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 肖红波
四川是我国劳动力转移大省,但当前东部地区吸引西部农村人才去打工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四川农村人才逐步回到家乡开始谋生,这些人才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生活成本的增长幅度较大,工资增长幅度较低,导致出远门打工的成本收益率正在逐步降低。二是由于西部省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增多,工资与东部城市相比相差不多,但离家更近,生活成本更低,回家更方便。三是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东部沿海城市许多工厂业务订单减少,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没有更多的工作岗位提供给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降低等。四是由于科技进步,智能化替代了人工,工厂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人。五是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四川政府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展农村经济。本文将从现实意义出发,分析川南浅丘陵地区农村人才发展现状,探析农村回流人才发展路径,以期为找到四川地区农村人才回流路径起到抛转引玉的作用。为明确范围,本文的川南浅丘陵地区特指资阳、内江、自贡三市。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达到8341 万人,较2017年增加3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61.5 万人,农村人口3979.5 万人。2018年全省60 岁以上常住人口1762.5 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1.13%,高于全国3.25 个百分点,按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已进入深度老龄化。
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17年自贡人口密度为662 人/ 平方公里,内江为692/ 平方公里,资阳为445 人/ 平方公里,分列全省21 个市(州)第2、第3 和第8 位,尤其内江、自贡是除成都市以外人口最密集的市。川南浅丘陵地区,是四川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农村“老龄化”现象较其他地区更为严重。
川南浅丘陵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经济发展停留在原始阶段,农村青壮年不断流失。根据川南浅丘陵地区一个距县城15 公里左右的村落调研发现,村里青壮年十分稀少,在村里很少见到60 岁以下的青壮年,大部分是老人,或是留守儿童。近年来,走出去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毕业后回到家乡发展的;甚至外出务工回流的人才也很少回到农村发展,大部分从东部回流的农村人才都在城镇谋生,只有过节才会回到农村老家,与老人短暂几天的相聚后又匆匆离去。采访了几位从东部省份回乡发展的村民,都是在外工作不好找,因此回到家乡发展,但仍然在县城找了一份工作,收入虽然不高,但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还可以照顾孩子。
全省乡村人才构成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中年男性为主,这类低学历者接近半数,占49%。而职业化、专业化、复合型的高精人才在乡村较缺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十分缺乏;“善管理、懂规划”的农业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占多数。根据2018年《四川省统计年鉴》,2017年四川农村户籍人口占到四川总人口比重为65.8%,2017年农村户籍人口达到5997.1 万,其中大量农村户籍的人并没有从事农业劳动,这就意味着四川的就业压力是很大的,因此东部农村回流人才很难在家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根据2018年《四川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分析得到,2017年内江、资阳、自贡三市总户籍人口为1087.90 万,其中农村户籍人口782.9 万,城镇户籍人口305 万,农村户籍人口占比71.96%,较全省高6.16%,因此川南浅丘陵地区农村回流人才就业压力更大。
与此同时,川南浅丘陵地区农村回流人才回乡创业也是困难重重。一是国家虽有资金扶持政策,但大部分创业风险还是自己承担。这些农村回流人才虽有一定积蓄,但不多,一旦创业失败,这些资金将石沉大海,因此很少回流人才走创业的路。二是川南浅丘陵地区虽说地理位置优越,但是由于长期的政府不重视以及自身历史发展的原因,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低级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以工商促农业发展条件有限。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政策上给予纲领性的指导。比如,2012年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2017年农业部印发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规划要求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达到2000万,返乡农民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首选群体。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统一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
四川省各政府部门也十分重视四川“三农”问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以此促进四川地区农村的全面发展。2017年,四川省委组织部会同农业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201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2018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公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2018年,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201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2019年四川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了《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等。
当前,四川农村人才外出打工成本收益已经大不如从前,根据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的假设,人都是利己的,因此人的选择一定是朝着有利自己的一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东部许多企业已经倒闭,留下的企业能够吸纳的工人有限;与此同时,科技发展带来了智能化时代,劳动型密集产业越来越少,因此工人能够找到满意工作的机会越来越来少。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攀升也造就了生活成本增加,在收入增长较少的情况,能够攒下的积蓄越来越少;同时许多外出务工者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 岁,身在异乡为异客,归乡养老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导致川南浅丘陵农村地区回流人才越来越多,尽管回流的原因不一定自愿,但回流已成趋势,或许回乡发展能够重新改变命运。
当前四川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建设新的通道,铁路、公路、水运航道建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2017年《四川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是: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建设规划完成投资10300 亿元,其中铁路完成2300 亿元,公路完成4800 亿元,水运完成200 亿元,民航完成900 亿元,城市轨道交通完成2100 亿元。其中,蓉昆高铁成都至自贡段设计时速为350 公里,正线起于新建天府站,经天府国际机场、资阳、威远,止于自贡东站,接轨成南城际铁路。该线路是川南浅丘陵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交通线路。到2020年,四川135 个县通高速,四川基本建成“互联贯通、功能完备、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曾经的“要想富,先修路”的承诺正在一步一步实现。四川各地区,尤其是川南浅丘陵农村地区,更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交通发展带来的红利,为自身经济发展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借助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我们的产品带到全世界。川南浅丘陵地区,是成渝两地政府十分重视的核心区域,是成渝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渝两地共同规划建设农村示范地区的主战场,是四川当前新发展政策“四向拓展,全域开发”向南开拓的主要通道,因此更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第一,我们应当关注当前农村政策实施的效果,审视当前农村政策的优缺点,并不断优化。我认为当前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和驻村干部政策都有它的弊端。比如很多考取大学生“村官”的人并不是真正为了建设农村,他们是在找不到满意工作的情况下才不得已做出的决定,目的是为今后的公务员招考加分等;同样驻村干部挂职也存在它的弊端,很多驻村干部是来“镀金”的,是为了让挂职履历成为他们升职的筹码。国家实行的许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总是有“变味”的存在,让政策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农村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实验,如果没有长期的经验,很难做好农村工作,因此农村迫切需要真正的引路人,各地区人才引进不能一刀切,要实施区别对待,找到对症下药的人才至关重要。
第二,优化选人、用人标准体系,打通优秀基层干部晋升通道,提高经济待遇。采取了“招、请、送”方式引进人才。招有能力、愿意长期驻扎农村的优秀人才来农村;请农业技术专家、农村规划管理人才来为农村服务;送农村优秀人才到高校、专业机构去深造学习,培养农村发展真正所需人才。
土地流转政策实施过程困难重重,当前国内部分农村地区在搞土地流转实验,但大都是地理位置优越、有经济效益的城边农村,并没有在本省大范围推广。农村唯一的财产是土地,我们只有从土地上下文章,才能盘活农村资产,因此土地流转政策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政府要出台统一的土地流转流程、标准和服务,将困住农村发展的绊脚石搬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川南浅丘陵地区人口数量庞大,土地资源良好,我们完全有能力大胆搞实验,率先在川内推行先进的土地流转政策,只要是为了发展农村的好政策,我们都可以实验。
城市要美丽,农村也要美丽。因此农村要吸引人才,必须“筑巢引凤”。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尤其要完善交通,目前虽说“村村通路”的愿望实现了,但乡村道路质量并不怎么好,而且很窄,根据对上述村落进行调研发现,乡村道路的状况不容乐观,道路很窄,水泥含量也不够,乡村道路没有划线,两辆小车错车都要小心翼翼,更别说货车了,因此对于农村发展来说,没有宽广的道路,很难把产品通过大货车运出去。川南浅丘陵地区修路成本相比“三州”要低得多,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把道路修好,才能吸引企业来投资,有了产业才能留住更多的人,也才能把产品更快速地运输出去。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伟大战略,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的具体表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人才开始支援城市发展,四川是主力军,川内各地农村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东部城市,为东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让东部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不再需要那么多农村人才,40 岁以上的四川农村人才就先回流了,尤其是川南浅丘陵人口最密集地区回流人才更多,如何解决这些农村人才回流后去向的问题,是当前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对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经验的学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路可以走:
日本通过“六次产业”政策,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农村产业化道路,才让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让农村恢复活力。笔者认为川南浅丘陵地区同样需要走农村产业化道路,只有将农业产业化,让“工商反哺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这样才能吸收更多的农村回流人才,让他们成为为农村打工的人,在不离开家乡的同时有一份能够维持生活的收入。
每个乡村都应该积极分析自身优势、特色,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咨询、指导,找准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的招商引资,乡村通过合作的方式,以土地作为股份同相关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农村产业,同时不断壮大农业产业规模,形成一条龙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尽量让产品附加值就在农村消化,达到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给农村回流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在产业选择方面,我们要尽量避免同质化建设,与其他村落形成恶性竞争,最好因地制宜,围绕一个“特色”来进行建设,最终形成围绕该“特色”的完整产业链。
除了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我们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实施“致富能手计划”,可以在村里或周边寻找有技术、有企业运营经验的人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通过集中全村力量,重点培养的模式,让致富能手先行富裕起来,以此带动村民致富的路子,这条路在国内部分村落已经实现,川南浅丘陵地区可以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通过选拔致富能手重点培养的方式,先把致富能手的产业做大做强,以此带动村民效仿,再通过技术指导、管理经验传授、产品销售渠道共享等模式吸收农村回流人才加入致富队伍。
能工巧匠是农村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技术就是生产力。能工巧匠计划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农民有一项可以谋生的技能,让他们成为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人才队伍的主力军。能工巧匠的培养需要委托劳动保障部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部门,建立统一的培训体系、课程和考核制度,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项目,或围绕培训需求同步构建课程体系,建立职业技能认证体系。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条路径,回流人才还可以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川南浅丘陵地区农村回流人才也可以走创业道路。政府要对有潜力的创业人才给予最大的扶持,除了当前的贷款政策扶持以外,还要引入保险、第三方担保制度等,同时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税政策,在创业场地的提供方面给予支持等,最好集中在乡村成立创业产业园,学习其他地区农村创业园建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