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华慧
(南京市同仁小学,江苏南京,210000)
“玩转汉字”是对学生识字活动状态的一种形象表述,是基于学生立场的汉字与汉语文化学习活动,即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游戏、对话和探究等方式,对汉字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形成学习汉字的良好状态。“玩转汉字”彰显的是三种转型取向。
惯常的教学都是教师设计教学环节,负责牵引学生,学生主要是察言观色,迎合教师。如何让学生从教师引导转为自我感知?如果在课堂教学开始就让学生学会感知课堂,畅然步入状态,那么课堂教学将逐渐臻至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境界。
“玩转汉字”活动课《十二生肖秀》热身: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礼物!看!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送你们这么可爱的小兔子吗?属兔的举手!那你们想知道老师属什么吗,猜猜看?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相,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属相吗?十二个,这就是十二生肖。
师:今天十二生肖都来聚会啦,咱们来秀一秀它们,谁来读读?(出题)
原以为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没想到在笔者抛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却是一脸茫然,这让笔者感到十分吃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课程标准为笔者指明了方向:“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材料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笔者回想自己在设计热身活动时总是先入为主,为什么不能在设计前让学生先参与进来呢?教师总是先入为主地把学生置身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地位,热身导入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学生无法正确认知,只能被动配合。
于是,第二次课前,笔者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研究员”,让学生挖掘资源,自己查找十二生肖的资料,并记录整理。第二次上课时,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让笔者惊喜,学生在课堂上都争先恐后地讲述他们的学习见闻。原来学生的起点并不是零。识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不仅仅依靠在学校里跟教师学,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年几岁啦?
师:那你们知道自己属什么吗?(虎、兔、龙)(贴图片)你们还知道哪些属相?(贴十二生肖图片)
师:生肖也就是属相,属相一共有十二个,它们分别是……(带着学生一起说)那为什么要以这十二种动物做属相呢?人又为什么会有属相?课前你们都当了一回“小小研究员”,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
这一次,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师:今天十二生肖都来聚会啦,咱们来秀一秀它们!(齐读课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参与的教育将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参与的知识将是死的知识。”在“玩转汉字”教学中,教师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玩转汉字”。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教学应是生活的延伸。在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是让教学返璞归真。
“玩转汉字”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均来自生活,比如,“人生一串”“舌尖上的端午”“乘着地铁游南京”……但是,主题的选取也是一门学问,如果主题选择范围太广,那么就很容易让学生抓不住方向。
如在教学《陆地动物欢乐派对》一课的前两周,老师让学生搜集陆地动物的相关资料,并制作剪贴本。但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天马行空的思维发散并不一定是好事,学生上台汇报的内容也无法抓住重点,思维发散得太开也会导致教师无法抓住重点来铺开知识。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粗犷式地布置,导致学生做的是自由散点型的准备学习。
如何才能让准备学习富有研究的品质和内涵?那就要将准备学习从自由散点型转向问题聚焦型。教师要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准备学习,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遵循由“扶”到“放”的规律,实行分层逐步推进的方式,推行方向性的引领和方法性的指导。
在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中,教师无疑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应该理性地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体会“玩转汉字”的精神,触及汉字的灵魂。
刚接触“玩转汉字”的低年级学生,要利用教师选择设计的“课前研究单”,明确学习的主题、形式,找到研究的方向。最后一部分“我的剪贴小研究”,留白的设置给予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更能带来个性化的课堂交流。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读的积累以及阅历的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确定主题研究的维度。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玩转汉字”学习如何促进低年级学生通过实践走出“纸上谈兵”的现状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他们从游戏中逐步认知外部世界,因此,教学应该顺应儿童探索和发现的天性。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高速公路的入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在教学《梦想游乐场》一课时,在哆啦A梦帮助小朋友们实现愿望的情境下,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汉字研究。学生在游玩过程中认识奇幻城堡、宝藏湾、双层旋转木马等游乐项目,通过游戏“汉字大摆锤”“火眼金睛大发现” “联想大王”巩固识字。这样既营造了热闹的气氛,又突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语言内化的深层思考与运用。
在教学《南京城里玩一玩》一课时,教师播放每个小朋友和父母游玩的照片、视频,分享景点相关的剪贴,让学生争当小老师。游戏环节设置“最佳小导游”“景点大探秘”“景点大联想”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游戏环节巩固识记:
第1步:最佳小导游——谁愿意来当一名称职的小导游?(读得好,你是最佳小导游)。
第2步:景点大探秘——你能将这些景点和它们有关的名称对应起来吗?老师这里有几张词卡,你来读读这些词卡,谁知道是哪个地名?
第3步:景点大联想——看到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真棒,看来即使去旅游,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也一定能认识许多汉字。
在教学《娃娃美食节》一课时,教师在学生上台推荐美食后,请学生来做小小美食家。通过学生自读练习、小组分行读、挑战生字花、学生单独分行挑战四种巩固途径,学生的不服输心理被激发。在游戏体验中,学生能更快地学到知识并且获得快乐。
综上所述,“玩转汉字”这样的课程建构意义远远大于识字本身,它的每一次活动都不仅连着语文课,连着学校的所有课程,而且连着家庭、社会的生活。当教师明确“玩转汉字”课堂的定位、价值与建构时,这种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将从根本上促进“玩转汉字”学习向着生活、研究、游戏的方向自觉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