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銮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徐州 221700)
肺炎多发于老年群体,因为老年人免疫力较差,且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重症肺炎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威胁着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早期的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预后情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观察责任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现分析如下。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纳入标准:(1)经胸片检查为双侧肺叶病变;(2)每分钟呼吸频率在25次以上,血压低于60 mmHg。排除标准:(1)严重心肾功能障碍者;(2)精神异常、难以正常交流者。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9岁,平均(71.64±3.25)岁;观察男17例,女13例,年龄67~86岁,平均(69.81±4.2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1)成立专业化护理小组: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组内成员根据相关要求落实好自身的任务;(2)心理护理:责任护士要告知患者与疾病相关的主义事项,指导其遵医嘱服药,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思想动态,适当心理疏导,树立积极的治疗自信;(3)氧化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高烧不退现象,要妥善处理;(4)吸痰干预:在对患者吸痰干预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结束后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并向患者讲解呼吸机的应用方法,防治出现漏气的情况;(5)功能锻炼:责任护士要告知患者早期锻炼的重要性,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开展锻炼,这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自身免疫力[2]。
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
应用SPSS 19.00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x2检验其计数资料,以P<0.05为对比有差异[3]。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s)
组别 平均住院时间(d)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对照组(n=30) 24.31±3.16 71.43±3.58观察组(n=30) 14.27±2.64 89.57±6.93 t 17.241 16.445 P 0.000 0.000
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存活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存活率比较[n(%)]
老年重症肺炎疾病作为临床上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应选择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举措,改善其临床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主要是结合患者的病情开展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情况[4]。通过责任制护理干预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一下从性,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基础性护理干预存在的不足,促进患者的康复。
传统的常规护理可能会出现护理人员难以胜任工作的情况,同时护患之间缺少必要的健康知识教育,所以出现患者不了解病情的不配合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护理难度。责任制整体护理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制度,对组内成员的责任进行明确,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便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存活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责任制的形式对其实施干预,从而实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护患关系,有助于护理干预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