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涵是什么?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新发展格局有5个核心的内容。
我们明确提出来,会继续强调扩大出口,强调对外投资,但不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扩大对外出口、对外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大家知道,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靠我们自己的供给能力难以满足。比如,关键性原材料,我们自己搞不出来,50%多是靠进口的;石油、天然气能源的70%多,我们是靠进口的;信息产业也很难,所谓关键零部件,像芯片,90%都是靠进口。所以我们要对外投资,要扩大出口,要在国际上赚外汇,去买别人的东西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我们不会像过去那样盲目地扩大出口,盲目地对外投资,结果赚了那么多外汇,拿了1万多亿美金买了美国的国债。过去我们似乎目标不太明确,现在之所以要开放,是因为把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作为我们的目标,赚外汇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世界产业链来解决自身的供给需求。
这个调整是一个重大调整。
要把开放和提升国内市场,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一个核心内容。怎么来开发、提升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包括两个,一个是投资市场,一个是消费市场。投资最终是为了消费,所以国内市场的最终市场是消费市场,未来我们要开发和提升国内市场的重点是最终市场,也就是消费市场。在最近的讨论中,我们将它分为五大组成部分。
一是吃穿用。“吃穿用”是以人口为基础,我们14亿人口的最终市场有庞大的需求,尤其明年正式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吃穿用要发生重大的档次变化。所以我们提出来:吃出健康,穿出时尚,进一步提高“用”的智能化和现代化。要吃出健康,背后需不少产业和运作才能支持;穿出时尚,又涉及到不少产业;用的智能化、现代化,同样会带动一系列产业。
二是住与行。住房与出行,最先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进入小康之后,人们“住”不再是简单的居住问题,还要继续提高档次,要走向享受型、舒适型,仍然有重大的市场需求。这次新冠病毒袭来,人们认识到,住房是影响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行,小型的飞机,我们要自己制造,背后需要多少财力?而且小汽车、高铁、飞机需要扩大基础设施来支撑,我估计中国人都要坐飞机的话,机场的建设比现在翻几倍都不够。“住与行”这部分最终市场一定是很庞大的,未来有非常庞大的市场需求。
三是教育与健康。教育与健康是人们进入小康社会之后在持续上升的重要需求。教育的市场需求非常巨大,不仅包括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还有继续教育,现在最新提出的是终身教育。健康更是如此,涉及的生物医药、养老,背后有巨大的需求。
四是文化与环境。文化与环境是人进入小康以后在上升的心理领域的重要需求。因为人富有之后,他的物质享受的支出在减少,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享受方面的价值,所以文化经济才成为重要的经济平台。现在把文化经济和金融经济、实体经济相提并论,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庞大的需求。通过最近的研究,我们发现文化经济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影视、音乐、戏剧;收藏、非遗博物馆;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出版、体育;传媒、广告、创意。
五是人际交往与防风险。人际交往和防风险是人进入小康之后的重要需求。富有之后就更加注重人际交往。满足交往的那些APP,市场都很巨大,我认为它是在满足大家八卦的重要需要。凡是与人交往相关的这些需求产业都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另外,防风险必不可少。我估计未来的保险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保险的核心不是投资,不是理财,是防风险。
这五大类的市场,完全能吸纳中国的供给能力。所以,开发和提升国内市场,将作为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任务。
如果我们不尽快补中国经济短板的话,可能未来的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过去我们靠世界产业链来获得所需要的东西,这次新冠疫情之后,中美关系恶化,美国打破世界产业链,这一下我们的短板充分地显现出来。有5条短板很明显,即高端发动机技术不行、材料不行、数控机床不行、药物原料不行、信息的硬件不行。
现在学术研究的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补短板,怎么补呢?要靠技术创新。所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是“十四五”的灵魂核心,是“十四五”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如何来推动?第一,增加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是资金密集型的活动,没有钱怎么搞创新?所以要加大资金投入。第二,构造物质基础。技术创新不是用嘴吹出来的,要有庞大的物质基础。浙江在搞浙江实验室体系,阿里巴巴西湖大学、浙大在构造一个庞大的物质基础体系。第三,调动人的积极性。要调动科学精英、技术精英的积极性才行,调动的核心内容是让他们要富起来。
尽快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的一个指导性的方向。怎么做到高质量发展呢?关键是两项改革。
第一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有三个重点。第一,混合经济。中国不会走西方那种完全的私有经济,也不会走传统那种单纯的国有经济,而是混合经济。各种经济成分在中国都能获得发展的空间,各种成分都能释放自己的优势发展。第二,市场经济。中国会继续推动和完善市场经济,“十四五”时期,要素市场的建设是重点,整个要素要通过市场来配置,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第三,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是我们未来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二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什么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改革我们的供给体系,使其更加适合于我们的市场需求,那就要调整供给结构、供应结构。怎么调整供应结构?“十四五”期间,希望企业界资本能够大量投向三个重要的产业,以提升我们的供给结构。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有8个要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科创板基本在这8个要点之内,向这类企业加速推动。
最近调研这些要点的相关企业,其中有一个对我启发很大,就是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是科技革命的核心,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销售活动,逐渐将人工智能化,所以它是重要的投资方向。
所以大家要投资的话,要注意思考清楚,你要投资哪部分人工智能。行为人工智能这方面,我们实际是滞后于日本的;智慧人工智能目前我们发展得比较快。投资于这个方向的话,要认真研究,向哪投很重要,供给侧结构改革只能划一个大致的方向,个案要自己去研究才行。
二是现代制造业。这是标志中国供给结构水平的很重要的一个产业。我们希望更多的资本投向现代制造业,包括6个要点:大飞机、高铁、数控机床、核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现代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发展,在供给结构里面起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
三是服务业。就业靠什么?得靠发展服务业,所以服务业成为重要的一个经济形态。我认为“服务经济”的概念可以提出来。
“十四五”以后,我估计有4个新的经济领域产生:文化经济、科技经济、服务经济、环境经济,不能光讲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所以我希望更多的资本投向服务经济,投向服务产业。
总体来讲,这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指结构调整,让我们的结构的档次更高一点。现在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增长贡献甚至是下降的,未来的中国经济是六大形态:金融经济、实体经济、文化经济、服务经济、科技经济、环境经济。技术经济、文化经济、服务经济、环境经济的贡献将不断提升,提升的过程就是所谓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怎么样实现互利共赢?要发挥我们的优势,才能既给别人带来利益,也给我们带来利益,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我们有四大优势。
一是制造优势。中国是制造大国,只要中国能生产出别人所需要的,既便宜、质量又好的产品,谁也不能和中国脱钩。
所以这个优势一定要保证,大家注意,我们国家未来再发展,都不能失去制造优势。美国为什么出问题?美国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同时,制造悄悄地离开了美国,给美国带来三大问题。第一,阶层分化越来越厉害。第二,年年贸易逆差。第三,财政赤字。
中国作为大国不能放弃制造,我们一定要融入老百姓,要继续发挥制造优势。优势发挥出来,才能保证我们未来在这一方面给别人带来利益。
二是市场优势。所以中国要发挥市场优势,继续开展实施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同时、同步开放。在市场全部开放的条件下,你的产品服务在中国才能实现盈利。我们市场很厉害,继续开放市场,千万不要保守,只要你开放市场,利益就连在了一起。
三是服务贸易优势。中国是服务贸易需求最大的国家,世界排名第一。有三笔服务贸易费用我们是世界第一:留学生费用;出国游费用;知识产权购买费用。这么庞大的服务贸易需求,他怎么和中国脱钩?所以中国要继续释放服务贸易系统的优势。
四是历史和地理的优势。中国在历史地理上有许多优势。一个简单例子,我们古代有个历史故事叫古丝绸之路,这个故事演变成现在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包括世界三大洲两大洋。这次中美关系恶化之后,“一带一路”帮我们大忙了,两大市场主体:欧盟和东盟,都在用“一带一路”帮我们大忙。我们第三季度出口非常好,目的地基本是在东盟和欧盟市场。
我们强调以国内生活为主,不是不开放,是更高层次开放,在我们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给别人带来利益,实现互利共赢。这四大优势我们要充分释放,继续保证中国的发展,力争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总体来讲,“新发展格局”的提法前后有变化,一开始叫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相结合,以国内为主,现在把“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又调整到前面来了,也就更加注意内部问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