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表现性语言的探索

2020-03-03 18:50叶紫琳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表现性油画

叶紫琳

(亳州学院美术系,安徽亳州236800)

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德国,其语言特色不是机械地模仿客观现实,而是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并传达其内在信息。康定斯基在《论艺术中的精神》中写道:“不要把自然表现为某种外在的现象,而是把它突出的表现成内在印象的要素,这样一种绘画倾向近来已被称为‘表现主义了’”[1]。可见,表现主义画家注重崇扬自我与内心探索,把绘画作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感的工具。表现主义绘画不只局限于某国或某个民族所特有的绘画体系,它包括对画家内在精神欲望的大胆挖掘和表现,对材料技法胸襟开阔并勇于实践,甚至打破传统绘画的时空限制,从而在更为广大的社会现实中实现画家的美学标准和表达欲望。中国油画的表现性语言受到西方表现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继续他们的探索和实践。

一、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表现性精神

如果按照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基本原理去衡量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在绘画上观念意识及表现形式上展示出来的文明,要远远早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现代文明。比如我们的秦砖汉瓦,魏晋期间的壁画, 唐宋以来的绘画, 有不少都是极具表现色彩的造型艺术。它不仅在造型和观念上体现了现代的美学观念,在形式的处理上充分具备了现代视觉感的特征。所有这些,并没有因时空的限定而失去美丽的光环。正相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的学者和艺术家,他们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来到这古老广袤的大地上寻觅宝藏、发掘独特的艺术语言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日本的平山郁夫在敦煌艺术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依托;奥地利分离画派的艺术家克利姆特则间接地从中国传统艺术里获取装饰的元素;像毕加索从古非洲土著人的艺术中得到了启示一样,旅美华人艺术家周氏兄弟发现了古老传统的民族艺术的象征之美,从而创造了感动世界的现代表现艺术。自近代以来,中国各个层面的艺术家们逐渐寻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同西方绘画艺术的对话途径,而西方艺术家也不断地在自己的画作中融入一些具有强烈东方特点的艺术元素,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使得中西方的艺术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产生了很多了不起的艺术家,中国画也因此走上了现代美术的道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特色所赋予我们的机会。

油画,从艺术形式上来说是西方的东西,似乎同中国古代的绘画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仅是秉承这样的思路,就会使我们的艺术视野和胸襟在刚刚起步时就受到局限,那就必然限制其发展的可能性。事实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悠久历史所沉淀下来的丰富文化资源,才能使中国油画独具特色。任何创新,都是在文化传统上的一种腾飞,一个没有创新的画者,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表现主义绘画在西方艺术史上是一个绘画流派,里面包含着其独具特色的绘画理念,当然也包含着其产生之初就灌注在血液里的文化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但就“表现”一词在中国而言,似乎大体上就是不太“工”、不太“匠”的意思,而德国的表现主义直接强调和追求的是不机械地模仿客观现实,应该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事实上,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早在明清时代就总结出了完整的绘画理念,即:“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重修养。”在写的过程中注重“意”的灌入,这就和一般的描、一般的绘大不相同了,正是由于“写”中包含着画家的思想、个性、修养和境界,使作品提升了艺术品位。正是在中国的传统写意画中,我们找到了那种同表现主义内在精神隐约牵绊着的蛛丝马迹,而如果认真去探寻中国传统写意画家和西方表现主义画家的内在精神时,你会为其中惊人的相似而感到吃惊。艺术家詹建俊曾说:“西方表现主义相通于中国的写意画,中国文人画的写意其实就是西方的表现主义”[3]。

一般谈到西方现代绘画大家首当其冲便想到凡·高一样,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大家便会想到一个和凡·高同样具有强烈悲剧色彩又才华横溢的徐渭。徐渭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而且在书法、戏剧上的造诣也不低于其在绘画上的水平和成就,这正符合了中国传统文人强调文脉一贯而成的特征。徐渭生年坎坷,也如同凡·高那样对现实生活极端不满,同时他对自己的人生用极高艺术水平的诗文予以抒发。实际上,从徐渭的大写意花鸟开始,中国传统绘画就自然形成了一种独具个性的写意传统。此外,还有清初的“四僧”,尤其是其中的八大山人和石涛,他们的绘画中带有强烈的、深挚的情感色彩,主张抒发个性,艺术面貌独特新颖。

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身上隐隐闪烁的这种悲剧色彩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悟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德国表现主义的画家们的内在精神暗暗相合。或许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对色彩的体悟和运用,对画面构成的思索和探讨是我们单纯从中国传统写意那里难以发现的,但我们的历史资源十分丰富,除了画作,民间还有大量独具特色的美术作品乃至工艺作品等待我们去思考和开采,相信具备现代意识的我们必然能够创造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二、中国油画各时期表现性语言的探索

纵观中国现当代油画的发展简史,中国艺术家在油画表现性语言的探索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中国油画表现性语言的初期探索

在20 世纪之前,“油画”在中国被叫作“洋画”或者“西洋画”,是舶来品的意思。经过20 世纪上半叶的“洋画运动”,才使西洋画具备了中国自身的民族性,并在中国有了自己的名称——“油画”,而且成为中国现当代最主要的画种之一。为使“西洋画”具备民族性、成为我们自己的艺术,老一辈艺术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很难想象,在我国油画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多的疑惑和困境,作出了艰难的抉择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胸和视野进一步开放,面对当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他们在努力维护中国传统文明尊严的同时,慎重地考虑着中西文化融合的方案。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起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油画先驱们从一开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表现性油画的概念,但他们的创作实践却在不自觉中扮演了表现性油画创作的先驱,其中还涌现了一批敢于接受西方现代思想的艺术家,如林风眠、吴大羽、刘海粟、潘玉良、常玉等,他们在各自的创作中巧妙地将中国绘画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为从事表现性油画创作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油画表现性语言提供了珍贵的研究内容。“中国表现性油画不属于哪个流派,也不是什么主义,注重抒发艺术家的个人情怀,没有固定的典范,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审美意识,符合一定社会阶层的欣赏习惯和文化心理,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化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默契”[4]。林风眠作为“调和中西”的代表人物和积极倡导者以及表现性油画的奠基者,他认为西方艺术“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外”,而东方艺术“寻找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内”,一方面继承中国艺术传统,又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另一方面兼容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最终独创出一种富有诗意的抒情画风[4]。1925 年,林风眠代表中国画家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装饰艺术展,蔡元培就被林风眠带有强烈北欧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展览目录序言中写道“表现主义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风格,它十分接近于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5]。在林风眠身上,真正实现了把中国传统和西方20 世纪初的现代艺术风格融为一体,为中国表现性油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中国表现性油画复兴时期的文化情境

由于战争和国内外的政治因素,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在20 世纪中叶到70 年代末几乎停滞不前,直到1979 年11 月23 日在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举办的《星星美展》以其震撼人心的表现性画风引起了美术界强烈的反响,许多作品都相当强调艺术的形式美特征,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艺术家们热心地关注现实,急切地表达自己被压抑了多年的内在情感和思想,开启了中国当代表现艺术的大门,进而它起到了开拓中国新时期艺术表现空间的巨大历史作用[6]。1985 年举办《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此次展览艺术家作品中表现主义倾向也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张群、孟禄丁的《在新的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运用西方现代派超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人类不断寻求解放和自由的进取精神。随后,孟禄丁创作出了一系列表现性油画作品,如《足球系列》等。马路是表现顷向极强的画家,“作品《家用电冰箱运输情况的报告》和《熊猫DISCO》受德国新表现主义影响极深,画家以浓烈的色彩与刚劲飞扬的笔触来展示内心骚动不安的情绪,并借助符号的组合给画面注入深刻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6]。贾涤非的《收获季节》是典型的写意表现型油画,它追求光色的写意表现效果,追求色彩的审美视觉效果,讲究画面形式和技巧的自律性,贾涤非在创作手法上综合了表观主义与后印象派的视觉图式,画面在构图上酣畅淋漓,笔触雄浑有力,色彩鲜亮怡人,洋溢着一种生命激情相爱的冲动[6]。1989 年4 月的《中国表现艺术展》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举办的首次以“表现”为主题的美展,中国艺术家对表现性语言的探索不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而是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现代诸流派艺术特征,并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创造新的绘画表现方式。在这次展览中表现倾向较突出的作品有马路的《城市交响曲》和《麻将》、马刚的《无题》、李迪的《红桌会议》、吕斯百的《乙野味》等,这些作品从材料到制作过程,没有新奇而言,它们不以外部形式的“革新”取胜,而努力追求作品的精神涵量与文化力度,它们从色彩、线条、形状入手来弘扬时代精神。还有许多的艺术家如段正渠、罗中立等在中国绘画舞台上用其独特的表现性语言创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

(三)中国表现性油画的新格局

进入二十世纪90 年代末以后,中国社会在各个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反应在艺术领域也显得活跃起来,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注重人文精神,关注人的本质与价值,促使中国表现主义油画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周春芽、曾梵志、周卫、马路、王克举、贾涤非、顾黎明、段正渠、王玉平、邓箭今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对表现主义油画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在油画表现性语言探索方面以其深刻的文化批判意识,昂扬的生命激情和狂放的笔触,灵动的线条造成强烈的视觉张力,以其应有的精神力度和野性色彩,张扬着艺术家作为“人”的主体精神,强调个人价值和人性需求,使得部分中国当代油画风格趋向于表现性,绘画语言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如周卫的作品受到了后期印象派画风与法国早期表现主义画风的深刻影响,作品《后台》描绘的是戏剧演员在后台化妆的情节,作品在构图上吸收了后期印象派与早期表现主义因素,“色调若明若暗,色彩冷暖交织,整个画面给人以神秘感与戏剧化,对于传统的东方文化给予了强烈的艺术表现”[6]。周卫的作品重视主观化特征,他说:“如果我想表现一个世界,便倾斜重心,任凭血液奔突,想象驰骋,画的面貌便充满了主观真实的因子……当我用心想世界的时候,我的画呈表现的面貌”[6]。强调主观与想象这正是早期表现主义的精髓。周卫在油画表现性语言探索上融贯中西,在色彩运用上将表现主义色彩特征与中国民间色调合二为一,其精神是中国本土的。

马路对表现主义不仅在绘画实践中探索,并进行深入的剖析,他在《创作感想》中说:“表现主义的创造源于‘内在的意象’‘内在经验’和‘内在需要’,表现主义的目的是要传达强化了的感情表现,表现主义的媒介是色彩与线条的动态张力,表现主义精神的载体是幻觉与想象”[6]。“他对表现主义的探索在绘画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如作品《闹中取静》《黄花团》等,画家以激烈的笔致和充满张力的构图,描绘了人的矛盾心态和本能的紧张感”[6]。“贾涤非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和本土精神连接在一起,关注中国当代人的人文精神与观念走向,他凭借其心灵的敏感得以在艺术即兴发挥的状态下保持对生活和生命的热情,他以‘绘’的快感和‘写’的直觉进入一种自由抒发的境态”[7]。

正是这些画家们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和不懈的努力,使得21 世纪中国表现性油画进入了繁华时期。

三、结语

中国的艺术应该建立在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单一的西方系统之上。中国艺术家对油画表现性语言的探索上,都有着自己的经验和处理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理想,在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诸流派艺术特征,并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因此,体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表现主义倾向,是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随着社会与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表现性油画
一张油画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油画《塬下》
油画
关于表现主义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