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睿 何 燕 潘 晔
农村实用人才指的是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具有一定经济头脑,掌握了一技之长和经营创新的能力,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并且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都是职业农民,是学习、接纳、传播和应用农业先进技术的重要力量,农村实用人才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搞活农产品流通等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是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组织部和农业农村厅按照山西省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部署要求,围绕本省的特色产业和脱贫攻坚,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在政策、资金、项目引领以及服务跟踪等方面,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但是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存在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等。
1.管理难度大。农村实用人才属于职业农民,分散居住在农村且分布不平衡,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也不尽合理,管理不科学,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需求和培训内容脱节。一方面造成实用人才、实用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出现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青壮年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不足、青黄不接。
2.自然成长缺乏培育。受过专业学习的中高技能人才数量占比小,目前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基本上是自然成长起来自学成才的“土专家”“田秀才”,多是靠悟性与经验积累,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主动参加培训的意愿不强,原因一是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数较多,二是部分农民觉得自己耕种一辈子,经验多水平高,固守着传统的耕作方式,没有或很少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3.人才的结构不合理。农村实用人才中大多是生产型人才,其次是经营型人才,而技能带动、技能服务和社会服务型人才少。所以大多数的农村实用人才从事的是种养业,从事农副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及其流通的人才比较少,特别缺乏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与外向型人才;大部分是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人才,复合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则是严重缺乏,尤其是掌握农业先进技术的占比就更小。
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部门、服务性组织以及实用人才本身素质与数量,不同程度上都制约着山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主要体现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与区域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在体制机制与观念上没有理顺等方面。
1.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实行的农业支持城市和工业优先发展,农业利润被转移,相对应的是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少、农村社会经济水平低,从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1)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极不平衡,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用农业利润支持工业优先发展,使农村的人均收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镇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大多农村人把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生活当作追求和目标,其结果是农村需求不足、消费乏力,农村教育水平严重滞后,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偏低。(2)现代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国家实施的“阳光工程”,从政策上鼓励农村的优质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农村人口大量向收入高,生活条件好的城镇转移。而转移的劳动力绝大部分是农村人口中文化水平较高,容易接受新技术新技能的年轻人,是农村的优质人力资源。(3)人均耕地少。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山西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凸显。小规模且分散的土地经营方式,不利于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应用和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生产型、服务型及经营型人才的成长。这几年随着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的大力推进,情况有所好转。(4)财政投入不足。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长期而且较大的资金投入。财政投入在人才工作上的经费有限,虽然每年都将工作经费的一部分用在实用人才的培训、培养与表彰奖励,但是并没有把此项经费专项化、常设化和固定化,所以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经费不足。
2.政府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工作是个周期长并且见效慢的基础性工程,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看得见和见效快的工作与项目,对农村人才重使用而轻培养。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理解有时过于狭窄有时又过于宽泛,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仅仅将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同于对农民进行培训,或者将其和对农民进行的科普教育与农村工作混为一谈。把目光聚集在“高、精、尖”人才上,忽略了农村实用人才。其次是专门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农业管理部门,由于人手不够,在面对技术快速发展且繁琐的培训管理任务,就很难将各项工作及要求都落到实处。
3. 组织与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服务性组织主要由区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部门与乡镇一级的农业服务中心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承担着协调各种农业技术力量以及为农村经济和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的职责。这些部门属事业单位编制,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相比收入较差,这样就难以引进和留住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相对较少,能力和素质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出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4.抗风险力低、缺乏现代理念。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由于其经济实力不够强,在市场经济中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多数农村实用人才相对缺乏现代观念与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着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缺少更新与提高个人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对产品的创新和努力都缺乏争取和努力,把发展和致富寄托在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种由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制约着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
农村实用人才具有先进思想,先进理念和切合实际需要的技能。一个地区农业的未来,与实用人才数量质量呈正相关。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培训体系、强化人才服务与激励等措施,催生农村实用人才和稳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山西乡村振兴的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加强组织与引导。首先,政府要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纳入到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规划中,切实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实用人才数据库和统筹使用制度。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建设农业农村人才市场的,市场需求结合数据库可以判断所需人才的类别和数量,能够合理配置农业农村人才资源,使农村实用人才能够“尽展其才”,付出能够获得恰当的回报;激励可以催生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对他们的发现、培养和流动。其次,要开展检查与评比,对所属不同地区的农村实用人队伍建设工作,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第三,要奖惩分明,对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并且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不足的要进行督促。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建设。
2. 按需施教分级分类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和素质,按照“实际、实用与实效”的原则,既要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还需要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要实行多样化,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及农村经济结构,把握实际,突出重点,详细制定培训的计划、内容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通过经验传授、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现场教学等培训方式对种植养殖大户、经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属地科研院所、地方高校、职业院校的资源,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利用“科技特派员”“三下乡”以及“三区项目”等开展宣传与培训。在“基地”和“示范点”通过现场讲解和参观以及“走出去”考察和体验先进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学习先进理念,借鉴发展模式,农村实用人才可以更加感性地学习和掌握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
3.加大支持和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建立“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和社会为补充”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对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实行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自我开发。在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推广以及申报科技奖励等方面,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创新公共服务。同时逐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各种等限制,鼓励各类农业实用人才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自由双向流动。要在教育、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捷、服务及金融支持,注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以及由此取得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费用要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以及农民自筹经费,三者结合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4.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认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数量、素质和结构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的要求,出现“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很好地化解了燃眉之急,他们是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力量。他们居住在农村或集镇,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且掌握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技能和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服务、流通和加工等,生活来源于从事农业的收入。相关部门要以《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及《农业部关于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为指导,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认定工作,开展职称评审认定并颁发资格证书,培养和催生一批观念新、技术强并且能留得住的人才。
5.建立与健全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是具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的职业农民,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当中起着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引领和带动会使更多的农民积极主动加入农村经济建设当中, 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直接转化成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一个地区的未来发达与否,与其拥有的人才数量正相关。催生和留住农村实用人才,需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第一,要在政策上加大优惠与支持。政府要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提供品种、技术、土地流转、土地托管、金融信贷、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第二,要在社会营造出尊重人才的氛围。对那些掌握新型技能技术、文化素质高、年轻有为、带领周围人共同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要进行重点培养,在政治待遇上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把优秀又有担当的人才选拔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带领村民致富,使之有主动要求学习培训的意识和动力。第三,要给予精神奖励和荣誉激励。尊重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开展“优秀实用人才”“创先争优标兵”“农村致富能手”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人物,宣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增强他们荣誉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带动性,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经济繁荣,在乡村振兴中起到“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