉,也曾被有关报刊炒作得很火热。但近段时间似乎有点“降温了”,是它的理论过时了吗?不是,太极拳的理论既十分深奥,也非常实用。纵有千言万语都道不尽其中的奥妙。
我曾在《养生月刊》上发表过不少关于太极拳方面的浅见,受到读者的肯定。因为,我是太极拳的爱好者,有50 年的拳龄。今年91 岁,仍坚持练太极拳、剑。身体似乎越来越健康了。体重始终保持58 公斤,几十年未增减。体质健康,从未住院看医生。至今耳聪目明,爬六层高楼,上下自如,身体机能未见衰退。我今年写有28 篇短文。人人见我,都竖大拇指称赞说“年年一个样”。问我有什么长寿秘笈,我说没有的,唯一的就是坚持练太极拳,我不单是练,也从事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写过多篇关于练太极的文章。这里就把“太极拳”中“开与合”的一些要点介绍给读者。以供参效。
我之所以把“开”与“合”两招列为太极拳的总原则,决非楼阁虚设。其内涵的广泛性、修炼的一致性、体悟的持久性,实应引起太极拳练习者的足够重视。
何谓开合?根据沈晓杰大师的解释是:“动之则谓开,静之则谓合。动静即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所以说,太极拳的开与合,既有有形的开合,又有无形的开合。有形的为开,无形的为合。按太极拳的套路来说,开与合是指动作的伸与屈、进与退、仰与俯、放与收、实与虚的关系。即伸为开屈为合,进为开退为合,仰为开俯为合,放为开收为合,实为开虚为合。如以腰脊为原点,鼓荡丹田催动着意、气、力以螺旋、弧线的形式向四肢百骸、乃致手尖足尖的运动叫开;反之,从四肢梢节回归到丹田的运动叫合。进一步细究,开合有内外开合之分。内开合即气机之开合,一开则百脉皆开,一合则百脉皆合;外开合即机体之开合,一开四肢皆开,一合四肢皆合。简言之,开合虚实即是拳经。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开则俱开,合则俱合,不仅是历代拳师经验之谈,也是拳艺提升的门道。纵观上下、左右、前后、升降、屈伸、虚实、顺逆、进退、卷放、蓄发、松紧、呼吸、吐纳……无一没有阴阳的内涵。处处有开合,时时有开合。开合无处不在,阴阳无时不见。开之则阴阳相分,清升浊降;合之阴阳相交,混容相抱。一开全开,意气神形俱开;一合全合,意气神形皆合。如果说一开皆开、一合皆合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和动静必须遵循的法则,那么,开中有合(如前开后合),合中有开(下合上开),开中有开(气势无穷),合中有合(所合丹田),则是太极拳的高级功夫。
所以,细细推敲起来,开合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要依法而行。无论开合,必体以螺旋、弧形、圆活运动。非孤即圆是太极开合虚实、起落旋转的线路图。一招一式,无外乎圆圈运动。尽管有的是平圆,有的是竖圆,有的是侧圆,有的是椭圆,有的是半圆(弧),有的是顺行,有的是逆走,前进与后退,上起与下落,左转与右旋,都要走“弧”形,展“圆”象,弧形圆象是看得见的,是“意、气、力”的外在表达,在每一个弧形圆象运动中,都要把阴阳两种力量,通过虚实变化,呈现出安舒之美。刚柔不离其中正,阴阳变化无始无终。动则如长江之水连绵不断,静则如玉女临妆神敛气和。
看得见的开合是形体,看不见的开合是内功。没有内功的开合是空架子,没有外形的开合不叫太极拳。太极拳是以动求静、内外双修的有氧运动。欲求太极拳事半功倍之效,不仅需要外形立规矩,更需要内功奠基石。没有内功的开合,就会降低太极拳的功效。太极拳的开合是内外一体的。内功是内劲的催发,外动有助内劲的蓄养。内外合一,则内气充于肌肤,两者互为因果,不可偏废一隅。
太极拳的修炼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按照武林百杰高手的李承祥大师的方法是:初级练法,功夫有三层:即力、气、意三步,即先练力,后练气,再练意。到了高级阶段,三层功夫则反过来,即练意、气、力。这时的意、气、力三者,绝不是脱节地单摆浮搁,而是首尾呼应,贯穿始终。这就叫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从意到力,中间没有阻碍,这种开合就算是成功了。“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在心意初动之时”,这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太极拳的开合,靠简单的模仿是学不成功的,即使是明乎其法,懂乎其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细细地研究、琢磨,虚心请教,认真体会,仔细领悟其中的奥妙,才能纯熟懂劲,渐悟神明。
练太极拳,从养生角度上讲,它是一项醒脑、舒心、健体,能益寿延年的极妙运动项目。俗话说,若要人高寿,精心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