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与对策研究

2020-03-03 08:52:04刘军杰
经济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营人才

●刘军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体育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国家为了鼓励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是目前我国还存在有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紧缺的问题,难以满足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还需要高校、学术界以及体育经营类公司能够积极响应,加大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此来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

因为我国体育产业跟欧美等国家的差异比较大,因此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我国一些区域的体育项目建设速度比较缓慢,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人才所导致的,使得当地的体育特色与优势无法突出。虽然我国高校近年来也开设了体育商学院,并且加强了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跟体育行业的具体需求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应用型人才欠缺,难以满足体育行业对于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可以说只有在适应需求的教育机制跟体制帮助下,才能够获得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我国目前有一些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都是从退役专业运动员或者资深运动员中选来的,但是依旧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经营管理知识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比如美国是世界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就重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一些体育运动行业还存在有信息化滞后的问题,很多健身运用项目多是照搬国外模式,也不具备有我国的文化特色,在体育运动行业发展过程中经常性出现资源限制与经营过于困难等诸多问题。比如中国武术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模式,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的知名度,还有着自身的文化属性。因此,在我国武术还有着非常大的商业潜力进行挖掘跟创新。目前我国的武术市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链,产业格局还处于低级状态下,很多武术经营项目存在有经营过于困难的问题,也就需要众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来进行协调解决。

二、体育产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

(一)具备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还要具备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具体包含有管理技术、管理思想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说创新的风险度跟回报率是正比关系,因此各体育文化类企业还要通过上市融资以及先进的国际技术,来让自身的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借此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比如河南的少林寺除了自身相关体育组织的发展之外,还涉及到了医药、影视、出版以及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中。职业拳击作为美国经济效益最高的一项体育运动,归功于其规范化的行业发展模式,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创新产品来满足市场上对于体育产业的品质要求,该产业就会迅速衰弱。只有在具备有良好创新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够使体育运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在竞争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一基础上需要对体育产品进行不断的创新,满足人们对于体育产品、价格以及体育服务的具体需求。只有在敏锐的市场嗅觉基础上,才能够及时抓住体育产业的商机,实现该产业的持续发展。体育健身产业属于健康产业的一大板块,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未来体育发展还与休闲体育以及互联网体系等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体育产业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除此之外,不同区域因为自身的文化生活习惯,体育市场的需求也存在有比较大的差异性,只有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具备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才能够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

(二)有终身刻苦学习的精神

借助于不断的学习,能够让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自身的洞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影响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因此说员工们还要不断进行体育经营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让整个组织内部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满足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具体需求。可以说经营管理知识不仅仅是依靠运气或者在书本上就能够学习到的,而是需求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积累。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资本以及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重新组成管理者的队伍,对于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树立其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与完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够满足体育产业对于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

三、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一)构建多渠道的人才培养途径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人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打破传统的人才教育模式,并且朝着专业化、具体化以及多样化的方向进行发展。针对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落后的问题,还需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保障人才的培养效果。(1)采用体育院系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的模式,在现有的招生规模基础上增加本科非体育生生源的招生规模。此外还要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培养在体育以及体育相关领域中进行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并且需要将实践管理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要进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开设。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管理学院跟体育院系两者是互相依托的关系,也就需要充分借助于人力资源优势在短期之内对教师少与开课难的问题进行解决,保障人才培养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以对管理学科以及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进行综合性的掌握,从而具备有一定的能力。(2)社会培训模式,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经营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体育产业的人才需求,应该通过社会培训的方式来对各类人才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工作,让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体育产品知识与技能,促进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说社会培训模式能够很好解决目前体育产业人才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并且具备有很高的针对性与专业性,也是目前体育行业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模式

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立足于该区域体育产业市场基础上来进行,并且要求其具备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对于体育运动规律充分熟悉,还能够对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体育产业管理学等多种学科有系统性地掌握,这样才能够满足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多采用高等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一般学习的年限为四年,课程设置主要采用“基础+专业+实训”三者合一的模式。当学生步入一年级之后首先要进行通识教育,对学生进行基础性教学,具体内容包含有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体育概论以及体育管理学等基础学科,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体育行业有初步的了解。在大学二三年级需要加强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力度,还需要结合不同的体育产业专业领域进行模块的合理选择,这样才能够让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且扩宽学生们的学科知识面,从而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力度,让体育产业的专业特色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体育产业的人才要具备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需要将社会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体育行业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实训教学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来对现有的市场环境进行模拟,让学生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实训过程中要积极安排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产业组织跟管理活动中,对于自己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技术处理,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四)加大扶持力度

高校在进行体育行业人才的培养时,需要积极跟其他专业进行联合办学,来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此外还要打破单一的招生模式,调整体育专业结构,优化体育产业的人才培养途径跟培养模式,对现有的课程结构与培养范围也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善,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此外,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选择一两所综合性、具有较强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作为试点院校,进行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开设。同时,还要在结合高校当地特色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进行培养人才范围的合理确定,随后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跟物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发出具备地方特色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获得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效果。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我国对于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起步比较晚,其培养水平跟一些体育产业发达国家还存在有比较大的差距,也没有足够多的经营管理人才来进行体育产业的管理工作,对于体育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就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人才培养优化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体育院校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经营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