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兴
(甘肃省家畜繁育改良管理站,甘肃 武威 733000)
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1]。作为猪群的常见多发病之一,猪流感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秋冬或初春多发;该病有极高的传染性,各日龄的猪均易感。猪流感还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和死亡率不高等特点,若治疗不当,病猪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死亡率上升。为了减少猪流感的发生,有效保障广大养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笔者结合中西兽医治疗方案对猪流感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广大养猪生产者参考和借鉴。
猪流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经常发生于气温变化较大的寒冷季节,发病后常呈现大流行或地方性流行趋势。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 d~7 d,各个日龄段不同品种的猪均易感,发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以及健康猪与患病猪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和饲料等间接接触进行传播。猪流感的发生还受饲养管理水平、饲养密度和猪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猪流感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猪群突然发病,迅速波及全群;病猪体温迅速升高,精神不振,卧地不起,食欲减退;部分病猪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和眼鼻内有黏性分泌物,部分病猪的分泌物带有血液。如治疗得当,多数病猪在2 d~6 d即可康复;如果护理不当,病猪极易继发感染细菌,导致病情加重,经久不愈,甚至死亡。
首先,根据猪流感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的诊断,之后通过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
使用疫苗和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猪流感有较大的局限性。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残留少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2],因此越发受到重视,在猪流感的疫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1 西药治疗
西药主要以解热镇痛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要目的。对于发病初期的猪,可以按100 mg/kg~200 mg/kg的剂量在饲料中加入磷酸奥司他韦后投喂,连续服用3 d~5 d。对于体温升高的病猪,可以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氟尼新葡甲胺和卡巴匹林钙等)对症治疗;泰妙菌素拌料,连续服用3 d,用量为每100 kg饲料添加3 g,可防治继发性感染细菌。对于个别病情严重的病猪,肌肉注射氟尼新葡甲胺注射液或头孢噻呋钠治疗。
2.2.2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中兽医辩证猪流感为表热症,应使用具有清瘟解表和抗病毒等功能的中药治疗,如板蓝根、连翘、菊花、薄荷和桔梗等。
方剂一:板蓝根、桑叶、莱菔子、连翘、菊花、薄荷和桔梗各30 g,生姜20 g,杏仁20 g,甘草15 g,桑皮25 g,煎药,兑入饮水,每日1剂,连用5 d。
方剂二:麻黄10 g、石膏30 g、甘草15 g、知母10 g、杏仁20 g、薄荷15 g、桔梗10 g、板蓝根10 g、土沙参15 g,煎水服用,每天1剂,连用3 d。
应迅速隔离临床诊断为猪流感的病猪群,患病初期可使用上述中药方剂中的任意一种煎水饮用,同时在饲料中加入泰妙菌素内服,连用3 d。对个别发热严重的病猪可肌肉注射解热镇痛类药物,对症治疗,一日两次,同时做好舍内消毒。采用上述措施后,3 d~5 d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治疗效果显著。
饲养管理差和猪舍条件不达标是猪群发生猪流感的重要诱因。因此,当猪群暴发猪流感后,务必详细梳理该猪群的日常管理,尽快查缺补漏(均衡日粮营养,保证饮水安全,改善猪舍内的环境,降低饲养密度,用中药调理提高免疫力,定期驱虫,等等),迅速消除致病诱因,加强养猪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用火碱或5%的漂白粉等消毒剂对病猪所在的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对病死猪及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患于未然。另外,对猪场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和消毒制度可有效阻断该病的发生。
猪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有较多的亚型,各亚型之间交叉保护力差,因此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理想[3]。猪流感暂时尚无有特效的治疗药物,目前多停留在依靠抗生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但是长期使用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多途径给药治疗,同时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消除诱发因素,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单纯使用西药。这种治疗方式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推广价值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