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潜彤 王钰慧
钢铁,工业之粮食,大国之筋骨。好钢身价要高于普通钢几十倍,挑剔的国外大牌车企曾对中国钢不屑一顾,然而,却因为一个人、一家实验室而发生了转变。
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都叫王国栋院士为不老的“钢铁侠”,因为77岁的王国栋迄今依然奔忙在钢铁技术研发一线,他每年有一半时间在企业研发现场。
多年来,王国栋带领的研发团队,开发出强度倍增的世界首块“超级钢”,在国际上连创多个第一。最新成果“闪亮”在港珠澳大桥上——这座世界总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对桥梁钢的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抗疲劳、耐腐蚀等要求极为严苛,扛大梁的正是王国栋团队研发的高性能绿色桥梁钢。
钢铁冶炼技术林林总总,何为关键?骤冷。就像蔬菜的速冷保鲜,需快速锁定水分和营养,以确保细胞组織完好,钢铁也一样,冷却快速均匀能使钢铁晶粒细化强化,是锻造好钢的关键。发达国家对此技术一直秘不外宣,我国只能高价进口。
拿下山头!王国栋带领的实验室攻坚先锋队成功了。研制过程的艰苦自不必说,实验设计出的辊式淬火机找谁应用呢?长期以来,很多新鲜出炉的成果都是先从民企打开口子,实验室以赔钱贴补、买一送一甚至免费试用的方式艰难推广,王国栋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
仅最近5年,王国栋团队研发的超级钢技术累计为钢铁企业创造利润500多亿元,综合减少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7%。但是,王国栋却不认同“超级钢之父”这类称谓,“做科研的人一旦被名利蒙上双眼,他的科研生命也就终止了。”王国栋认为,任何创新背后都有团队力量的支撑。
(摘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