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徐丽丽
某天中午接到婆婆的电话,她很伤心地向我讲述了她和大儿媳也就是我的嫂子之间发生的事情。嫂子自从结婚就和婆婆分家单独过日子。即使嫂子家孩子小的时候,婆婆也因为那时候忙着供她的小儿子即我家先生读书,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帮忙照顾孙子。二十年来基本上是各过各的,相安无事。今年由于家里的房子拆迁,只能在外租房子,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两家就合租在一个院里。婆婆因为年近古稀闲在家里,看着大儿媳妇每天从超市下班回家很晚,就主动把做好的飯菜端到媳妇屋里,刚开始,嫂子很乐意地接受了,但时间一长,嫂子就表现出拒绝的意思,先是客气地跟婆婆说过两次,婆婆却依旧如故。婆婆说今天嫂子脸色很不好看地再一次拒绝了她的好意,婆婆觉得很委屈,说:“我明明是为她好,她为什么不领情呢?”
“我明明是为她好!”这句话大家再熟悉不过。“我要不是你妈,我才不会管你呢,说你是为你好……”“假如是马路上随便一个人,我能这么苦口婆心地跟他说这些吗?我还不都是为你好……”殊不知在沟通中以“我是为你好”为开头的言辞,通常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压力。有多少人都是在家长这种“我是为你好”的错爱中长大。因为“我是为你好”,即便孩子天生长了一双适合弹钢琴的手,但家长觉得学钢琴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没有未来,孩子就放弃了。等孩子参加工作了,想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尝试去创业,父母以“我是为你好”为由,逼孩子去考公务员,让孩子一辈子捧着父母认可、自己不感兴趣的铁饭碗。孩子到了适婚年龄,父母催着孩子去相亲、结婚,这种逼婚的态度,让很多儿女不敢回家。孩子终于带着自己喜欢的人回家了,家长觉得对方长相一般,收入不行,家庭条件不般配等,又以“我是为你好”为借口极力反对。孩子的喜好父母真的能感同身受吗?孩子喜欢的是青柠檬,而你却给了他一车昂贵的榴莲。父母被自己所做的感动了,孩子却觉得你根本不了解他,因为你总是一厢情愿地给予,却从来没问过孩子想不想要。
“我是为你好”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种边界不清。人际边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每个人有其身体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用来保护个体不受他人的操纵、利用和侵犯;确保个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一个特定的心理范围之内保持社交心理舒适。国与国、家与家之间有边界,这个边界是有形的,能够对他人形成震慑和约束,但人际交往中的个人边界是无形的,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常常有人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王梓恒在《家庭关系痛苦的根源:中国人普通缺乏界限感》中说:“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所以,应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但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往往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哪些又是老天的事情。人际边界不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以救世主自居,把帮助别人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嫂子想做自己喜欢的饭菜(自己的事),婆婆觉得嫂子很累,就做好饭菜端给嫂子,想减轻嫂子的负担(努力做着别人的事),嫂子却千方百计地想摆脱婆婆的照顾,想方设法去改变(努力做着老天的事),结果婆婆感到不开心,嫂子觉得不幸福。
对越是亲近的人越不能随意模糊界限,就像婆婆和嫂子,吃饭的喜好因人而异,婆婆一直吃素,但嫂子喜欢荤素搭配。在这个过程中婆婆总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觉得儿媳妇下班很晚,自己就应该早点做好饭菜,等她一回家给她送过去。婆婆这种做法就是很明显的边界模糊,嫂子已经客气地表示拒绝了,婆婆却一味地坚持,她似乎不相信嫂子有自己“处理幸福”的能力,这就是边界入侵了。
没有人一辈子愿意过别人的生活,当我们再做“我是为你好”的决定的时候,应该设身处地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守住自己的界限,更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既不要拿别人的爱来绑架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爱去绑架别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中学,潍坊,261031)
编辑/于 洪 终校/纪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