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傲
(海南灌排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海口570208)
在以往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方式中,受时代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各种问题与缺陷,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水文水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进而使资源出现了大量的浪费和流失现象。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文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将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更新与改革,必将影响水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本文探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而水文水资源的建设项目不仅专业度高,而且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与管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水文水资源的设施工程建设大多在复杂的地理环境条件中进行,与河流的流向、分布密切相关,其建设项目内容多,覆盖广,规模并不是很大。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一般工程设施完整,可处置多种情况,其工程设施站点多、覆盖面广,但很多地方存在交通及通讯不便的问题。同时,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不集中的设施站点、不通畅的交通和通讯等都加剧了设施工程建设的难度。
目前,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其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的问题,进而导致建设主体不明确。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地市级的水文水资源机构设立中,有部分区域按照当地的流域进行管理机构划分,导致一个地市级水文机构要管理大部分的地方水文工作,同时,不同区域的管理工作沟通较少,不便于水文水资源的管理,进而影响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学科所涵盖的专业广、建设项目繁杂,涉及水文学、水资源学等各个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知识,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对专业融合度的要求十分高。
在其他发达国家,一些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仪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水文监测中,促进了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然而在我国水文条件的监测过程中,当前所用的监测设备陈旧、操作简单、质量差、效率低,而且受资金的影响,监测设备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都偏低,影响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为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密不可分,该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三维仿真技术、数学模型以及网络技术实现对水文水资源的信息采集与自动化监测,管理者通过对采集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可见计算机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者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对水文水资源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监测是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方式,已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监测数据报送形式,缩短了数据汇总阶段的时间,同时,提高了对水文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确性。在保证数据时效性的同时,使数据更准确可靠,能为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水质和水土保持监测等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
在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缺乏资金的投入,不利于其对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在建设项目开发初期,各系统的业务、资金不明确,对系统的应用范围受限,且各系统机构建设也相对分散。同时,庞大繁杂的数据并不能被高效利用及实时共享,因各部门、区域、领域对数据的需求不同,造成各部门独立建设系统和处理数据,使数据共享出现尴尬的局面。
网络系统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实现对水文水资源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需要满足对数据、图像、视频、音频的传输,且覆盖面广、完整,能实时监测和反馈水文水资源的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同时,网络系统还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监测点进行实时定位和追踪,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采集和监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另外,可以融入模拟仿真技术,将数据与图像相结合,利用统一的标准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储存。
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对监测点水位数据、视频等的监测监控,详细了解各区域的水文水资源情况。而数据的传输主要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统的数据传输主要依靠数字微波通信网、超短波无线通信网等方式,然而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深化,无线宽带连接系统被广泛利用,该方式可以满足大量的数据、图像、视频、音频的传输,同时时间更为快捷,能有效实现数据的传输[1]。
目前,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中,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被不断的开发利用,在水文信息资料的整编和存储、水文信息遥测系统、地下水的监测与管理、水环境质量监测等方面广泛应用。
1)在水文数据的整编与存储中,已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体系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水文水资源的数据信息库,同时开发了测验软件系统、整编软件系统、洪水预报软件系统等加以辅助。
2)目前,对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传输技术已颠覆了传统的数据收集、观测方法。在计算机网络下,水文水资源的数据信息被及时处理和分配,通过实时数据的反馈和分析,建立水情自动遥测系统,实现对水流量和降雨量的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监控等,充分利用水情数据信息及时发布相关情况,为洪水的预报提供理论数据和水库水量的调度进行科学化管理。
3)在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监管过程中,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对地下水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库,不仅对区域地下水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同时根据计算机软件输出各类图片、表格,利于对地下水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分析。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验性静态管理模式在逐步被科学现代化的动态管理模式所取代替,以实现资源的科学分配和合理管理,最大化程度利用资源,谨防资源被浪费,而且可以为自然灾害的预报及应对策略提供数据参考,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