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忠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诸多要素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可见,“联系着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统编教材的新常态。
统编语文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双线组元”。其中,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传统文化、主流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重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但笔者不完全赞同两者的“双线并进”,期待的是两者的“和谐统一”。因为统编语文教材许多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者都必须在具体的课文学习中得以有效落实。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呈现的是清代思想家顾炎武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乍看上去,两者之间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后第一个练习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第一件事是魏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件事是周恩来十二岁那年到东北沈阳,伯父提醒他不要随便去外国人的租界;第三件事是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哭诉的中国女人。通过对这三件事的梳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梳理人物和事件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中华不振”的意思,激发了自身读书报国的爱国热情,也自然渗透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需要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得到有效落实,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课文,语文要素则是虚空的。课文是落实语文要素的载体,学习课文的重要任务是落实语文要素。所以,单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兼顾三个方面:一是学段要求,如字词句的基本学习要求、新课标的学段教学目标等;二是本课内容,如文本的育人价值和鲜明的表达特色等;三是语文要素,也就是本单元语文要素在这一堂课中的具体落实方法,这样的“三者兼顾”往往体现在教学目标之中。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目标为:第一,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言”等11个字,会写“宁静”“光线”等18个词语;第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能读懂课文,从“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来介绍海底世界;第四,能说出第4、5自然段围绕一句话怎样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第五,激发学生探知海底世界的兴趣。显然,教学目标指向的是三个方面,其中第一和第二指向于学段要求;第三和第四指向于本课内容;第五指向于单元语文要素,即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本单元中另两篇课文的教学也要落实语文要素,《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要求学生从早晚的天空、春夏秋冬的大地来感受世界的奇妙;《火烧云》一课要求学生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感受火烧云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统编语文教材编排课文时,略读课文排在精读课文后面,其目的就是便于学生模仿、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略读课文。所以,教师教学精读课文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为实现学生独立阅读奠定基础。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三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我们来看看这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目标为:第一,认识“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字,会写“变成”“门板”等13个词语;第二,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第三,知道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目标为:第一,认识“萝”“卜”等5个生字;第二,能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过程和结局,并能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第三,能尝试根据文章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小狗学叫》的教学目标为:第一,认识“讨”“厌”等11个生字,读准“吗”“呢”等5个多音字;第二,能运用已有的方法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在与原文的比较中知道根据不同的线索能预测出多样性的结局;第三,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我们不难发现,单元语文要素在这三篇课文中逐步得到落实,从“知道”“初步感受”到“能尝试运用”再到“能运用”“感受”,这是从“学方法”到“用方法”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能力逐步形成的过程。
当然,这样的关联还体现在同一单元的课文与课文之间。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是在二年级理解常用词语意思基础上的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学习《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石径”“橙黄橘绿”的意思;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院墙”“湿漉漉”的意思,借助插图理解“熨帖”“凌乱”的意思。学习《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银杏树频频点头”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学习《听听,秋的声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可以发现,后一课遇到的一些难懂的词语,可以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这样的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联,在策略单元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交流平台》是统编语文教材新设(自三年级上册开始)的一个栏目,它通常被安排在每个单元《语文园地》的最前面。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到本单元课文教学结束的时候,我们才去关注《学习园地·交流平台》那就晚了。在教学一个新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前,我们就应该建构一个完整的本单元教学系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语文要素,并思考单元目标和语文要素的逐课落实策略,还要考虑单元语文要素在不同课文教学中的训练方法。这里,笔者向大家介绍一种讨巧的办法——“平台倒推法”,即在教学课文之前,先看看《交流平台》的内容,从中获取关键信息;然后,再关注《交流平台》中提到的相关例子,找到对应的教学抓手;最后,系统思考每篇课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办法。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内容是:“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就听到了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这则《交流平台》包含着关于语文要素落实的相关信息,采用“平台倒推法”,就是要将平台中提及的“看到、听到、闻到”等想象画面的方法落实到具体课文中去。所以,教师在教学《观潮》时,就要重点关注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读读文字,再去想想:“读到这些内容,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在教学《走月亮》时,就要关注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读文字、想想画面,再问学生:“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学习第6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说说闻到什么香味。
这里的“表达”,指的是习作和口语交际。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原则。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课文来积累语言、学习语言,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课文中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习作教学,主要通过习作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铺路,由读到写”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习作都安排在这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之后,每一次习作,都可以从这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中获得滋养。至于习作单元,课文(包括习作例文)与习作之间的关系就更紧密了。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观察日记”,主要是要求学生记录观察的过程、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时的想法和心情。这些习作要点都可以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得到对应的启发。《爬山虎的脚》一文的作者写出了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从“嫩红”到“嫩绿”,还写出了叶子的形态特点:“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缝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学生可以发现作者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变成小圆片—细丝变弯曲。《蟋蟀的住宅》一文的作者是从“蟋蟀住宅的样子”和“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这两个方面来介绍的,其中还写了自己观察时的一些想法,如“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这些课文内容的表达方式都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样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习得观察的方法,学习如何写好观察日记。
口语交际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实际应用。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统编语文教材精心设计了口语交际的话题,这些话题不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还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也有着关联。
以四年级上册的四个口语交际话题为例。第一个话题是“我们与环境”,通过本单元《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的教学,学生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自然之美”有了不少认识,引导学生来说说身边的环境,他们会有更多的感触;第二个话题是“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留心观察”以及语文要素“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都有着重要的关联,即观察离不开眼睛;第三个话题是“安慰”,安慰他人的前提是“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本单元课文教学就是具体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第四个话题是“讲历史故事”,本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为学生生动地讲好历史故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