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绣花,王桂芳
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医院感染大多经手直接性传播,医护人员可称之为“病原菌流动携带体”,甚至具有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关键传播媒介。所以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而开展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析PDCA循环管理对门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影响,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门诊部在职的20名护士。男2名,女18名,年龄22-31(26.5±4.5)岁。
1.2 方法
1.2.1 计划(P) 由我院感染管理科组建卫生审查小组,调查分析门诊部护士手卫生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手卫生设施不齐,烘干设备不足;(2)工作量大,人员不足,护士为精简工作流程而减少双手清洁频次与流程;(3)手卫生知识相对缺乏;(4)医院行政管理与护士之间缺乏相互监督或监督力度不足,未制定相应的手卫生管理要求及奖惩机制等。
1.2.2 实践(D) (1)完善手卫生设施设备:配备充足吸水手巾(卫生管理人员定时检查而提供)、洗手液、手清洁速干消毒液。按照护士工作量及工作繁重集中地点,于治疗台、治疗车配备充足的手清洁速干消毒液,提升护士吸收便捷性;(2)培训:聘请专业讲师开展手卫生管理知识讲座,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吸引关注的视频形式进行手卫生重要性讲解,开展手卫生管理及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竞赛。以此提高护士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知,保证每名护士皆可明晰手卫生管理知识及正确操作,核心导向是促使护士具备自组织原理的自我效应,提高手卫生自觉性;(3)监督:基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及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由感染科管理小组监督检查,于各工作前后检查护士手卫生状况,记录问题、分析成因。以周为单位,对表现优异的护士予以表彰,对表现较差的护士予以惩罚与专项培训。
1.2.3 检查(C) 基于感染科管理小组监督检查过程中记录的护士手卫生问题与成因,评价护士手卫生清洁消毒工作,自拟手卫生知识掌握量表测试护士知识了解情况,每月开展手卫生循环检查。
1.2.4 改善(A) 护士长每月末定期开展全科手卫生工作质量改进讨论会,总结分析日常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将整改意见落实到下阶段工作中,不断优化改进策略,实施手卫生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模式。
1.3 疗效标准 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作为PDCA管理实施前,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PDCA管理实施后。评估实施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指标包括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随身物品后。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接触患者前:实施前10例,实施后18例(χ2=7.619,P=0.006);无菌操作前:实施前15例,实施后19例(χ2=3.137,P=0.007);接触患者后:实施前16例,实施后20例(χ2=4.444,P=0.04);接触患者体液后:实施前14例,实施后20例(χ2=7.059,P=0.008);接触患者随身物品后:实施前15例,实施后20例(χ2=5.714,P=0.020)。
结果显示,20名护士实施PDCA管理后手卫生依从性均优于实施前(P<0.05)。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事故发生的核心工作,但囿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等因素,手卫生及其管理工作执行难度较大[1]。现阶段PDCA循环管理已成为医院用于提升行政管理、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
通过循序渐进的开展计划、实践、检查、改善四个阶段工作,加之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模式,促使工作质量呈持续性上升。分析该管理模式应用在手卫生管理中的作用:工作问题挖掘——管理实施之根本,完善手部清洁设备设施——提升手卫生工作便捷性与避免失范处理,加强知识培训——提升护士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保证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制定奖惩机制——提升护士手部清洁积极性,针对检查结果不断优化管理措施——促进手卫生质量的不断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0名护士实施PDCA管理后手卫生依从性均优于实施前(P<0.05)。
综合所述,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升门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减少感染事故的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