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课程高度促小学美术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2020-03-03 13:22狄春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仙花中国画工具

狄春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是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更好地促进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小学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实践中,笔者越来越深刻地感悟到,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作用,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实施教育教学。

笔者虽然从事了30多年美术教学工作,但一直坚持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思考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尝试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小学六年级美术《中国画水仙花画法》就是笔者的一个尝试与探索。

● 特色与亮点

1.课程观指导的设计思想和教学实践结合效果突出

本学习工具最突出的特点是信息技术与其他方式、资源的有效整合。

课程导入,用水仙实物图片、教师的摄影作品引入,让学生猜想:画面中是什么花?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喜欢水仙吗?为什么?激发学生对“水仙花”认识的兴奋点。

为加强师生互动和反馈效果,采用小组合作与一对一移动设备学习,巧妙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学习工具的亮点所在。

“视频”的引用和链接网址的提供,使学生对使用中国画技法学习“勾勒填色法”画水仙花有了形象性认识,起到了难点分散的作用。

学习工具与教师的示范引领结合,既让学生学习了水仙花的方法和步骤,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交互性,突出了美术学科的学科特性。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多媒体学习工具的制作、演示也同样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古筝曲萦绕课堂,献给爱丽丝如歌如诉,温婉舒适,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之中,尽情地挥毫泼墨,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创意。

吴昌硕的《贵寿仙格图》与潘天寿的《水云》,使得水仙花的高洁面貌直观再现,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

……

恰当的媒体选择、扎实的基本功展示,创设出和谐的氛围,使教学情境与学科内容完美结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不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示范的作用,突出了美术的学科本位。

合作和评价功能的發挥,既锻炼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自评、互评,相互观摩,自我欣赏等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过程带给自己的成功感。

为有效教学,笔者通读了全部义务教育美术学科教材,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国画教学作为一个系列,梳理出学生要学习的中国画知识体系,将其整理为中国画系列教学课程,课程内容前后关联、前后贯通、互相补充。同时,站在课程角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再与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从而使本课定位准确,重难点把握得当,突出了学科本位,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并且还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使教学更加有意义,提高了课堂互动实效,体现了激情引领,合理构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笔者的大美术教育观,实现了“做有思想的专家型教师”的追求。

2.链接便捷,节点清晰

本数字化学习工具是根据小学六年级美术《中国画——水仙花画法》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对水仙花的特点、国画表现方法和优秀作品作了详尽的描述和表现,同时插入了视频素材,与图片、声音、文字有机结合,为作品增色。视频链接为课下学习提供了便捷。

本数字化学习工具界面简洁干净,符合学生视觉特点,做到了色彩和谐雅致。背景的蓝绿色是根据本课内容设计制作的,课件背景色调与内容和谐统一。

● 制作背景

小学美术教学中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安排了中国画教学内容,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中国画社团,课上课下学习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使中国画系列教学内容前后贯通,提高实效,笔者梳理了小学至初中的全部教学内容,将小学的中国画内容作为系列课程实施,实现站在课程高度看课堂、实施教学,在这个思想指导下,设计制作了小学美术中国画系列学习工具,小学六年级美术《中国画水仙花画法》是其系列数字化学习工具之一。

●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1.设计依据

本数字化学习工具是根据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中国画——水仙花画法》设计的。

2.设计思想

遵循课标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不但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笔者从水仙花图片入手,通过示范引领、课件展示、视频演示等手段,使学生了解国画勾勒填色法的表现技法,实现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方法先进、内容丰富、效率快捷、实效突出”的目标,达到内容的“实”与形式的“活”、课堂的“动”的良好统一。

数字化学习工具的设计力求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借助水仙花的象征品行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突出水仙花的高雅气节,同时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目标

笔者采用三维目标设计方法,设置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习水仙花的相关知识及浅显的中国画的勾勒填色法,画一幅水仙花的小品。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水墨画造型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观察、研究中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目标基础上,设计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中国画的勾勒填色法,画一幅水仙花的小品。教学难点:水仙花的形态特征、叶的前后关系。

4.《中国画——水仙花画法》学习工具的特点

(1)背景的设计

去掉干扰教学的各种附加GIF图片、装饰花纹等元素,设计灰色调的蓝绿色作为背景色,使课件简洁、干净,既保护学生视力,又减少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因素。

(2)内容的选材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画”与“赏”两部分(如图1)。“画”包括教材介绍、趣味导入、实物观察、绘画指导、名作欣赏和实践要求。教材介绍既是明确设计目的,也是明确借助此学习工具可以学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重点难点在哪里。“赏”包括作画参考、生活应用、艺术拓展、水仙雕刻、水仙文化。还有一个退出按钮,目的是让学习者和使用者可以随时退出学习。

学习工具的内容还体现了小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例如导入部分,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画面中的物体是什么,学生说是大蒜,再出示一组学生说是洋葱,当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图片出现时,学生自己笑了,原来是水仙花。

(3)链接便捷

在学习工具的每一环节笔者都按照内容的组织结构,设置了按钮。有了链接按钮,学生在操作与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跳转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做到节点清晰、链接高效。每一页也有前一页、后一页的链接,操作简便快捷(如图2)。

(4)重难点的解决

①突出重点。加入著名国画大师徐湛老师讲解水仙花画法的视频。在课前笔者通过所在学校的“天闻数媒”教学平台将观看视频的任务布置给了学生,学生使用个人账号可以在平板电脑或台式机上自主学习。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勾勒填色法,画一幅水仙花小品。为此,笔者采用了实物图片与水仙花勾勒画法对照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水仙花的特点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然后再将实物图片去掉,汇总水仙花勾勒填色法的不同姿态,有效突出了教学重点。

②化解難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笔者将视频与课上的示范有效结合,加强直观演示的作用,突出了美术学科特点,将教学难点在无形中化解。

(5)站在课程高度设计知识的拓展

学习工具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不可能一一呈现,笔者选择将学习资源作为拓展知识发布给学生,供学生课下学习。

拓展部分涵盖了中国画的题材、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水仙花的雕刻、水仙花在各类生活用品中的应用等知识。当出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这位叱咤风云的铁娘子全身居然布满水仙花,可见她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生活很有情趣的人。在此,无声地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通过拓展环节,还让学生知道中国十大名花中有水仙,国花省花市花中有水仙,名画中有水仙,邮票设计中有水仙,词语“五花八门”的五花中也有水仙。

笔者作为北京市的骨干教师,有义务在开放性教学平台做课,因此,笔者将学习工具《中国画——水仙花画法》设置众多有效按钮,是为了与同伴们分享教学成果,每次开放课结束,大家都可以无偿带走课件,回去再加工再利用。

(6)现场示范与视频的有机结合

学习工具中的视频用的国画大师徐湛老师的讲解,但现场示范也是美术教师的基本功,因此,课堂上,笔者用扇面为学生示范,下课时将示范的作品送给学生做纪念,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 关键技术处理

本学习工具是用Office

2003开发的,设计简便开放,既是教师教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学习工具中的各个环节在便捷的按钮链接下,环环相扣,有效串联。本学习工具内有学习结构链接,也有教学目标说明,还有教材提供,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类资源有效结合的方式分享中国画水仙花的系列知识。

● 幕前幕后

1.赛前理念支撑,指引开发方向

没有赛前的充分准备,没有对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没有对课程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不可能受到专家认可,也不可能受观赛的教师认同。因此,重视学习工具的设计过程必须从自身素质入手。

为了让学习工具的开发符合课程体系要求,笔者通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美术教材,也分析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关系,从横向、纵向不同维度解读教学内容,还分析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学业状态,找到课上课下的结合点。梳理了小学中国画教学系列知识体系,整合为中国画系列课程,整体把握,系列开发,构成课程体系。

开发过程中,针对自己不熟练的开发工具,向百度学习,向同事学习、书籍学习,通过多种学习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开发工具与教学内容有效整合。

2.赛后反思,知不足而进步

此次参加“2019年度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交流活动”,虽然现场表现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但是,反思自己的行为,还是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例如,课前缺乏必要的调查,对学生已有知识缺乏了解,影响教学实效。又如,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使学习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导向性、激励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设计模式,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但是一对一设备引用还需要继续探索。再如,小组合作形式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人际交往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但是课上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巡视有制约,课下查看学生反馈上传的作品不及时。

3.以赛促用,课程理念根植课堂

在这次设计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设计了中国画系列课程,还把小学美术教学的国家课程与学校的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归纳整理出小学线描课程、版画系列课程、陶艺课程、衍纸课程,带领本校教师成立了线描班、版画社团、陶艺小组、衍纸社团等。通过这些特色美术社团的成立,与国家课程互为补充,使教学实效得到提高,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使“站在课程高度促小学美术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念逐步深入课堂。

评委印象

当狄老师穿着一袭旗袍,如水仙花般落落大方地站在我们面前开始陈述的时候,说实话,我是有点诧异的,因为,据我观察,能够参加“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交流活动”的基本上是年轻教师,毕竟在信息技术方面,年轻教师往往是要占些优势的,但是听了她的陈述和答辩后,我被已经从教30多年的狄老师深深折服了。狄老师的《中国画——水仙花画法》数字化学习工具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课程统领。她以课程观为指引,通读了全部义务教育美术学科教材,对教材中的国画教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国画教学作为一个系列,梳理出学生要学习的中国画知识体系,将其整理为中国画系列教学课程,课程内容前后关联、前后贯通、互相补充。还有,她在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使用本数字化学习工具学习,有效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所以,她的设计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整体性与生长力的。二是简中求道。她的这件数字化学习工具,并没有使用什么过分炫目的信息技术手段,就是用Office2003开发的,为的就是方便学生使用,方便分享,无私奉献给所有需要的老师。不过,技术虽然简单,内涵却很丰富。这件学习工具,既有学习结构链接,也有教学目标说明,还有教材提供,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类资源有效结合的方式分享中国画水仙花的系列知识。工具有“画”有“赏”,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在快捷的操作过程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工具还有对中国画知识的拓展,重视引领学生体悟艺术与生活的密不可分,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狄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定位非常明确,她知道信息技术只是手段,用以帮助高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而所有的目标,立德树人是第一位的。从她的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她对学生的爱,对同事的情,也体现了她的人生理想——她的扇面作品上的题字“艺德双修”!

(点评人:2019年度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交流活动评委/江苏省泰州市电化教育馆 顾惠君)

猜你喜欢
水仙花中国画工具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水仙花栽在水里也能开花
书画名人汇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水仙花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