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
1.1 重视自然科学,忽略社会科学。由于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性,使他们对于自然科学类的信息非常关注,往往在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上花了很大的时间,投入了极大地热情,但对于社会科学的认识不足,兴趣度不够,以至于有的学生甚至觉得工科专业学习社会科学,人文知识是无用和无聊的,所以纵然高校开设了很多社会科学的课程,但依旧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1.2 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理工类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特别重视实用性和针对性,所以工科学生十分重视实用主义思想,而这一思想反映在生活中时就表现为重视物质生活而轻视精神生活,学生追求物质享受,重视攀比,轻视精神上的享受,长此以往,学生满足于追求物质条件的优越而忽视精神层面的升华,导致价值观的扭曲,自身欣赏水平和生活品味差。
1.3 重视专业课程,轻视思想道德。理工科大学生相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就业前景较好,但由于就业单位对于专业水准和技能水平要求多,不重视思政和内涵建设,所以学生特别重视专业课程,对于与之无关的特别是思政的课程,学生有的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抵触,觉得与自身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无关,但事实是这一类学生往往在思想观念上表现出幼稚和不成熟,综合历年的新闻报道,虽然不能从全面来看理工科学生在思想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但很多事件也暴露出了理工科学生的思政观念亟待加强。
学生学风问题的种种表现,不应该仅从学生自身入手,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性考虑。总的说来应该细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社会性因素,其次是学校因素,再次是家庭因素,最后应该是自身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校园学风环境。
2.1 社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显著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一方面,社会上对于科学技术变革和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场及就业越来越重视理工科专业的建设,特别讲求高创新,高技术、新能源的企业,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也日趋弥漫着功利主义、消费主义、消极主义思想,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社会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而这种大环境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自然易受影响,凡此种种,体现在学风建设上就可以表现为,学风不正,功利心理重。
2.2 学校因素。学校作为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肩负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使命,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但从当前高校发展和建设上看,对于学生的学风建设虽有所重视,但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校园学风环境离期望值较远、学习氛围的营造还需提高、优良学风的引导作用还不甚明显、榜样和示范引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等。
2.3 家庭因素。家庭作为学生的归属,是学生前行的动力支持和重要保证。当前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倾向于两极分化,一方面,有的家庭父母完全放手,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有的父母,在生活上溺爱孩子,在学习上紧盯孩子,这一类家长往往过分重视学生成绩,处处唯分数论,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值很低,学习的热情也就无从谈起。
2.4 自身因素。从学生自身来看,一方面,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惰性严重。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沉迷游戏,在虚拟空间享受自我,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近,社会交往和融入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沉迷恋爱,无法自拔。有的学生,忙于兼职挣钱,以上这些学生往往忽视学习,进入大学彻底放飞自我,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3.1 改进教育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习动力。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理工科专业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理论和知识以外,更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研热情。
3.2 强化制度管理。加强学风建设就是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院校管理的各项制度,同时,在确保工作顺利实施上,牢牢监控各个环节,避免出现监管不力,人浮于事的局面出现,真正使学风建设落到实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而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为人师者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学生才会对于学业有激情,同时对未来充满希望。
3.3 优化育人环境。校园环境是营造优良学风的摇篮,优良学风的形成依赖于好的校园环境的滋养。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对建设优良的学风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优良校园环境也深深影响校园每个个人的身心发展。因此,怎么样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学风建设,只有从多个角度,多种措施,让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协同出力,才能使得学风建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