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20-03-04 03:33:03吉林省农安县龙王乡中心小学曹仕杰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美术家美术作品爱国

■吉林省农安县龙王乡中心小学 曹仕杰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日益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教学的重点也不再局限于知识教育。新课标的整改,让道德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它不再只是口头说教的形式,不再只是一堆大道理。学校和教师将德育渗透在每类课程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牢牢抓住德育的培养。如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这其实对学生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引导。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在这期间为其灌输德育,能够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美术教材,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挖掘美术课程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可以从美术教材入手。美术教材中蕴含众多爱国主义元素,将这些元素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例如,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的“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一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汉字这一德育元素,向学生讲述中国汉字的发展史。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更是世界文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在细雕慢琢中,发展成为现在的样子。象形字是汉字演变的重要环节,是极具观赏性与创意的代表。小学生年纪小,正处于识字阶段,通过象形字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美术教师以专业的角度,从文字的形态、美感上对学生做出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智慧。美术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发展,以动画、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配合一些正能量的爱国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和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借助优秀美术作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美术鉴赏,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作者、背景、含义等,引领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美术教师可以深挖这一环节,寻找德育元素,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古往今来,中国美术留下了数不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乏包含爱国情结的作品,抗战时期的爱国作品尤为繁多,像《狼牙山五壮士》《六骏图》《愚公移山》等,无不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战,共同抵御外敌的不屈精神。美术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优秀美术作品,向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讲述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利用狼牙山险峻的地况拖住敌人,与敌人进行了漫长斗争的故事。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保家卫国,是浴血抗战的中国军人的楷模。这种舍己为人、顽强奋斗的高度爱国主义情怀就是最好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从作品的构图、配色、人物形象等角度为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寓意,激发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让爱国激情传承下去。

三、挖掘地域特色,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小学美术教材中有众多地域文化特色,这一资源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对本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探索、思考、讨论与研究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学生在本土文化的熏陶中,由小爱感受到大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家乡的桥和塔”中,就是对家乡特色建筑的刻画,通过桥与塔的外形特色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让学生为家乡设计塔和桥。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示包含地方特色的桥和塔的图片,让学生讨论桥与塔在造型、颜色上的不同,欣赏铁路桥、公路桥、跨海大桥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建筑的形状与作用,再为学生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通过桥与塔见证家乡的发展,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饱含感情地画出自己为家乡设计的桥和塔,以学生特有的视角,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讲述美术家故事,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小学美术教学中,脱离不开对美术家的介绍。正是这些极具艺术审美与文化情操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往今来优秀的画家、美术家数不胜数,他们每个人都独具魅力,通过作品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挖掘美术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讲述美术家的故事,能够让小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美术家虽然拿的是画笔,却是最锋利的武器,在点墨之间,通过构图的设计与颜色的渲染,就能将作者脑中所思、心中所想呈现出来。艺术作品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它能从情感上、精神上影响观赏者,并给予一定的启迪。所以好的美术作品、好的美术家,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支持。借助美术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美术家的故事。在战火硝烟的时代涌现出了不少具有铮铮铁骨的爱国大画家,他们用坚韧的画笔,表达着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激励人民昂扬斗志、团结抗争。在抗战期间,他们所表现出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毅力,让我们敬佩不已。坚贞不屈、保持民族气节的齐白石先生就是代表性画家。他是20世纪中国十大画家之一,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都占有一席之位,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名人。在战争年代,齐白石先生辞去了职务,明确表示“画不卖与官家”。当侵略者威逼利诱他改换国籍时,这位铁骨铮铮的画家表现出了宁死不从的气势,宁可掉脑袋也要做中国人。有汉奸来求画时,齐白石先生作了一幅《不倒翁》讽刺该人摇摆不定、卖国求荣、没有心肝。除了齐白石先生还有呼唤正义与和平的蒋兆和,他的《流民图》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爱国主义画家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负伤之狮》《奔马图》这些知名的作品,正是徐悲鸿先生歌颂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学生在了解美术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后,无论是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还是自身品质的塑造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五、联系生活体验,探究爱国教育内容

爱国教育不应该只存在于美术课本之上,更应该结合美术活动,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爱国教育不是口头上、书本中的大道理,而是每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要想挖掘美术课程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联系生活体验,将爱国教育置入实情实景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学校每年都会有很多集体活动,这些活动都少不了美术的元素。比如在演讲比赛中,可以选择爱国主题,以班级为单位,由美术教师带领班级同学进行板绘与场景布置,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感受到爱国教育。此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术馆,通过直观地感受美术作品,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身处和平年代的小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在步入社会之后,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因此,美术教师在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时,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带领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全新的感受,丰富爱国主义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美术知识学习与美术活动,获得更加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美术是培养学生情操以及艺术审美的代表性学科,如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德育,这其实对孩子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引导。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为其灌输德育,能够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美术教师应挖掘美术课程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利用美术教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借助优秀美术作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讲述美术家的故事,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联系生活体验,探究爱国教育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让爱国激情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美术家美术作品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第三届广西青年美术家作品提名展作品选登
美术界(2021年6期)2021-07-19 21:45:28
今天是个好日子
美术家赵峰作品选粹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44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第五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展
油画艺术(2017年1期)2017-05-20 09:09:40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 19:22:10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09年4期)2009-08-19 0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