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武志军
疫苗面世的时候,本次疫情可能已然结束。不过,疫苗的研发仍然具有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除中国外,全球还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报告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在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在政治、资金以及科学领域的团结都是考验。
为了迎战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正携起手来,在科研攻关、临床治疗、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战“疫”。
1 月26 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表示,该中心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当前已经成功分离出我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毒种,正在筛选种子毒株。若是将疫苗种子株培养变成疫苗株,就能制备疫苗了。
随后,浙江省疾控中心和广东省疾控中心也相继宣布分离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为后续其研发疫苗提供了有力支持。另外,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斯微(上海)生物、药明生物、智飞生物等多个国内研究团队及企业相继宣布进行2019-nCov 疫苗研发。
其中,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研发的疫苗预计有望于1 年内对人体展开临床测试;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联合斯微(上海)生物的研发团队则宣称最快40 天内完成大规模预防性疫苗样品的生产和制备;药明生物预计将于2 个月内完成首批抗体样品生产,供应临床前毒理试验和初步人体临床试验。
至于本土上市民营生物疫苗供应和服务商智飞生物,于2 月2 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参考MERS-CoV 疫苗的研发思路等,加快对2019nCoV 疫苗的研发。
2 月10 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发文称,已有18 家会员单位正在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科研人员分别采用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技术路径,加班加点进行攻关。这18 家单位中包括华兰生物、智飞生物、辽宁成大、康泰生物、沃森生物等5 家A 股公司及康希诺生物1 家港股公司。
与此同时,国外的大型药企与研发机构,也在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而努力。
2 月3 日,葛兰素史克(GSK)与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The 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宣布新的合作,旨在助力推进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苗的全球研发。在此次新的合作中,GSK 将提供现有的预防疾病大流行疫苗佐剂平台技术用于加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疫苗的研发。
据葛兰素史克官方透露,首项协议已在GSK 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之间达成。此外,CEPI 已宣布的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开发相关的4 个项目中,与CEPI开展合作的机构分别是:CureVac;Inovio;Moderna,Inc.和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相关项目将利用已经得到CEPI 支持的快速反应平台,尽快推动新型冠状病毒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此外,CEPI 发起了一项新的呼吁,建议迅速开发和生产已经被证明可以用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至少有包括中美英法德奥在内六国宣布正在研发新冠病毒疫苗。
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曾在《新闻1+1》栏目中表示,“在疫苗种子株出来以后,要通过细胞株培养,这个过程要一个月。拿到疫苗株后,各方面的检查、检测大约半个月,然后,还要通过鉴定部门的鉴定,通过国家一期、二期的验证,得需要一个半月审批的过程疫苗才能够出来。”
这让很多人都误以为3 个月后就有疫苗可用了。但实际上,疫苗从研发出来到走向市场还有较长的一段路。新疫苗在研发出来后还需要进行严谨的临床试验来检测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一般没有数年是无法完成的。
虽说目前由于疫苗开发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型疫苗的上市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但疫苗研发有其固有的周期和规律,即便是有了突破性进展,也还是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证明疫苗的安全有效。总的来说,按最快的情况估计,疫苗也可能需要1 年的时间才会面世。
如此看来,疫苗面世的时候,本次疫情可能已然结束。不过,疫苗的研发仍然具有价值。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部主任、2003 年SARS 国家专家组成员林江涛教授在最近一次直播中就表示,研究疫苗是战略储备,对以后的疾病防控意义深远,以防日后卷土重来。
事实上,针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全球都曾在疫情暴发初期集中火力投入疫苗研发,但人类研发疫苗的速度追不上病毒认输的速度。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领导疫苗研究的科学家罗宾·沙托克教授表示,对于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来说,疫苗已经“迟到”。不过这不代表疫苗研发是徒劳的,“如果未来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疫苗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到20 年的时间里,已爆发3 次冠状病毒疫情,“这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病毒学家马克·丹尼森说,关键还是要找到能对付形形色色的冠状病毒的疫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表示,与其追踪疫情,不如趁现在研发可以适用于整个冠状病毒家族的疫苗原型,以便在新病毒出现苗头时就能将其扼杀。
对研发企业而言,新疫苗未能获得国家采购并不是最大的损失,损失在于为了投入研发丧失的商业机会成本。北京科兴此前研发出的甲乙肝疫苗和流感疫苗,均因主攻SARS 疫苗研发而在那期间停产。科兴的例子证明,大型传染性病毒疫苗研发是一个综合性、长周期、高成本的社会工程,需要商业公司的责任与自觉,但不能只靠商业公司自行探索。
科学家、政府机构、生物医药企业构成了疫苗研发的三股力量,而且缺一不可。政府为疫苗研发提供资金及审批等政策支持;科研机构进行临床前研发;生物医药公司则负责临床研究、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