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日前召开的城市安全形势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新闻发布会透露,北京将启动城市专项体检,查找城市公共设施安全隐患和突出短板。
据介绍,北京将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开展城市专项体检,查找城市公共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突出短板以及城市建设在应对重大传染病问题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把城市安全韧性作为城市体检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城市安全发展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城市安全平台体系,推动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物改建改用隐患排查及违法建设查处方面,北京将全面排查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为酒店、饭店、学校、体育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患行为,督导各区整治安全隐患。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安排部署,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入汛以来,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认真抓好城市(县城)排水防涝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及早部署。2020年全国城市排水防涝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四川立刻召开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研判当前存在的困难,对2020年工作进行安排布置。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汛期城市(县城)排水防涝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城市(县城)排水防涝汛前自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5月初,启动为期2个月的城市(县城)排水管道清淤疏通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重点易涝点信息和整治责任人,以及城市排水防涝标准的核实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牵头部门抓总、配合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推进机制。
编制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层层落实易涝区段整治责任人,确保不留责任盲点和死角。截至目前,四川省36个设市城市建立了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行政首长责任制,494个重要易涝点(城市156个、县城338个)已明确整治责任人。5月初,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3个督导调研组,对城市排水管道清淤疏通专项行动和城市重要易涝点整治推进工作进行专项督促检查。
加强整改。全省各地组织开展汛前城市(县城)排水防涝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河道、排水管网、下穿隧道等重点易涝点进行拉网式排查,科学制订隐患点位整治方案,加快实施河道清淤、排水管网(渠)改造、占用河道违章建筑拆除等工作,扎实推进成都、绵阳等8个重点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
抓好运行。持续强化全省城市(县城)排水防涝设施的运行管理,建立健全设施日常养护管理责任制度,重点加强泵站、闸门等设施的汛前维护,确保排水防涝设施安全正常运转。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城市涝情信息平台,及时跟踪了解本地雨情、涝情等相关信息,提高汛期预警等能力。通过微信等及时发布各地雨情信息,提醒汛期安全工作。截至目前,四川各地应急队伍共计3000余人。
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组织编印5600份《农村建筑风貌引导》《美丽乡村民居图案》彩页和300套《美丽乡村民居参考图集》文本,发放到每个乡镇,张贴到每个行政村,加强农村特色建筑风貌引导,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注重实效,线上线下引导。为提高农村建筑风貌引导宣传实效,破解村民看不懂、听不明白、操作不成的瓶颈,精心编印《农村建筑风貌引导》《美丽乡村民居图案》彩页张贴到全市每个行政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村民什么是农村建筑风貌、平顶山市农村传统风貌的特色是什么以及在村庄建设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精选9类体现平顶山市地域特色的民居配以简单易懂的施工图绘制成图集,方便村民参考。同时,“线上”建立农村建筑风貌引导工作群,制作美篇等宣传推广,推送各地好经验好做法。
二是完善机制,上下联动实施。为确保农村建筑风貌引导工作不流于形式,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把此项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公布咨询电话,指派专人负责,及时答疑解惑,确保《美丽乡村民居参考图案》发放到每个乡镇,《农村建筑风貌引导》《美丽乡村民居图案》彩页张贴到每个行政村。同时,积极推动开展设计师下乡服务活动,探索建立设计师下乡服务机制,为农村建筑风貌引导提供技术支撑。
7月10日至12日,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哈尔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市人社局在哈尔滨市集中开展黑龙江省首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能培训。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装配式建筑一线从业人员,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质量验收标准等方面知识;线下培训主要包括铝模板、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隔墙板等部品部件的施工工艺流程实际操作。学员将赴万科集团装配式建筑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和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小区进行观摩和实操,提高学员的认知水平和施工技能。培训合格人员由人社和住房城乡建设相关部门联合核发《职业培训合格证书》。
据培训专家介绍,装配式建筑通俗讲就是“拼积木”式建筑,即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部品、部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通过部品部件工厂预制加工、现场组装,不仅大大提高了建造速度,而且克服了采用现场浇(砌)筑的方式造成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垃圾排放量大、扬尘和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近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北省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实施手册(试行)》(以下简称《手册》),对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分类收集与存放、就地处置、排放控制等做出明确规定。
《手册》明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应通过施工图纸深化、施工方案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重复利用、施工过程管控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施工单位应在不降低设计标准、不影响设计功能的前提下,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合理优化、深化原设计,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拆改、变更产生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支持施工单位对具备条件的施工现场水、电、消防、道路等临时设施工程实施永临结合,并通过合理的维护措施,确保交付时满足使用功能需要。
鼓励以末端处理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一步细化分类。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按《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施工现场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混合类。
具备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能力的施工单位,应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建筑垃圾加工区及产品储存区,提升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水平及再生产品质量。工程渣土、工程泥浆采取土质改良措施,符合回填土质要求的,可用于土方回填。工程渣土主要用于就地回填,亦可堆土造景、废弃地复耕、建设公园。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一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预计2020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目前,上海已完成2.1万多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道路废物箱设置数量优化调整至4.1万多个,已配置湿垃圾车1537辆、干垃圾车3077辆、有害垃圾车99辆、可回收物回收车239辆,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到每天24350吨。
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一年来,上海取得四分类垃圾“三增一减”的实效。2020年6月,上海每天的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湿垃圾分出量同比均大幅增长,其中湿垃圾分出量达到平均每天9632.1吨,同比增长38.5%。干垃圾平均每天处置量同比下降近两成。
数据显示,上海大多数居民已养成自觉分类投放习惯。今年上半年,上海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上海将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加强执法检查等方法,进一步巩固提升分类实效,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力争达到95%。同时加快提升干湿垃圾处置能力,预计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