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

2020-03-03 07:12林兆木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发展

林兆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038)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坚定信心,努力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住宿、娱乐文化、商贸会展等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今年春运40天期间,全国铁路、道路、水运、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与去年春运期间的29.8亿人次相比下降50.3%。前4个月,服务业生产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9.9%。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还会通过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波及一、二产业。1至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

二是由于疫情使人流、物流受阻,不少行业、企业在一段时间停产停业,营业收入和利润下降,国家税收相应减少,职工收入也受到影响。部分企业支付工资、租金以及还贷付息的现金流紧张,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1至4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5%;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加105万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6%,失业率有所上升。疫情期间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以及饲料、禽苗、活禽等因运输物流不畅而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疫情导致总需求缩减。消费方面,今年1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6.2%。投资方面,受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部分投资延后等因素影响,今年1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0.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8%,制造业投资下降18.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分产业看,前4个月,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8%。

四是受国内外交通、物流不畅和企业开工不足影响,今年1至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4.9%,其中出口下降6.4%,进口下降3.2%。

五是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疫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5月25日,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超540万例,累计死亡超34万例。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同比将下降3%。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全球商品贸易同比将下降13%~32%。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通过外贸、外资、产业链、资金链等渠道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尽管疫情既程度不同地影响总需求的三个方面即消费、投资、出口,又程度不同地影响总供给的一、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但综合起来看,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这是因为: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迅速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体系,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和制度优势,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在较短时间遏制住了疫情在全国蔓延,生产生活秩序较快恢复,为把疫情对经济冲击控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创造了根本前提。

第二,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主动担责,同时间赛跑,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千方百计把疫情冲击的损失降到最低。从4月开始,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等指标同比降幅较1至3月同比降幅收窄,进入5月上述经济指标回升势头更为明显。趋势表明我国经济正在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第三,疫情冲击只是影响一段时间需求和产出减少,而有效需求和生产供给能力并没有削弱。从消费需求看,虽然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部分服务消费有时间窗口,过后难以完全弥补,但这部分购买力可能转移到其他方面消费。耐用消费品等消费只是推迟了购买时间。从投资需求看,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部分投资延后,从全年看会补上。制造业不少行业一段时间的部分减产,过后增产可以弥补,而且由于补库存需要,从全年看产出不会受太大影响。零部件等出口减少,只要产业链没有转移,疫情过后出口还会补上。经济运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只要支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条件没有削弱,一段时间的需求和产出减少,会由过后的反弹对冲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所以,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

二、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和动能、体制和制度条件、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发展目标等共同决定的,是长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不会因疫情冲击这种短期因素而改变。我国具有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的充足条件。

从发展基础看。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近10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过16%,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约占三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性地突破1万美元。我国已成为居世界第一的工业制造大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总里程均居世界第一,通信业实现赶超。对外经济跨越式发展,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外汇储备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为巩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宏观经济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显著特点是没有发生过经济衰退和危机,经济增长率除了1981年的5.1%、1989年的4.2%和1990年的3.9%,其余38年都是高速度和6%以上的中高速,而且多数年份实现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国际收支的良好组合。以最近5年(2015年至2019年)为例,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每年城镇新增就业都在1300万人以上,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0%、6.8%、6.9%、6.7%和6.1%,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4%、2.0%、1.6%、2.1%和2.9%。经常项目顺差逐渐缩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和服务业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城镇化快速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和机制,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为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创造了良好宏观经济环境。

从发展潜力和动能看。我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均收入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对发展的需求是全面、巨大和持久的。同时,我国具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有14亿人口,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仍在扩容,国内市场规模巨大且不断发展,潜力无限;国内储蓄率高,是少有的资本净输出国和债权国;人力资源丰富,有9亿劳动力,其中超过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有1亿多个市场主体,蕴藏着巨大的创业创新潜能。这是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的重要条件。

从体制和制度条件看。我国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活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这种组合,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的体制和制度保证。

从财政、金融体系看。我国2016年、2017年财政赤字率均为3%,2018年、2019年分别为2.6%和2.8%,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近两年多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遏制了宏观杠杆率2009年后连续多年持续攀升的势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大成效,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总体可控。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信贷市场,世界第二大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抗风险的韧性强,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这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三、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这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挑战和机遇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关键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朝着好的、进步的方向转化。我们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部署,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要加强就业服务。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

二是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以应对疫情冲击为契机,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等加快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回升。把被抑制的、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

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步行街,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加快在建、新开工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优化投向结构,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和优化结构的关键作用。

四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进外贸基本稳定。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积极利用外资。落实好外商投资法,积极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鼓励各地促增量、稳存量并举,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