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莉,姜 楠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传统民居是人们勤劳的硕果,智慧的结晶。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地貌各异,民族众多。各地民居,各有千秋,无一不体现出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等。如内蒙流动民居,逐水而居;山西大院民居,内涵丰富;福建土楼民居,御外凝内;江南水乡民居,精美别致。
而东北地区民居,因地制宜,因需而建,更讲究实用美观。无论是金碧辉煌、雕龙画凤的皇室建筑,还是山林旁、江河边、平原上返璞归真、风格迥异的普通民宅,都呈现着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住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而民居是最有特色的代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居形式不断改进,而改进后的民居则服务并影响着居住者的生活。如此递进着——循环着——递进着。如何在居住建筑领域继续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髓发扬光大,原创出既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神韵,又能展现地方民居特色,还兼具时代感的惬意居所之佳作?首先要明确设计目的,深入探讨研究,精心设计构想。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而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以其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见证了族群的繁衍和时代的变迁,成为各种文化交融共存、各民族相互融汇发展的缩影,理应得以传承。
民居设计的目的是要提供并改善人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居住环境,尽最大可能满足居者居家环境需求。东北地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的提出和脱贫致富目标的落实,农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东北地区普通民居与我国南方一些省、市、经济特区相比,总体条件逊色太多。有些设计太过草率的民居不尽人意,有些年久失修的民居难以继续抵挡东北地区的风霜雨雪。需要整改,需要翻新,需要新建。
随着社会文明的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文化相互撞击,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环境有了更多的憧憬和要求。时代的发展要求民居设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推陈出新。用自行设计、请专业团队设计、请能工巧匠设计、地区总体规划方案,构筑舒适住宅,打造理想家园。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住宅就是“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并在装修材料、室内温湿度、噪音、日照时间、照明设备、人均建筑面积、抗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提出十五条具体标准。
民居建筑首先要选定地址。可以考虑所在地的气候、日照、地形、地貌、植被、气流、水质、温湿度等相关自然环境因素,排除房屋周边可能出现的噪音、污染等客观不利因素,兼顾自家出行、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便利条件,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自家人身心健康的安居环境。
东北地区历史还是现有民居无论从平面形态还是从空间形态来看,首当其冲都必须适应地域特点,建筑物应确保防寒、防风、抗震、采光等性能,建筑材料应具备防火、防水、防潮、防霉、吸声、隔热、耐酸碱、耐污染等功能。尽量选用合格环保的地材、墙饰、管件、照明设施、家具涂料等建筑材料,并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构筑绿色住宅。
各个地区、各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人对住宅的要求不尽相同,房屋设计不可能千篇一律。但室内的每个房间、每样家具都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和生理尺度,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协调,为人们提供出合理、舒适的室内空间。
2.3.1 门厅
门厅本是鞋柜,衣架,小件物品临时存放处,考虑农家人终日忙碌,进进出出,不一定反复脱脱穿穿,门厅部分亦可忽略。
2.3.2 卧室
地壳规模的可控源地震学的目标重点是对不同地壳单元给出一般描述,大多基于的是其厚度和P波速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追溯到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根据构造过程可得出导致地壳块体起源的推论。应用广角反射/折射类型探测的成功例子是研究大陆边缘的陆壳范围或追踪各个地体/微板块之间的边界。为解决此类地质问题的典型广角反射/折射测量由垂直分量接收器的布设组成,沿二维剖面间隔为1~5km,炮点间距20~30km(陆上),或海底传感器的间距为20~30km,炮点间距为100~500m(海上)。
主卧与次卧最好都安排在朝阳面,农村习惯沿用传统的火炕(有暖气供应的住宅除外),有学生居住的房间应留有写字台、椅子、书柜的位置,衣柜高度刚好满足人体的舒适度。在窗台上摆放几盆心仪的花,在墙上挂上几幅喜欢的画,营造文化氛围,提升自家档次。
2.3.3 厨房
厨房要充分考虑厨房的防火、防水和通风问题。精确设计橱柜、炉灶、水池和摆放冰箱的位置,确保民居安全,建议最好能选用可以调节水温的速热水龙头。
2.3.4 客厅
客厅是专供家庭人员生活起居和会客的场所,主要摆放沙发、茶几、电视柜等,可腾出一角摆放餐桌(当然冬季也可按老习惯在火炕上摆小桌用餐)。如果接待过夜亲友,也可选择软隔断,尽情享受欢聚乐趣。
2.3.5 卫生间
洗漱、洗衣、沐浴(可利用太阳能加热)及水冲厕所(应该彻底消除过去那种既不卫生、又很不方便的旱厕),真正从基础设施上摆脱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2.3.6 院落
院落最好有一根晾衣杆(勤晒被褥),有一块健身地(老少皆宜的),搭一处葡萄架(夏季可以乘凉的),种几样蔬菜(没有残留农药的),栽几盆绿植(有益健康的)。
当然,民居改善必须靠家庭经济实力。对有条件的住户,搭建一座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占天不占地的二、三层小楼也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民居配套工程,需要上上下下的重视,方方面面的协力。
(1)乡村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如土特产、海产品、干鲜果、民俗、旅游等,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条件好了,米袋子满了,钱袋子鼓了,住房标准随之也会提高。
(2)乡村整体的宣传、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治安、环保、科普、娱乐、商业服务等配套工程。
(3)除了村、乡办公室方便乡民办理事项外,建有阅览室、娱乐活动室等公共活动场所。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保持地方民居特色,让民居更实用美观,看着舒服,住着舒适。
(1)建一处民居,留一道风景。例如,黑龙江省的漠河北极村,独具一格的木刻楞民房,古朴典雅。外加这里宝藏在地、珍禽在天、奇兽在山、香菌在林、锦鳞在江的地缘优势,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于一体的独特格局。自己心旷神怡,别人赏心悦目。
(2)盖几间民房,多几种用途。例如,吉林省朝鲜族民居,既可以自家居住,又能够出租游人。特别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且整洁干净的房屋,深受欢迎。自己住着舒服,租户住着满意。
(3)选一块宅地,建一片新居。例如,辽宁凤城大梨树村民在老书记毛丰美的带领下,先是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然后又过上了令城里人羡慕的好日子。村民民居,胜似别墅,依山傍水,犹如仙境。
中国民居文化曾经很灿烂,东北地区就有名扬四海的古建筑。中国传统民居也曾经经历过多年的断层期,比如东北农村至今还现存着一定数量的老旧民居。在现今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新的时间点上,我们有责任让追求个人空间的民居建筑传承创新,再放光彩。
纵观全国,各地的民居设计人也有了许多构想。比如说光是四合院,就分为山水别墅型四合院、博物馆型四合院、底层架空带车库的四合院等。不过,山寨的竹楼再美丽,海岛的玻璃房再敞亮,都不属于东北地区民居类型。若要实现地域民居文化创新理念,需要不断地融入新的科学观念。比如环保问题、能源问题等都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关注了这些问题,将其与东北地区的建筑文化相融合,使用更好的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实质上,就是更好的东北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二〇二〇年已经来临,“小康,小康,首先是住房”。目标在前,重任在肩。希望用我们的作品,让东北地区更多的民居得以改观,更多的民众生活美满。创新源自传承,传承需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