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听力学习现状分析

2020-03-03 17:50刘烨
文教资料 2020年32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留学生

刘烨

摘   要: 本文基于对巴基斯坦留学生第二学期期末汉语听力试卷的分析,探究初级阶段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听力学习现状,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级阶段   汉语听力   留学生

近年来,针对不同阶段汉语听力学习展开的相关调研不在少数,内容涉及留学生听力理解障碍分析(高影,2009,张晓蕊,2016),对新型听力教学模式、方法的探索(那飞龙,2016,张达,2018),或就相关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李腊梅,2008)等,但由于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性大,即便最优秀的研究成果也不能直接应用,每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在持续关注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探索适合各校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以一次听力期末考试试卷为切入点,分析初级阶段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听力学习现状,并提出教学建议,有助于留学生汉语听力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汉语听力教学情况与研究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为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零基础,汉语听力课使用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之《汉语听力教程》。该教材第一册共30课,原计划分两学期使用(每学期16个教学周,每周4课时),鉴于留学生第一学期期末成绩较好,第二学期教学进度略快。目前第二学期结束,已完成第一册后十五课和第二册前五课的内容,此次调研数据正源于第二学期期末听力试卷。结合教材与HSK考试题型,本次试卷设计为五个部分,各部分题型及分值如下:

由于这次试题内容大部分选自教材,这里做两点说明:首先,并不是教材中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上讲过;其次,即便是课堂上练习过的题目,笔者也从提问角度或者选项内容等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和调整,如数量、时间、人物关系、名称、顺序等,目的是避免背诵答案等造成考试成绩不真实的情况。

实际上,这次听力末考卷面成绩很不理想,与预期差距较大。除了卷面数据分析外,笔者还在考试结束后和留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具体了解他们做题时的想法、能听懂多少内容,以及如何做出的判断等,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作为本次研究的参考数据。统计过程中,笔者将错误率在40%以上的题目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考察对象。现将“听后快速回答问题”和“单项选择题”两种题型的答题情况及主要错题原因列表如下:

二、汉语听力学习现状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和与留学生交流,发现初级阶段巴基斯坦留学生在汉语听力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语音问题(重读、弱读、语气)

作为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目前学习重点停留在基础的字词层面,对于说话方式,如句子中重读、弱读及说话人的语气等方面尚未有足够的理解能力,甚至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例如,短对话中的第11题:

女:小刘,你不是要租房子吗?这张报纸上有一个出租房子的广告。

男:我看看,……嗯,在电视台的东边,地方还不错;有301路、357路汽车,交通也还可以;……啊?一个月房租4000块!我还是找别的房子吧。

问:下面哪句话是对的?

A.这套房子一年的房租是四千块。

B.小刘不想租这套房子。

C.这儿交通不太方便。

D.小刘想租这套房子。

这道题里的“啊?一个月房租4000块!”显然是惊叹的语气,典型的重读,紧接着的内容“我还是找别的房子吧”又是弱读,这些藏在字面之下的含义对于留学生来说显然是被忽略了。当听到问题时,大多数人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4000块”这一错误选项。

2.词汇问题(汉字)

第一,词汇量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统一使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综合汉语和汉语听力等主干课程在词汇、语法知识方面都是同步的,因此平时留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生词的机会不太多。而且本次末考题目也是来自听力教材,词汇问题上,特别是因生词直接导致理解障碍的例题较少。

如,长对话中有这样一道题:

原文:有一天,我的笔又都用完了,正好同事小李要去商店,我就请他帮我买笔。(节选)

问题:小李去商店帮他买笔是因为?摇                       ?摇。

A. 他让小李去商店帮他买笔。

B. 小李想帮助他。

C. 小李要去商店,顺便帮他买笔。

D. 小李喜欢买笔。

这一题的正确答案C项中“顺便”一词是生词,与原文中“正好”相对应,如果认识该词就可以直接锁定答案。經统计发现,这道题的错误率为40%,并不算很高。错误选项中没人选B,有5人选A是因为听到“请”字,自动匹配选项中的“让”字,又或者错过“小李要去商店”这部分内容,3人选D显然是没有听懂材料。经交流发现,答对了的12人中有2个认识“顺便”,有一半留学生在综合考虑后排除掉了不可能的选项,剩下的4人是凭语感判断的。可见,即使答对了题,未见得真正掌握这里考查的知识点。

第二,汉字的正确书写在听力考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次考试中,留学生在“听后快速回答问题”这个题型上失分严重,就是因为汉字书写存在问题。表2中“实际错误率”和“理解错误率”两项数据存在明显差距(20%—50%),说明即便能够听懂题意,但由于不能准确写出答案,导致错误率仍居高不下。如,第6题:

题目:麦克德语说得很流利,英语说得不太流利。

问题:麦克外语说得怎么样?

答案:德语说得很流利,英语说得不太流利。

这道题失分有两个原因,一是答案中“德语”的“德”字,由于结构复杂、笔画较多,留学生们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增减笔画,或者写成同音字“得”等情况而导致失分;二是答案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德语和英语的情况都应该写出来才能拿到满分。

另外,本次考试中还有一道短文复述题,要求学生在听过两遍小故事后重新组织出一段大意相同、语意连贯的文字,并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具体如下:

哥哥和弟弟是双胞胎,在同一个班学习。哥哥成绩好,弟弟成绩差,每天都抄哥哥的作业。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弟弟和哥哥写的一样,老师问为什么,弟弟说:“我们的妈妈是同一个人。”

本题总分为14分,全班20人中,12分以上2人,9分—11分6人,7分—8分6人,6分及以下6人。据统计,出错率较高的字词有“哥哥”“成绩”“篇”“作文”,相对难度较大的“双胞胎”“布置”“题目”出错率反而不高,原因是留学生们主动避免使用没把握的字词,如答卷上会出现这些表达:“哥哥和弟弟在同一个班”“哥哥学习好/成jì好”“老师让写zuò文”等。说明留学生在汉字书写上存在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做题“技巧”。

3.语用问题(语境)

听力理解中“听得‘懂,选不对”的困扰很常见,因为在听力过程中忽视语境。实际上,已经涉及语用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语用学是一门研究不同语境中语意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学问。交际理解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字词层面的信息,二是透过上下文语境传递出的“言外之意(语用意义)”。语境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意。只有准确把握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语意。

例如,短对话中的第17题:

女:昨天的作业你做完了没有?

男:只有一道题了。

问:他做完作业了吗?

A. 还没有,他只做了一道题。

B. 还没有,只有一道题还没有做。

C. 昨天的作业只有一道题,他已经做完了。

D. 昨天的作业只有一道题,他还没做完。

这则对话一问一答,简单明了,但错误率达70%。经统计,只6人选择了正确答案B,错误选项中7人选择了C,4人选A,3人选D。大部分留学生们注意到了题目中“只有”和“一道题”被重读,且是关键信息,但对“只有”的理解只限于修饰后面的“一道题”,并忽略“了”字,没能够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出作业尚未完成,这里的“只有”带有某种忧虑、遗憾,或者庆幸、预期完成的语气。选C的7位留学生都是从字面理解题意,认为“只有一道题”说明作业很少,所以肯定“做完了”。语境和语气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再如,短对话中第15题:

男:你从七点就开始看这个电视剧,都看了一个小时了,该我看一会儿足球比赛了。

女:你再等一会儿,还有十分钟就完了。

问:男的大概什么时候可以看足球比赛?

A. 七点十分。        B. 八点。

C. 八点十分。        D. 七点五十。

这道题错误率在60%,错误答案中8人选A,3人选B,1人选D。大部分留学生反映听题过程中都注意到“一个小时”这个信息,但对于“就”“都”“看了”和“该”这些带有语气色彩的字眼没有加以重视,这些字词不仅共同营造出男声略有“抱怨”的语意,还将“一个小时”这个信息定义在“过去(完成)”。所有选A的留学生就是错在忽略语境,并将“一个小时”理解成“将来(打算)”了。汉语中,时态或者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很大程度上是依据语境分辨的。

4.做题方法(技巧)

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外,做题方法(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考生们的做题效率。这次期末考中的长对话一题,提及多种商品的名称、数量与价格,留学生答题情况非常不好。以下题目错误率最高:

22.他们今天做了什么?

A. 上午去了商场和书店,下午去了药店。

B. 上午去了书店,下午去了商场和药店。

C. 上午去了药店和书店,下午去了商场。

D. 上午去了商场和药店,下午去了书店。

23.女的今天买了什么?

A. 一件毛衣、一个足球和两张光盘。

B. 一件毛衣、两本书和两张光盘。

C. 一件羽绒服和一件毛衣。

D. 一件毛衣和两张光盘。

这两道选择题的错误率都在80%,由于该长对话内容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各选项间对错交织、互为干扰,有一定难度。失分原因非常清楚,留学生對于这类细节题毫无应对之策。虽然留学生们事先浏览过试题,但他们所谓的“浏览”,对后续做题没有起到任何帮助作用。而且,听题时几乎没有人会做记录。遇到具体考题的时候,题目本身的难度(信息量大)几乎已经用尽了全部的注意力,因而无暇顾及其他信息(如分析选项特征等),往往是听到什么就选什么,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对教学的启示

试卷分析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与教学相互映射,都是对教学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检查和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帮助任课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通过此次试卷错题分析,笔者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1.结合教学实践,主动捕捉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因“生”施教,从语音(重读、弱读、语气)、词汇、语用等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感意识,提高汉语听辨能力。

2.加强对外汉语各门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着眼于“双赢”“共赢”的教学目标,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共同开发“互利合作型”教学方案;如通过教研会等形式定期交换信息,准确锁定留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尝试突破课程界限,合力解决学生问题,如听力课堂也可以配合复习词汇、强化准确记忆(书写),或通过简单分析句法结构锁定关键词等,帮助留学生打好基础、扎实起步。

3.注重培养和提高留学生在汉语听力考试中的做题方法。虽然前文例题中依稀发现留学生或有一定的“技巧”意识,但从做题方法的角度来看,还远远不够。譬如,考试中难免遇到句子长、人物关系复杂、信息量大或者各种信息交错出现的情况,这类题型错误率往往比较高,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训练,例如,听题过程中怎样高效做记录、对比分析各个选项特征等,无疑会大幅提高留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做题效率。

4.加强师生交流,了解学生需求。教学与交流相结合,及时反思,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初级阶段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端正学习态度,找出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关悦如.近二十年我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7.

[2]高影.非洲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听力障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幺书君.中高级听力理解偏误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07(4):26-31.

[4]安野风.留学生汉语听力障碍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项目“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习得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留学生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级阶段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教室留学生》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
对外汉语听说一体化教学模式新探——以初级阶段听说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