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 丛鑫泽
林业是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采集和加工的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林业统计作为林业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林业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数据搜集、整理、分析来反映林业经济现象的数量状况和特征,认识林业经济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而作为行动决策的依据。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的基层单位,在现代林业建设及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发挥着龙头和示范作用。河北省国有林场统计工作是对全省林业行业发展进行管理、监控的有效工具,事关全省林业发展的动向。为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及时查找出国有林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对河北省国有林场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1.林业统计核算范围广泛,数据复杂
河北省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由此决定了河北省国有林场地域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河北省现有138家国有林场,其中省属林场18个、市属林场10个、县属林场110个。经营面积总计 968 511 hm2,拥有林地总面积 812 123 hm2,其中有林地共 559 439 hm2,占全省有林地总面积的12.89%,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地分别占全省的9.18%、5.52%和5.78%;在有林地中,人工起源林地占有林地面积的 45.97%,天然起源的有林地面积占54.03%;林龄以幼龄林为主,成熟林和过熟林极少。辖区内地形复杂,造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同时河北省国有林场从20世纪 80 年代开始大搞多种经营生产,涉及的项目有种植、养殖、木材加工、矿业、商业、运输业、旅游业以及服务业等,这些项目都在统计范围内。林地面积范围广泛,地形复杂,林地分级多样,统计项目繁多,统计数据收集工作量巨大。由于人手不足,技术手段落后,加之统计上报周期较短,不可避免地出现数据不准、缺失等问题。
2.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职能弱化
在河北省的国有林场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认为统计工作只是为政府部门工作,只要完成相应的报表填写就完成任务了,没有认识到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是国有林场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准确判断市场变化、提出相应的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大部分林业统计人员的编制在财务部门,或者由财务部门的会计兼职统计工作。在现实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林业统计工作只是忙于报表,统计工作不能及时提供领导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资料并提出决策意见,致使林场管理者对林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统计工作基础薄弱,统计质量低
由于统计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部分国有林场对统计工作的建设力度不够。现代化的林业经营要求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现代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工作,实现林业统计信息化,而现实中大部分国有林场的各种软件开发工作、统计系统软硬件设备配置都没有到位,统计网络信息化根本无法实现。另外,由于河北省的大部分国有林场的下属林场都位于深山中,交通不便,网络信号不好,因此有的林场还沿袭传统的统计方法,采用原始手工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统计数据的质量低。
4.统计人员不足,专业统计人员缺少
林业统计数据量大,采集时间长,很多数据的收集需要深入林区,因此开展林业统计工作需要大量的林业统计人员。然而大多数国有林场的林业统计人员基本都是兼职,即使配备了专职的统计人员,由于人员数量有限,也难以完成大量的统计任务。而且大部分统计人员都不是统计专业毕业。例如河北省围场县国有林场下属的10个林场中,每个林场只有一位统计人员。由于没有专职统计人员,兼职人员经常更换,造成林业统计队伍不稳定,每年的统计报表、统计资料没有专人管理、保存,极易丢失、损毁,失去数据的连续性,使得每次统计工作都得重新开始,工作被动。加之林业统计工作专业性强,非专业的林业统计人员对统计业务都需要重新学习和熟悉,给统计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5.统计指标片面,缺乏连续性
由于国有林场的统计工作仍然定位于为政府部门提供数据,故总是被动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国有林场现行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不能满足整体性、全面性和目的性原则的要求,不能系统地反映林业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生态体系建设指标基本没有体现,所以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片面性。对于国有林场而言,片面的统计指标可参考的价值小,不能为国有林场决策者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提供参考,会使决策者更加不重视这项工作。另外,统计指标根据不同的需要,每年都有变化。例如2010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中幼林抚育,称为“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资金”;在2011年统计年报中在原有“成林抚育面积”指标下加设了“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完成面积”的指标,体现了林业生产的新变化;但是在2012年统计年报中又取消了这一分项的统计;2013年统计年报中专门增加了“非林业用地造林面积”等。统计指标的变动导致统计数据缺乏连续性,对林业的服务价值难以体现。
1.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
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发挥其应有效果的前提是国有林场管理层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统计工作的开展及各方面工作给予大力支持。首先,国有林场的领导者应该重视并充分发挥统计的咨询、监督和决策职能,多宣传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统计方面的问题,在林场内部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对林业统计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林场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充分的依据。其次,要健全林场统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便于林场实时掌控统计工作的落实和推进情况,并对统计工作进行监督,让基层林场统计工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国有林场管理者要从统计结果中获得正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让国有林场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
2.修正和完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
林业统计指标是指反映一定林业经济现象总体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或具体数值。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交叉、相互独立的林业统计指标所组成的一个整体。一般情况下,在完善相应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按照全面性、规范性、及时性和客观性原则,建立真实有效的指标体系。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应该改正缺乏层次、缺少环境成本的计量指标和缺少全面反映林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指标的缺点,不断丰富林业统计指标所涵盖的内容,重点应由原来的单纯反映生产指标转向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综合性指标,由原来只注重描述性指标转向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相结合,同时应逐步增加对林业相关政策法规等定性指标的设置。
3.加强统计基础设施建设
统计信息的网络化和办公的现代化建设是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国有林场应加大对统计工作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化与办公现代化建设。统计信息网络化及办公现代化能够将大量信息保存起来,形成大容量的数据库;另外网上的信息交流扩大了信息的来源,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能够全面地进行数据挖掘。国有林场应积极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开发工作,构建统计信息网络,保证统计数据及时更新,从而实现国有林场统计信息的联网直报。
4.建设高素质的统计人才队伍
高素质统计人才是指熟悉统计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所有业务流程和部门职能了如指掌,熟知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网络运行,具有超强的市场观察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国有林场在统计人才队伍建设上,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统计专门人才,对现有的统计人员要做好培训和进修工作,使统计人员更新观念,主动学习统计新知识和新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工作作出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