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设计“活动·探究”单元的探究性活动

2020-03-05 09:41兰国祥
关键词:教学设计探究活动

兰国祥

摘   要:活动设计是实施“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关键。“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活动主要有探究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而其中的探究性活动可以有统整式、比较式、讨论式、导图式等类型。这些活动的设计可遵循如下思路:依据目标选择活动;依据活动类型创生活动支架;依据学情设定探究点;各种活动类型巧妙搭配。

关键词:“活动·探究”单元;探究性活动;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八、九年级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每册教材安排一个,分别是新闻、演讲、诗歌和戏剧。这些单元没有“单元提示”,没有“预习”“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也没有“阅读提示”,取而代之的是“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这一开创性的变化,给一线教师实施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原则是“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这里的“阅读”,和我们平常所说的“阅读”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呢?是不是和许多一线教师理解的那样,按照教材一课一课地进行教学,以此来完成“阅读”这一基础呢?笔者认为,这是误解了“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原则。“以阅读为基础”强调的“阅读”是“活动·探究”实施的起点,“以活动为中心”突出了这一单元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活动”,“以能力为旨归”指出了这一单元的落脚点在能力。因此,我们在实施“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时,活动设计就成了关键。

“活动·探究”单元所涉及的活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探究性活动;一类是实践性活动。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演讲单元为例,教材的相关要求就需要开展这两类活动:“阅读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讲词,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了解演讲的基本技巧”等,需要设计探究性活动,并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非用静态的方式告知知识;“模拟演讲”“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等,则是实践性活动,要求学生对演讲进行实践性操作,以实践的方式巩固所探究到的知识,从而提升演讲的能力。

笔者主要论述如何设计探究性活动。

一、探究性活动例举

(一)统整式探究活动

“活动·探究”单元中的“任务一”都是以群组的形式呈现关于特定文体的阅读任务,演讲单元中的“任务一”有这样的内容:“阅读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讲词,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演讲词有哪些特点,教材中有明晰的解说。假如教学中只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解说,然后用四篇演讲词来印证,这就把知识当成是静态的、固定的存在,违背了“活动·探究”单元设计的初衷。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设计统整式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四篇不同的演讲稿中,探究演讲词的特点。如:

默读两篇演讲词,根据演讲词的内容,分析两次演讲的构成要素,完成下表(表1)。完成表格内容后,根据表格内容用一句话表达有关“演讲”的结论。

通过完成这样的统整式探究活动,学生就能體会演讲词与演讲者的身份、演讲目的、场合、听众、氛围密切关联,从而理解演讲词的“针对性”特点。

(二)比较式探究活动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开头,有教师设计了下面这一比较式探究活动:

比较下面两篇演讲的开头。你认为哪一篇更吸引人?请说明理由。

【开头一】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收集明信片——日常生活中既有趣又能有收益的一项爱好。我会主要介绍值得收集的明信片种类、其价值所在以及收藏者如何买卖明信片。

【开头二】一个周六早晨,你在祖母家帮忙打扫卫生。不一会儿,你无意发现一个箱子,打开后里面有数百张陈旧的明信片。想到还要准时去驾校,来不及细看你就匆忙地将这些明信片扔到了垃圾桶里。祝贺你!你刚刚顺手扔掉了自己一年的学费。

(选自斯蒂文·E.卢卡斯

《演讲的艺术》)

学生完成这个探究活动就能明白,像“开头二”这样用故事的方式开篇,可以巧妙地吊起听众的胃口,吸引听众往下听,同时它又清晰地告诉听众,他要讲的是收集明信片的意义和价值。如此富有创意的演讲开头,令人叹服。假如没有设计比较式探究活动,学生就会觉得“开头一”也挺不错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三)讨论式探究活动

我们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对语言的赏析显得比较固化,有着基本的模式,假如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探究”单元中感受演讲的语言,就体现不出“活动”的本色。对此,有教师设计了下面的讨论式探究活动:

课堂上,小文和小林就演讲词《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展开讨论。

小文:我发现这篇演讲词和前面的《最后一次讲演》一样,也是记录稿。你还记得老师说过那些括号里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吗?

小林:我当然知道。括号里的内容是记录演讲现场演讲者的动作、声调或者听众的反应的。它能让读者通过记录稿更好地感受到现场的氛围。

小文:我作了一下统计,这样的括号共有11处,仔细一看,都和“笑声”“掌声”两个关键词有关。

小林:是呀。那我们能不能作一个梳理,看看王选的讲演赢得“笑声”“掌声”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小文:我来研究“笑声”,我发现赢得笑声的地方往往都是王选用了幽默的比喻,甚至对自己的调侃、自嘲的地方,这些表达极大地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

小林:那我来研究“掌声”,我发现赢得掌声的地方是因为演讲者的观点、表达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同,比如王选关于名人和凡人差别的观点。

小文:看来王选的讲演虽然很长,语言看似平淡,却有着不错的现场效果,富有感染力,我想这也是演讲者精心设计的结果。

小林:我还觉得,演讲语言的平淡也是有理由的,从演讲的听众角度去考虑,听众都是比自己年幼许多的大学生,与演讲者的年龄差距更像是祖孙,因而王选就选择了非常平和的语言,循循善诱,耐心地诉说自己的人生经历。

此活动选择了演讲词中括号这一细小的切入点,由演讲的效果来反观演讲词的语言运用,为学生感受演讲词的语言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支架。活动设计成讨论式,也展示了整个探究过程,显示了它的灵动性。

(四)导图式探究活动

演讲“活动·探究”单元中有一个任务目标为“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对此,笔者在了解演讲内容这一环节中,利用思维导图设计了下面的探究性活动:

演讲其实就是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翻开教材,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图1)。

学生在完成这一导图式探究活动后,不但理解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同时还区分了观点与材料,理解了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性活动设计思路

(一)依据目标选择探究性活动

在探究性活动设计前,教师要对“活动·探究”单元中需要探究的任务目标进行分析,然后依据任务目标要求与各种探究性活动类型的特点进行匹配。笔者对演讲“活动·探究”单元的分析如表2所示。

统整式探究活动适合利用多个素材探究共性。比如上文例举的利用《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两篇演讲词来探究演讲的共有要素;再如表2中探究“演讲的技巧”这一任务目标,就是统整教材第92页和第94页的相关要求和杨澜《文化事业与2008年奥运会》等演讲视频的信息,制订出演讲的评分表。

比较式探究活动是利用两个及以上的素材进行对比,寻找更优化的特征。怎样的演讲开头才更能吸引听众?怎样的演讲结尾才更有力量?这些问题的探究运用比较式探究活动是最恰切的。

讨论式探究活动可以展现清晰的探究过程,适合那些有一定难度且又要步步深入的探究任务。比如上文例举的从演讲词中的括号内容开始探讨,最终要探究出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语言特点。这个探究性活动的起点与终点的跨度大,需要教师设计“台阶”,所以选择讨论式探究活动比较适合。

导图式探究活动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探究。这适合探究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注重思维的结构形式。如探究王选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的观点,用思维导图就很好地呈现了王选的观点,以及论证观点的思维过程。

(二)依据活动类型创生活动支架

每种探究性活动都有其常用的活动支架,它们的对应性如表3所示:

笔者根据任务目标和素材的具体情况,在相对应的常用支架基础上,创生出适合这一具体活动的支架。如前文例举的导图式探究活动,在明白这一探究性活动的常用活动支架为思维导图后,还要分析《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特点,然后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具体任务的思维导图——让观点与材料一一对应,从而达到理解作者论证思路的效果。

当然,活动支架的创生,不必局限于常用的支架,我们还可以以某常用支架为主,加上其他的支架,产生新的活动支架,如前文所举“完成表格内容后,根据表格内容用一句话表达有关‘演讲的结论”,就是用表格加任务指令的方式来创生的。

(三)依据学情设定探究点

一个探究性活动支架的创生,并不表示已完成一个有效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只有当这个探究性活动适合你的学生时,它才是有效的活动设计。如何让探究性活动适合学生呢?笔者认为探究点的设定是關键。

1.依据学习的需要设定探究点

什么是学习的需要?我们要认识到“需要”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学生A来说是需要,对学生B来说就未必;甲、乙内容都有必要了解或掌握,但掌握甲比掌握乙更有意义,那么就可以认为甲是学习需要的。所以“学习的需要”是根据我们所面对的具体学生和具体内容,两相比较来确定的。比如在前文例举的统整式探究活动中,“演讲者身份”这一栏,是让学生写闻一多的身份还是写丁肇中的身份呢?比较之后可以发现,闻一多的身份和《最后一次讲演》的契合度非常高,这个讲演能较好地折射出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的光芒。选择这个点来让学生探究,学生就更能体会到演讲者身份对一个演讲的影响。

2.依据学生的能力设定探究点

有些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许是非常需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就目前学生的能力来说,未必能完成这样的探究。因此,在设定探究点时,我们要思考学生的能力层级,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选择探究点。如在前文例举的统整式探究活动中,“现场的氛围”这一栏,学生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演讲现场氛围的把握比较困难,它超越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而对《最后一次讲演》现场氛围的把握,却在学生的能力所及范围之内,所以在《最后一次讲演》这一栏设了探究点。

3.依据学生的思维设定探究点

我们在设定探究点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认知事物的规律。如前文例举的讨论式探究活动,探究点设在了“对《最后一次讲演》中括号里内容和作用的回顾”“王选赢得笑声和掌声的原因”“王选演讲时选择平淡的语言的原因”等三个点上。这三个点是循序渐进的,遵循了学生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学生的思维盲点上设定探究点。如在前文例举的比较式探究活动中,“开头一”作为一般的文章开头来说,能点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已经算得上是好的开头了,然而我们不能让学生用这样的观点去看待演讲词的开头,而必须深刻体会到演讲词是要以“听众”为中心的,它的开头要遵循“七秒法则(在听众决定是否关注你的讲话之前,你只有七秒钟的时间可以利用)”。于是,就把探究点设在“演讲词开头如何吸引听众”这个点上,而不是演讲词有哪些开头方式。

(四)各种活动类型巧妙搭配

“活动·探究”单元探究性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各种类型活动(并非只有文中例举的四种)的搭配,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和实践性活动联合使用,以此来促使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实现“以能力为旨归”的理念。比如前文例举的谈论式探究活动,可以加上如下实践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活动设计:

以小组方式进行顾拜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周年》的模拟演讲。同伴模拟时,请你仔细倾听,假设你是现场的一名听众,演讲词中的哪些语言会打动你?仿照示例(表4),摘录一处并试着探究其原因。

这一活动要求在探究《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语言基础上,参与“模拟演讲”这一实践活动。它会有效巩固前一探究活动的成果,并且加深对演讲语言的感知。同时,它又在实践性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提升学生对演讲语言的理性认识。整个活动呈现了这样的认知:现象(演讲词中括号)—理性探究(王选的语言分析)—感性(模拟演讲)—理性探究(摘录语言,探究原因)。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的活动很充分,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