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腐熟剂在尖椒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3-03 06:06孙书明邹春蕾
园艺与种苗 2020年1期
关键词:尖椒黄色气味

姜 闯,孙书明,邹春蕾*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辽宁沈阳 110161;2.鞍山市千山区现代农业水利事业发展中心,辽宁鞍山 114041)

近年来,随着我国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限制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尖椒是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其连作障碍问题成为尖椒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秸秆腐熟剂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既可增加蔬菜产量,提高蔬菜品质,还能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可持续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该文旨在探讨并验证秸秆腐熟剂技术对于加速秸秆腐烂,提高尖椒产量的应用,选择适合尖椒秸秆还田模式下腐熟剂处理剂量,为秸秆腐熟技术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在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温乡镇前湖村有代表性的设施大棚,土体无明显障碍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类型为黏土和沙壤混合土,土壤肥力中等,常年绿茄产量20 000 kg/hm2。设施大棚棚高4 m,跨度10.5 m,长度120 m。

1.1.2 试验材料。供试秸秆腐熟剂品种为北京十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源动利”。供试尖椒品种为辽宁天鸿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元鸿安达”。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尖椒秸秆还田(加腐熟剂)(A),尖椒秸秆还田(腐熟剂“源动利”)(B),以无秸秆还田作对照(CK)。每个处理小区为0.01 hm2,小区之间用垄沟隔离,农膜包埂,以防肥水渗漏。试验区组间采用随机排列方式,设置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间设独立排灌水沟,防止串灌,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保护行按习惯施肥。定植行株距100 cm×35 cm,每区300株尖椒苗。

1.2.2 试验实施。各处理均采取同一配方施肥,每个处理先施底肥牛粪45 m3,并用旋耕机均匀翻地。试验于2017年8月1日将各小区尖椒秸秆粉粹后均匀撤回田中,CK无秸秆还田除外,然后用人工翻耕压平地面,同时各小区喷水处理,将表土喷湿60%,处理B增施秸秆腐秆剂(源动利)4 500 g。于2017年8月15日定植,测产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20日。各个处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完全相同。

1.2.3 调查内容与方法。试验前2次每14 d观察1次,后每30 d观察1次,通过对秸秆颜色、气味观察鉴定秸秆腐熟程度。收获时对各处理小区进行采收测定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还田秸秆腐熟效果的影响

2.2.1 不同处理对还田秸秆腐熟颜色变化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8月15日处理B的秸秆表面已经变为微黄,秸秆已经变软,处理A的秸秆虽然稍变软,但颜色仍然为黄色;9月15日处理B的秸秆表面已经变为褐黄色,秸秆变得更加柔软,处理A的秸秆稍变软,颜色变为微黄色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B的秸秆由微黄色逐渐变为褐黄色、黑黄色,最后完全腐熟变为黑色,变成有机肥存留于土壤中,而处理A最后只变为尚未完全腐熟的黑黄色,需要进一步腐解后才可转化为有机肥。

表1 不同处理对秸秆腐熟颜色变化调查 月—日

2.2.2 不同处理对还田秸秆腐熟气味变化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5月30日处理B秸秆有氨味,说明秸秆已经部分腐熟,处理A霉味说明秸秆刚开始腐熟,腐熟程度明显较处理B差,处理B秸秆气味从氨味、酒味、腐烂味最后变为浓腐烂味,说明秸秆腐熟完全,而处理A最后只变为腐烂味,尚有大部分秸秆未充分腐熟。由此可知,施用腐秆剂与不施腐秆剂的腐熟效果差别非常显著,从气味上看施用腐秆剂效果远超过不施腐秆剂。

表2 不同处理对秸秆腐熟气味变化调查 月—日

2.2 不同处理对尖椒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B各重复产量均较处理A及CK高,产量较处理A高,且处理B较空白对照增产幅度为22%,处理B较处理A增产幅度为18%,处理A较空白对照增产幅度3.3%,秸秆腐熟还田对于提高绿茄产量,改善土壤环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表3 不同处理尖椒产量对比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秸秆还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养分含量,调节土壤水、肥、气、热条件,提高尖椒产量。在尖椒秸秆还田中增施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熟的速度,提高秸秆腐熟效果,测产验收的实际产量增产幅度明显,其中处理B较对照实际产量增产22.0%,差异显著,且在整个试验中发现,腐熟剂的施用对尖椒整个生长周期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化肥农药施用量每公顷减少投入万余元。

猜你喜欢
尖椒黄色气味
这些方法 可让尖椒多卖钱
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
肉末藕丁
黄色四翅小粉蝶
气味图书馆
黄色的小蝎子
2016年2月国内三大蔬菜批发市场主要蔬菜品种价格分析
好浓的煤气味
帮孩子摆脱“黄色诱惑”
这个“气味”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