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坤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1)
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力量,它是中华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精神纽带和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1]9而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2]520,说明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时代内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中就包含着他早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不断成熟。习近平在继承了毛泽东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从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形成了富有新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理论新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仍然要居安思危,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等同于爱社会主义,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对于祖国的热爱不能离开对社会主义的热爱。[3]94-95中国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并逐步走向了繁荣和富强。只有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因此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在中国就必须爱社会主义,爱社会主义也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早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开始提出了爱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和谐一体的观点,毛泽东是把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的首倡者;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以及历代中央领导关于爱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一致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把爱国主义融入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融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以此进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论述过爱国主义与爱党爱国的关系。他在1953年曾论述到,现在的爱国主义者有真爱国主义者、假爱国主义者和半真半假、动摇的爱国主义者这三类人。而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下去”,代表工农阶级的立场,共同“建成社会主义”[4]295-297,那就是真爱国主义者。这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期,毛泽东对于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一致性的表述,当时社会即将进行三大改造,因而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改造和爱国是一致的。在1954年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致开幕词中,他号召各位代表团结全国人民,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4]350他还在诗词中热情的讴歌和赞扬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农群众,共同拥护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那个热火朝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代,人民群众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下,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革命中。例如,人民艺术家李焕之的革命歌曲《社会主义好》,“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社会主义好,坚决跟着共产党,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颂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的繁荣景象,表达了当时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建设、热爱新中国的高涨热情。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阐述,愿意为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祖国服务,通过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共产党所领导的劳动人民一切人民就是爱国的。[5]231可以看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一切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人都等同于爱国主义者。毛泽东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也强调了,爱中国就应该爱社会主义事业,体现了新中国早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爱国主义只有坚持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结合相统一,才是“鲜活的、真实的”。[6]6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爱国教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相统一。中国的命运和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命运是紧密联系着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爱国主义的实践最终都要汇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同样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梦”建设,才能更加富有意义和生命力。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爱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教育融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首先,把爱国主义融入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阐明了爱国主义应成为而且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根本的、永恒的和深层的核心价值观[7]189-191;又强调了当代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必须引导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导全民公共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包含了爱国主义的内容,又体现了爱国主义,这是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其次,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之中,而且成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主题。习近平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美好的梦想,每一位中国人在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就凝聚起了实现中国梦的强大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正是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需要每个人真抓实干,辛勤劳作,[7]10-14每个人都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事业之中,每个人应当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8]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爱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有了更加鲜明的更加具体的新内容和新发展,发展了中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统一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更突出时代性特征。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和广袤辽阔的疆域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必须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维护祖国统一教育,以巩固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团结统一。[9]72-73这是我们国家世世代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我们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最终都要使各民族形成超出单一民族范围而涵盖中国境内所有民族的认同感,形成由中国境内所有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3]94-95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就非常重视各民族团结的教育,注重红色根据地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他的民族政策的观点,奠定了新中国处理民族团结的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历代领导人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的基础上,在巩固爱国统一战线中突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族团结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毛泽东的民族团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相关理论,毛泽东向全党进行的民族团结教育,成为了新中国制定民族团结政策的重要政策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民族团结思想相比革命战争时期更加系统化,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就转变为,与各少数民族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使新中国成为一个民族团结友好的大家庭。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毛泽东强调团结少数民族很重要,告诫全党要注意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巩固新生政权。毛泽东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要和全国各民族亲如“兄弟般的团结”,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是“爱国和团结”的民族,我们都应当和他们团结,不分民族。[4]75-311毛泽东第一次突出论述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相一致的观点。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各级干部,做好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工作,以团结起来致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都论述了要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广泛持久地加强民族政策教育,坚决克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5]34-227在毛泽东的论述中,民族团结教育是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致力于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保护民族团结的群众同时一定是积极爱国的。毛泽东在建立统一战线中突出民族团结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的领导者奠定了深厚的民族理论基础。
习近平继承了毛泽东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的传统,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并以创造性的时代眼光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这一主题的阐述中第一次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点,他指出,要贯彻和深化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0]40把我国56个民族生动形象的比喻为石榴和石榴籽,体现了只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才能形成一个共同体,一个大家庭。这是习近平对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民族共同体是要比统一战线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的关系论述,习近平在中央集体学习讲话中曾经讲到,新时代维护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他呼吁党的干部和领导,在当代我们仍然要珍惜和爱护民族团结,就像珍惜和爱护“眼镜”和“生命”一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筑牢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6]6习近平把珍惜民族团结新颖而独特的比喻为爱护自己的生命和眼镜,突出了他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视,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大团结大繁荣所取得的成果是来之不易的,必须珍惜和爱护。一个国家也是家和才能万事兴,我们党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赖于各民族的大团结,民族团结形成的大合力,团结越紧力量越大。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凝聚民族意志,才能动员全民族创造中华民族的新伟业。[11]因此,我们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着重突出民族团结教育。
“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光辉的国际主义的口号,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国际团结的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国际主义要以爱国主义为前提,否则就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国际主义是爱国主义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如果离开国际主义,就会走向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极端。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休戚相关。我们要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要把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毛泽东在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早期就十分重视国际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坚持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体现了他国际主义的观点。新时代,习近平站在新的国际视野,面向世界,创造性的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继承和创新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开篇教导指战员,要认识到自己既是一名国际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者,学会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在抗日战争中,把自己投入到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行动中,赢得民族自身的解放,就是在帮助外国人民,就是在履行国际主义。所以,我们正当的爱国主义也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中的伟大实践。[2]622-623毛泽东用辩证的说理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告诉战士们伟大的国际主义要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国际主义不意味着要抛弃爱国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我们国家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中国坚决支持被殖民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大力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民族振兴和富强而努力奋斗。毛泽东告诫全党,在国际交往中,要坚决彻底地消灭大国主义,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5]120-157毛泽东根据世界格局,把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国家[12]441;中国人民的利益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毛泽东经常强调,“世界上受压迫的人民总是要站起来的”[12]336,强调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紧密的国际统一战线,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和发展。这些重要观点体现了毛泽东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者的胸怀,也为我国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威望,成为新中国国际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把传统的国际主义教育的思想创新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国际主义思想视野的拓展。新时代,中国的国际主义是:和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58-59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其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与世界各国深入交流协作,共同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习近平强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坚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6]6也就是坚持在立足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兼顾国际主义教育。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必须要扩大同世界各个国家的合作,与世界不同文化不同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一起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建立人类美好的社会家园。习近平继承了毛泽东的国际主义教育观点的同时,把国际主义教育推向了全人类的更高高度,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更加融洽的交融在一起,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为我们建立一个更开放包容的、更加和谐美好的中国和世界共同体的人类家园。
总之,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建国70周年的今天,我们党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始终在传承中,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今天,我们仍然要重视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建设、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以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为我们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的遵循,习近平爱国主义教育观正是在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治国理政新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