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含 曾军山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快递业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不断创新、裂变,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了应对行业面临的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快递企业需要不断突破组织架构和内部层级在管理中产生的“天花板”,通过“赋能”使企业以无序性关系实现有序运行,最大限度消除等级制度带来的行为制约,触发内部管理变革。
在信息技术主导下,各组织间、组织与内部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优势不断减少。复杂多样的信息源和快速变化的信息流使得上层机构无法事先做出准确规划,而流程的分散性与技术的复杂性也成为厘清各生产链条的障碍。这时就需要摒弃以往的信息控制思维,最大限度推动信息共享,展现生产全貌,启动多元自主判断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于快递业而言,在社会化分工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与各个行业的连接日趋紧密,在生产过程中计划、预测、动态调整需求不断增强,这就需要快递企业与相关企业将单纯的利益关系变为共生关系,将信息由内部资源变成外部资源,避免因相互博弈导致各方陷入囚徒困境。只有最大限度将企业间、行业间的生产、市场与财务等各项信息实现共享,才能帮助双方更精准地找到一致性目标,通过供应链有效管理,缩短物质在链条内部滞留时间,降低原料采购总量,合理配置库存,提高运输效率,提升订单精准性,从而增强快递物流的个性化、定向化、综合化与智慧化服务能力。
在跨界竞争推动下,企业存活下来并获得永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赋能。具体而言,就是要打破企业内部层级界限,发挥每个成员的创新意识;打破企业、产业与国家边界,发挥产业生态各环节、各链条资源配置优势,实现总体经济利益增进;打破生产、供应、销售边界,通过供求融合、供求互促,实现更加经济高效的平衡。
对于快递业而言,需要赋能于每一个快递员,从服务细节入手,创新快递服务供给领域与方向,变革末端配送模式。赋能于每一家快递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与资本助力,促进商业模式新突破。赋能于整个快递行业,通过密切上下游企业关系,找准共同目标,降低物流成本,变革行业形态,促进物流重塑,实现与相关产业共荣互生,促进实体经济的共同繁荣。
快递业在2018年全年业务量突破500亿件的市场规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一直处于充分的竞争之中。加盟制出现后,不仅企业间充满竞争,加盟商之间也存在竞争。在竞争中,各加盟商不断优化组织经营模式,相互模仿、相互超越,使该模式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与强大的裂变性,加盟权交易更有效地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在制度创新与变革的不断自我赋能中,快递行业组织效率大幅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明显增强,成本空间得到有效压缩。
2019年,快递行业增速放缓,为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快递企业不断切入新业务领域,实行差异化战略,打造适合细分市场的新产品,以获取增长新动力。
(1)推动冷链配送,进军生鲜医药市场。作为新零售快速发展的根本前提,冷链物流迎来高速发展期。为在生鲜医药领域立稳脚跟,丰富产品体系,提供差异供给,很多快递企业相继进军冷链市场。如苏宁物流覆盖全国的生鲜冷链配送网络浮出水面,实现多仓齐发;顺丰冷运可提供医药商配、医药零担、医药专车和医药专递等多元服务。
(2)发力重货快运,实现快运、快递共赢。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家具、建材等产品成为电商新宠,大包裹快运比重有所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快运市场增速将维持在14.4%左右,呈现巨大发展空间。虽然快运市场规模远大于快递市场,但行业壁垒较低,快递企业通过自身完善的运输网络体系,加之资本市场助力,可成长为零担市场的龙头企业,为此快递企业纷纷加入B网(独立、直营、瞄准中高端快递业务的网络)建设大军,以期通过行业细分,撬动万亿元市场。
(1)快递+新零售。在电商平台抢占新零售市场、扩展业务版图之际,快递业纷纷突破基因限制,试水新零售市场。利用接近货源端、消费端的便利与网络优势,通过线上电商扩大销售、线下实体店深入社区等方式促进生鲜、快消及跨境商品等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快递+新零售”正通过协同共生、高效智慧使快递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2)快递+农业。快递业全面促进农业协同发展,通过驻村设点、集中收寄、直配专线、融合发展和完善供应链等服务模式,为我国农业生产流通方式变革提供第一推动力。“快递+农业”通过产地直销方式剥离中转附加,使农产品价值重回源头,在实现农民充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的同时,真正打通城乡双向通道,实现平衡发展。
(3)“快递+制造业”。快递业深刻把握高端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供应链管理方向,积极主动融入智能制造、个性化订制等制造业新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拓展冷链、医药递送等高附加值业务,通过仓库管理系统对接、逆向物流、售后服务为制造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促进供应链扁平发展,通过推动按订单生产将零库存变为现实,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4)快递+综合交通。快递业将多式联运作为促进行业降本增效重要突破口,加快融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用新型运输方式,通过干线运输方式改革,形成以驮背运输和甩挂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新型运输网络。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路及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在航空、港口、高铁及高速公路的汇集点建设快递物流园区及分拨中心,以此为枢纽,形成了空陆立体寄递网络。
(5)快递+国际化。快递行业的国际/港澳台业务继2017年增速首次超过同城、异地业务后,正在成为行业业务量增长重要来源。“一带一路”建设为快递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巨大发展空间。2018年,我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随着跨境电商的爆发性发展,快递企业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如顺丰上线“中欧班列+东欧保税仓”,大幅降低转运价格;百世发布“大航海计划”,助力中国品牌开拓美国市场;申通与布达佩斯机场集团联手打造从我国到匈牙利乃至全欧的转运网络。快递业正通过多样的运输方式,多元的运营方式,逐渐打通跨境寄递网络,帮助更多企业和消费者将“买全球、卖全球”变为现实。
(1)仓配一体。为满足供需双方不断提升的时限要求,压缩寄递链条,缩短运输距离,快递业充分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寄递需求清晰画像,应用仓配一体模式,实现供方货物配备和需方货物配送有机统一。依托快递业的分拨仓储优势与网络资源,为电子商务提供订单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寄递成本,提升供需对接能力,增强客户购买体验。通过仓配一体,有效整合优化寄递流程,对冲劳动力、资源等刚性成本上涨压力,为提升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提供重要助力。
(2)供应链管理。快递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整体功能网络中连接供应商、制造商和用户的重要链条,正在通过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在产业延伸、精益协作中整合资源,以数据为驱动,拓展行业生态圈,增强客户粘性,不断实现服务增值。
(3)末端突围。随着共享经济的繁荣与新零售业的兴起,快递业正通过以即时递送为代表的新模式改变同时同城业务流程。其以去中心化的同城即时物流实现降本增效、快速送达,有效降低寄递服务双方执行成本。运营模式的创新既分流部分传统同城业务,又在高端、极速服务领域创造大量新生需求。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之际,快递业以无人科技作为突破资源桎梏、实现行业腾飞的切入点,不断提升快递业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水平,加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
(1)无人机顺利起航,突破配送极限。为突破地域对包裹寄递的限制,快递业以无人机配送的应用为契机,实现短距离、复杂地形下的精准快递服务,既解决了偏远地区配送问题,又可合理配比运输资源,提升总体经济效益。如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成功;顺丰飞鸿-98大型物流无人机展开首次演示实验,在提高支线运输效率、突破飞行员极限的同时为老旧运输机提供再利用途径。随着无人机快递时代的到来,快递业在突破自身寄递限制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军民融合能力,在海岛、偏远哨所供给、重大自然灾害药品和急救用品运送等方面释放较大成长空间。
(2)无人车路测成功,试解用工难题。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外卖产业的迅速崛起,用工难成为影响快递行业发展的一大痛点。为此,快递业大力研发无人车,依托人工智能,提升配送自动化水平,掀起末端投递变革。如京东无人轻型货车实现路测,为城市内物流运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苏宁无人车“卧龙一号”顺利进京,宣告社区商业从此进入智能化时代。
(3)智慧智能装备应用广泛,引领全球智慧物流。为满足快递配送时效提升的要求,提高分拣效率与准确率,快递行业通过创新自动化设备,加大无人仓研发投入力度,大范围应用智能算法、自动化流水线、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机器人等,实现了货物从入库、存储到包装、分拣等流程的智能化和无人化,节省人工70%,推动分拣效率产生质的飞跃。智能安检设备基于图像识别和生化技术,可自动识别危险品与违禁品,有效降低错误识别率,为行业安全保驾护航。智能快件箱的广泛应用,有效改善投收时空错配,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免持扫描设备、智能眼镜和外骨骼等智能穿戴装备的配备,可以有效降低快递员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4)大数据应用,颠覆服务模式。快递业将信息技术贯穿供应链始终,通过智慧物流平台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有效发挥大数据资源核心优势,全面支撑网络建构、路由规划、精准投递,推动形成全新快递模式,提升消费体验,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如百世运用大数据成功预测网点异动;顺丰的数据灯塔为企业更精准地开拓市场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为商家提供更实时、更数字化的物流信息及管理服务。快递业正通过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平台实现多重驱动,以机器学习主导业务决策,使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应用到更多业务场景,以智慧算法把商品提前分布到消费者身边,让每一个包裹都能通过最优路径,实现最短时间送达。
(5)绿色发展,维护绿水青山。为实现绿色永续发展,快递企业纷纷将绿色低碳作为长期发展基本理念,以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为根本方向,提高标准明确底线,实现集约化生产,创新包装设计,推动回收利用,扎实构筑绿色包装体系。以促减排、精控制、细调节为主要措施,提高联运水平和新能源运输比例,增强枢纽仓储能源管理能力,提升大数据路由规划水平,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绿色转型,通过基地试点推动示范先行,快递绿色化取得明显成效。
在快递业创造“中国速度”的背后,除了企业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最重要的是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为实现规模迅速扩张,快递业首创加盟制运营模式,赋能每个网点,利用加盟网络灵活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海战术优势,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初期网络构建。在行业步入集约化、标准化和机械化发展阶段,为有效避免同质竞争和价格竞争,解决利益目标不统一问题,提升组织运行的整体能效,协调内部利益分配,通过现金收购、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促进加盟变直营进程,增强总部控制能力,提高全网执行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在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后,快递企业不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另外,快递业还在积极创新管理模式,结合直营与加盟模式优势,通过内部创业,在促进三四线城市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管理标准化,通过赋能每一个员工,实现目标一致化前提下的利益最大化。
在快递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快递业通过自我培养,促进员工技能提升与角色转化;通过外部寻求,建立一支专业化、精英化的人才队伍。同时快递企业利用国家邮政局大力推动“四位一体(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学院和研究院共同构成邮政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人才体系建设的良好机遇,通过校企共建方式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发展,为行业转型提供重要的人才资本。
在我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快递企业纷纷加强自身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基本信念的传达,在企业性质、目标和经营方式等多方面做出共性判断,提升企业终极价值。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虽然各家企业的价值体系不尽相同,但均将诚信作为立业根本,通过统一服装标识,履行服务承诺,提升寄递质量,建立服务形象标准,使用户可以放心托付。通过建立企业人员黑名单,提升售后服务能力,切实净化行业队伍,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快递业正在扶贫帮困、救灾应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深化社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协同联动,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行业从寄递服务商加速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二是加强动力变革,促进创新驱动。提升传统要素边际效益,增强科技要素投入比例,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三是贯彻“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发展思路,加速构建与制造业、农业、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秉承“画大同心圆,构建生态圈”发展理念,在“互联网+”时代,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增强在新零售、跨境电商、生鲜医药与共同配送等领域的跨界能力,依托“快递+”实现行业新崛起。
一是加快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动快递向乡村拓展。利用快邮结合、交邮共建、平台合作与渠道共享等多种方式,促进网络下沉,深化城乡互动,实现服务均等;与共享农业、农村电商紧密结合,渗透农业全产业链条,促进订单农业、智慧农业集约、高效发展,助力农村改革、农业转型、农民增收与身份转换,辅助农业成为城乡发展新主角、经济发展新引擎。二是深入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快递向西发展能力。依托国土资源多中心网络开发格局,加强重要轴带仓储分拨中心等设施建设,构建全国寄递枢纽体系;加强区域性中心节点建设,增强局部辐射能力,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挖掘区域潜力,深化区域分工;推动科技、信息等中心向西转移,塑造布局有序、层次分明、揽派均衡的发展格局。三是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构建面向全球、多功能和综合性的服务网络。高效利用航空、高铁等交通资源,建设跨境寄递大通道,合理布局海外仓,通过保税、转运、直邮和专线等多种方式,迅速拓展国际网络,扩大行业发展空间;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和共建等多种形式,加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助力构建外向型经济新增长点。
■云霄万里 苗志勇/摄
一是推动大数据发展,搭建共享平台。加强企业与政府数据对接,共同促进监管创新,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实现上下游企业数据交换共享,增强技术和运营标准建设和治理。建立共享规则体系,以数据联通促进跨界服务,大幅提升服务效能。促进企业内部数据互联共享,变革组织运营方式,提高内部赋能力度。二是加强科技研发,构筑创新合作平台。促进企业间在关键共性、前沿引领及物流装备等领域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行业协同创新。
一是创新寄递产品,丰富服务体系。细化时效供给,扩大“即日达”网络覆盖,实现“承诺达”全程可控,提升“次日达”寄递时限,推动服务高效化。二是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末端变革,加快网点延伸,利用“无人技术”,拓展服务范围,发展智能终端,解决时空错配,提高服务社会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创新服务业态,培育行业新动能。聚焦现代农业,加速冷链发展,提升温控能力,服务产地直采,全程可控溯源;聚焦智能制造,深化分工协作,嵌入产业链条,丰富增值服务,增强现代供应链管理能力;聚焦电商新零售,深化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发展共同配送,促进即时直递,服务消费升级,满足更好生活需求。四是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体验,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促进服务集约化、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