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丽
(河南省固始县住建局建筑勘察设计室,河南信阳465200)
我国倡导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逐渐融入绿色理念,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建设过程中的耗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建筑事业在日后的发展中需要重视绿色建筑,还要对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确保绿色建筑理念的落实。
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因此,进行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的能源消耗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耗损,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具有如下特点:可以使建筑设计方案更加科学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在多个方面减少能源消耗;绿色建筑设计可以促进环境和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得出,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不光可以减少建筑事业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设项目的整体设计质量对绿色建筑的性能和造价有直接的影响,建筑物的绿色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如地域、文化经济等,建筑工程设计要在综合分析以上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不能盲目照搬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的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使材料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1]。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科学性原则,对绿色建筑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为适合和科学的结构,在符合建筑行业标准和质量的情况下对施工图进行设计。另外,在设计准备阶段,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根据现场需求完善设计方案,合理选择设计方案。
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协调性原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协调性原则的主要目的是将环境和建筑物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在绿色结构设计中需要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进行考虑,重视环境因素和建筑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出现影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情况发生,确保建筑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在绿色设计理念中,布局设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设计内容。要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首先应考虑对当地的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全面考察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施工环境,做好规划设计,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需要对环境和地理条件进行考虑,充分掌握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和资源信息;(2)需要对建筑周围的环境、风向以及温度进行深入分析,合理确定建筑的朝向,以便对太阳能进行充分利用[3]。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对材料类型进行选择,在不影响建筑物功能的情况下,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优选,减少损耗。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对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进行优先考虑,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对材料的消耗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对建筑设计进行总体规划,需要充分分析建筑布局、绿化面积与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舒适度之间的关系,其直接关系到居民对整个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建筑的使用性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在规划中应注意以下方面:(1)绿色建筑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不破坏地方文物古迹,突出地方地域特色,应有地方文化传统特色。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占用,合理分配土地资源。还要考虑水资源的回收,可考虑采用中水处理系统,既可节约水资源,又可减少污染与能量消耗。(2)应重视建筑物的绿化设计。增加建筑物绿化面积,可对建筑物周围的地面进行绿化,改善建筑物周边环境的绿化效果。另外,还应充分利用外墙,屋顶,阳台的绿化延伸。例如,通过种植攀缘植物绿化外墙,既可以装饰墙面,还可以吸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增加屋顶绿化可起到调节温度,降低噪声的作用。
在绿化建筑设计中,还包括社区和花园设计,例如,对建筑屋顶绿化,从而确保建筑的绿化率。在绿化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绿植的颜色,从而达到视觉上的和谐。要确保环保绿化质量,还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从植物、草坪以及花朵等方面入手,不光需要重视美观性,还要考虑到季节特点,而且还要将建筑设计和花草种植进行合理搭配,以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同时对小区环境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自然之风与自然光之能具有无穷无尽的特性,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从而减少大量照明系统和新风系统的耗能。其次,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改善室内热工环境,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应注意的是,可采用外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和夹心保温技术进行围护机构的优化谁,从而达到降低建筑总能耗,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再次,建筑的门窗系统和玻璃幕墙在维护结构中能耗较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不断出现,窗户和玻璃幕墙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窗户和幕墙的整体热工性能和空气密封性均有较大的提升,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滤装置,还应测试调节室内环境品质,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介绍,之后对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原则和应用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要确保绿色建筑的设计应用,需要降低能源消耗、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实施环境绿化设计,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为建筑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