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河湖中学/
如何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心智良性发展的和谐班集体? 这是一个班主任应该时常思考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实践探索就教于学界同仁,以期抛砖引玉。
我们已有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体现的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它们不可能体现每个班级、每所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这就需要一部能体现学校具体要求、符合班级实际情况、把《守则》和《规范》的相关要求具体化的《班规》。
一般来说,《班规》具有一定的行为强制性,所以容易使某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班规》 的制订必须充分体现民主性原则。在实践中,笔者在给学生提供样稿做参考的基础上让他们分组讨论起草,然后由班委会负责整理。初稿形成后再提交班主任审阅,班主任从整体把握并提出相关建议,之后再次交由学生讨论决定。通过这样的程序制定出来的《班规》,是同学们自己的约定,因而更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往往会更有创意、更人性化、更细致,也更有效。
其次,凡《班规》都应具有行为强制的性质,这除了体现在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约束外,还体现在对不良行为的强制性纠正上。也就是说,《班规》具有一定的惩罚教育功能。那么如何使《班规》的惩罚教育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发现,要求违规的学生写说明书是一种很好的惩罚教育措施。说明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检讨书,并不需要学生写忏悔、写承诺,只需学生尽可能详细地叙述事情的经过以及整个过程中个人的心理活动即可。这样一份说明书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些畏惧写作,因而这样的写作任务往往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宁可改正自己的缺点也不希望受到这样的“惩罚”。此外,写说明书还可以让违规的学生在追忆过程时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更妙的是写说明书还能“逼迫”他们练笔,从而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
最后,在制定和执行《班规》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注意把学校和班级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例如学校的卫生检查和文明班级的评比,本来是学校对班级、对学生的要求,但通过班主任的工作却可以把它们内化成学生的自我需要。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学校的检查和要求,都是我们本来就应该做好的,做不好就是自己出了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班级事情较为琐碎,班主任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也不可以事事亲力亲为,因此想要实现班级良性发展,一支团结协作、能力素质高、能够在班集体里起到良好带头作用的班干队伍就是必不可少的。
俗话说,先有伯乐,再有千里马。优秀的班干离不开班主任的发现和培养。一般来说,班干的选拔通常有两种方式:民主选举或是由班主任任命。但笔者认为最好还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这两种方式灵活结合起来。例如,笔者今年带的班级是一个高二的政治专业班。新学年开始时,由于大家来自原高一的不同班级,彼此之间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倘若在这个时候为了体现民主而采用自由竞争、民主投票的方式来产生班干,则有可能埋没了一些实干型人才。笔者的做法是通过向这些学生以往的老师和同学了解、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观察等多种渠道收集学生信息,初步圈定候选人,逐个约谈之后再正式确定班干队伍的名单,并在公布名单时明确说明这是临时的班干队伍,一或两个月之后将采用民主的方式最终确定班委会成员。在此之后的一个多月里,笔者发现这支班干队伍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于是便不打算重新进行民主选举,而是采用调查班干成员支持率的方式来决定他们的去留。由于之前他们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所以他们因获得高支持率而得以继续留任也是意料中之事。如此一来,既增强了班干们的自信,使他们有了更高的热情为班级服务,也增进了班干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同时还保持了班干队伍的稳定。
当然,即使在班干队伍顺利产生后,班主任也不能就此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而是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因为学生干部毕竟也还只是学生,所以许多事情班主任该放手时要放手,该出手时更要出手。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班主任是他们强有力的支撑,能够带领他们和同学们一道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一个班后进生人数的多少及其表现,会对该班的班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基本上在每一个班级里,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学生是占绝大多数的,经常给班主任找“麻烦”、让班主任头疼的学生也就是那么几个。如果能成功转化他们,或至少使他们在行为上收敛一点、学习上认真一点,班级面貌就会大为改观。关于这一点,相信所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深有体会。
那么该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进生也不例外。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经过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后进生都很有个性,而且都比较聪明灵活,只是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学业上。别看他们平时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其实自尊心比别人更强,而且往往都比较敏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极其反感别人“排斥”他们。所以对于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摆出一副不耐烦甚至厌恶的样子,尤其不能在批评教育他们的时候让他们觉得班主任巴不得他们离开本班或退学;也不要以为通过严厉的批评教育,他们就有可能在班主任的威慑下变得循规蹈矩。可以说,现在的高中生,尤其是后进生,几乎不可能会“怕”班主任,但是尊重班主任的情况却有很多。只要他们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尊重,即使无法彻底改掉所有劣行,他们也会有所收敛,有所进步。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除了要尊重他们之外,还要关心他们。后进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但却往往认为老师们的关心就体现在时刻揪着他们的“小辫子”不放,并且像防小偷一样地盯着他们;如果他们不违反纪律,上课“老实”睡觉,老师就不会“关心”他们了。所以对于“后进生”,班主任不能只在他们违反纪律的时候找他们谈话,更重要的是平时要多加关注他们。隔三差五地有意找些话题与他们交流,在课堂上多“自然”地看看他们,来到学生中时多特意地在他们旁边停留片刻;若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时就算是一句非常简单的鼓励话语,也足以让他们备受鼓舞。
最后,对于后进生,不可避免地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但批评也要注意方式: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要扯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即使有必要,简要提醒他们一下即可;不能因一时气愤就说出一些有损他们人格的话,而是尽量引导他们自己认识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哪些做法有偏失,给别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困扰,为此他们应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等;批评教育他们之前,先听听他们的说法;批评教育他们时,不要从头到尾板着脸;而且批评教育他们的时间不能过长,不要唠叨个没完,否则时间越长,他们的抵触情绪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