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2020-03-02 02:14罗玉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关税道德与法治法治

罗玉芳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

一、课堂正在从“学科本位”转向“素养培育”

将价值引领与实践导行放在首要位置,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价值引领与实践导行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最核心的理念,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本质追求。教育的最大价值不在于知识的教育,而是价值观的引领,教师都能够寓价值引领和实践导行于知识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认同、科学的理性精神和积极的公共参与意识,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入耳、入脑、践行。

二、以“生活”为经,回归本真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学生生活表述过于笼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纵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我们认为,学生生活可以具体化为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等的生活,这是一个同心圆。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结合学生生活,提炼具有课程建构意义的教学主题。

比如讲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中的“关心国家发展”这一课时,我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比如“中美贸易战”,美国打着中美贸易严重失衡的旗号,对中国部分产品加税。对此,中国也不甘示弱,对美国大豆、汽车等一百零六项产品加征关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中美贸易战中的加征关税行为进行解读,既要要引导学生解读加征关税对国家层面的影响,也要引导学生解读加征关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学生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会产生“蝴蝶效应”的影响;有学生认为,贸易战会两败俱伤,中国有损失,美国也有损失;有学生认为,在贸易中,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有学生认为,合作是由于原则的,磋商是有底线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绝不让步;有学生认为,对美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势必会导致国内部分产品涨价。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大事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并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三、以“实践”为纬,激发情感共鸣

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理论,增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而且要循着学生的经验,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增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践行力。以“实践”为纬,循着学生的经验之理,能让学生展开积极的道德与法治践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感悟。比如教学部编版《谁为我负责 我为谁负责》这一课时,在讲授责任与角色的关系、自己承担责任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他人为我承担的责任、人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时,采用“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暴雪过后辛苦铲雪的环卫工人、灾救援中“最美逆行者”、“岁月静好,是应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的故事引发思考,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得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即对他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由于这些材料和话题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因此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在课末的“拓展空间”,许多学生地运用各种方式表达内心感受,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不仅仅是个体责任,还包括社会责任,要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正是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链接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因而得到了学生的心灵共鸣、共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性、体验性、实践性的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感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生命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猜你喜欢
关税道德与法治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试行开展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的公告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