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婕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山西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山西省要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提出的分阶段各项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毫无疑问,其他先进省份的乡村振兴经验对山西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四川作为农业大省,三产融合发展和美丽新村建设有声有色,农业农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甘肃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乡村振兴结合脱贫攻坚共同开展,产业体系特色鲜明,乡村治理有序开展。因此,本文选取四川、甘肃展开分析,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分析思考并得出助推我省乡村振兴的启示。
一是试点开展“七权联确”改革。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率先进行“七权联确”,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为贫困群体构筑增收的产权保障。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林权等“七权联确”改革,由国土、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将农村集体各类产权确权到村、组、户,做到农村各类产权归属清晰。
二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19年上半年,四川完成清产核资的村已达到4.3 万个,97 个县(市、区)启动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改革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四川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径:邛崃市在全国首创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机制,有效防范了土地流转中的违约风险;眉山市彭山区通过建立四步机制①,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内江市市中区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三换”模式,即换现金、换股份、换保障,为解决农村撂荒地等问题提供了借鉴经验;彭州市依托旅游项目,引导农户自愿有偿腾退已确权的宅基地。经过这些创新性的土地制度探索,目前四川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率达39.5%。
四川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农村土地征收”3 项改革试点,有效地保障了乡村振兴的用地需求。
2019年,四川省还推出了“点状用地”政策。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无法成片开发的地区,按照建多少、转多少、征(占用)多少的原则点状报批,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和土地用途灵活点状供应。②
四川持续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目前四川已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5320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342 个。四川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培育川版“10+3”产业体系,“10”即重点培育川粮(油)、川猪、川茶等十大优势产业,“3”即做强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及烘干冷链物流三大潜力支撑产业。
2019年2 月,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正式成立,面向全国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目前,已培训农民、村干部、乡村投资者等累计10000 多人。今后,学院将拓展培训对象,将机关干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关联企业等纳入学员范围,重点发挥人才培育、对外交流、政策研究、创新孵化、宣传展示等5 大职能。
2019年10 月,四川省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成都成立。其主要工作内容有:组织成员开展乡村振兴政策理论研究,分析评估“三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等。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旨在通过发挥自身理论优势,为四川省的乡村振兴提供“智库”支持。
甘肃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以产业振兴为总“抓手”,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大目标,细化政策设计、完善保障措施,利用天时地利的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着力培育“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坚持做精做优特色品种。统筹良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等关键因素,让特色产业在全省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加大资金投入,2019年整合资金119.11 亿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组建担保基金、风险补偿金等科学规范的方式,设立了500 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基金、1000 亿元的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500 亿元的农产品收购贷款。同时,甘肃积极做好产业风险保障,完善目标价格保险和农业灾害保险,分别用来应对日益突出的市场波动风险和易发频发的自然灾害风险。
一是扎实推进“垃圾革命”。全省农村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体系逐渐建立完善。已有57.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输的行政村更是达到92.7%。甘肃省已建成全域无人机航拍取证巡查系统,通过运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拍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垃圾排查整治清理效率。
二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2019年4 月,甘肃省出台《甘肃省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在2061 个村整村推进改厕工程。甘肃省先后向市县下达中央奖补资金2.1 亿元,省级基础奖补资金2 亿元,全力支持“厕所革命”。截至2019年7 月底,全省改建新建农村户厕156723 座,已完成全年计划数的30.99%。2019年甘肃省计划实现全省70%的行政村有一座卫生公厕,目前已经建成行政村公厕1925 座。
坚持党建引领。甘肃省深入推进以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推行农村的“三基”建设,整顿党员队伍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持续强化村党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村党支部政治功能,打造建强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重视村民自治。甘肃坚持强化群众自治,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级理事会、议事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推进农村平安乡村建设,积极打造充满活力、治理有序的平安乡村。
提升乡风文明。甘肃省以治理高价彩礼为发力点,出台了《甘肃省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对推动天价彩礼的幕后推手——“媒人”的行为作出规范,目前彩礼金额在甘肃农村贫困地区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全国乡村振兴实践中,每个省份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不同,乡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也存在差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着力点应有所区别。四川和甘肃都因地制宜,寻找各自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但是,总结二者,不难发现它们都做到了以下几点:
1.坚持政府引导,强化制度性供给。农村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需要政府引导。文中两省在乡村振兴中,政府都很好地完善了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乡村振兴搭桥铺路。乡村振兴期间,完善政策体系成为其他省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一是深化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二是推进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另外,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乡村治理等方面,各地政府都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不断发挥引导作用。
2.培育村庄带头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过程中,其他省份政府都认识到带头人物的重要性,通过“头雁工程”,注重引进和培育村庄带头人,发挥其作用。通过对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先行者,培育能致富,善治理的带头人,然后村庄指导者将新思想和新技术传播给村民,发挥了传道士的作用。
3.注重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四川和甘肃在乡村振兴中,都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乡村产业振兴,不仅主业兴,更要百业旺。目前各省都意识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努力推动三产深度融合,不断促使农业产业链延长和利益链完善。
4.改善乡村环境。各省份在乡村发展中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乡村美,中国才能美。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把生态保护优先贯穿到各类规划、具体项目和日常工作中。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底色,努力构建平衡适宜的乡村建设空间体系。
5.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纵观各省乡村治理方式,无不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各省在提升发展水平的同时,不断健全治理体系。在治理乡村的过程中,探索自制、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三治”治理制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让农民自己“议事、主事”;另一方面,坚持了党管农村,在配备、管理“三农”干部上下大力气。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山西要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一方面要结合山西省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另一方面要借鉴他山之石,取长补短。只有积极思考、统筹谋划,才能构建好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实现具有山西特色的乡村振兴。
为了促进山西省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差别大、农民收入低且增收困难等问题,要立足省情,选择性借鉴其先进经验和模式,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山西路径。
1.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振兴乡村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为了使山西乡村振兴走在科学的路子上,事半功倍。必须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规划、目标明确,做好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在下一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山西还应继续加强乡村振兴科学谋划设计。在农村改革中,不论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分好蛋糕”“做大蛋糕”,还是各种灵活多变的经营体制,还是金融支农、财政支农机制创新,都应谋定而后动,科学规划,突出问题导向。另外,强化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在硬件上和软件上都要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结合山西省情,补齐三晋乡村建设中的短板。
在强化政策支持的同时,还要发挥市场作用,政府和市场要合理分工。在农村、农业转型中既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又要防止市场失灵,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各方协同发展、共同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2.壮大乡村产业。山西要实现乡村振兴,要抓住振兴产业这个牛鼻子。加快构建富有活力、体现特色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要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一方面,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深度融合渗透,加快构建全产业链,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另一方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品质。打好山西特色农业牌,立足“杂粮王国”“黄金养殖带”的资源禀赋,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在做好农业基础能力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优质农产品增值能力,让农民获得更高的增值收益,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突出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制定倾斜,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流动,打通城市资源流向农村的通道,构筑城乡要素流动新机制,促进城市的现代加工、电商、物流等产业在农村合理布局,促进城市与乡村融合、企业与农民联动。
三是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模式,加快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补齐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独无法克服的短板,让各类经营主体各尽所长、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催生农村发展新动能。可以在村与村之间联合开发产业,形成规模经济。
3.打造“一支队伍”:培育新时代农村人才。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力量作为支撑。农村人才尤其是乡村带头人,无疑是振兴乡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村“两委”能最大程度地动员村庄各种可利用资源,协调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挥村庄CEO 的作用,带领大家协同合作共建共享。
其他省份在培育新时代农村人才方面的做法,为山西打造农村人才队伍提供了实践范式。在推进山西乡村人才建设中,需要从政府到社会到民间,大力倡导培育一批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实用人才;各级政府大力鼓励新乡贤以各种方式参加家乡建设,如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回乡投资、捐赠、参加乡村建设的乡贤事迹;把农村人才培养纳入全省重点支持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积极开展新农村人才培育工程,建设人才展示平台,多渠道增加农村人才投入,建立农村人才文化传播阵地,打造山西乡村振兴的“农村人才队伍”。
4.做好“三基建设”,促进农村“三治”。要实现乡村振兴,应当把“三基建设”贯穿到乡村治理全过程。一是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好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不仅要育强管好党支部书记,而且要从严整顿涣散的基层党组织。二是打牢基础工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乡村居民获得感。推进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一体化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提升基本能力。尤其是要提升乡村振兴主力军的基本能力。对农村“两委”主干进行任前培训,多种途径强化基层工作者人才力量。
在做好“三基建设”的基础上,需乘势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首先,完善村民自治。创新村民自治形式,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基层民主探索,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完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其次,建设法治乡村。多渠道增强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健全县镇村公共网上法律平台、信访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最后,提升德治水平。创新形式弘扬优秀文化,形成村民价值观和荣辱观,传播正能量。可以借助“乡贤评理堂”等形式,构建成风化人的教育平台。
5.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确保乡村空间平衡适宜。在山西乡村振兴中,要依托现有生态脉络建设,让三晋大地更加秀美。坚持在各种乡村项目开发的同时,保持、利用乡村原有特色,保留山西厚重的黄河文化。不但要杜绝大拆大建、破坏生态,还有做好山西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着力建设黄土高原美丽新家园。要展示黄土高原的原有韵味,保留“两山七河”的自然景致。
要以山西新能源光源和自然林木草资源为主,构建自然美观绿色生态景观。另外,在地理条件具备的乡村,开展“光伏小镇”等产业扶贫,将能源革命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使农民脱贫致富。在保护传统历史村落的过程中,凸显“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应注重保护好村庄原有的山水格局与历史肌理,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乡村景观格局,留住“表里山河”,留住乡亲、乡情和乡愁。在乡村振兴中,为建设黄土高原绿色新家园贡献“山西力量”。
注释:
①四步机制,即,三级土地预推——平台公开交易——资质审查前置——风险应急处理
②四川省自然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