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于平波
摘 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首都北京功能定位的大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对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新的经济环境下课程体系重构、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保障制度的完善等专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以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产业结构 高职院校 电气自动化 发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8(a)-0212-0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capital Beijing, new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ritical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is specialty, such a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innov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security system under 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 It aim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dock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for them.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lectrical autom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是直接服务和服从于区域经济,专业调整的依据是区域经济的产业和人才需求结构。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产业,致力于精细化、高端化的产业结构发展有助于城市间竞争力持续提升,因此有必要对产业结构与北京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思考自动化专业发展。
1 电气自动化人才需求
1.1 北京产业结构现状与未来
近年来,北京产业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第一产业实现了战略性结构调整,规模逐步缩小,科技含量增大。第二产业结构明显改善,基础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升级改造焕发了生机,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及效益发展迅速,在三次产业中占据主体地位。从政策以及支持力度看出,将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条加以区分,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及环节予以细分支持,禁止或限制低端产业,综合北京各区十三五规划以及市经信委的产业规划来看,在产业选择上以高端、先进的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
未来产业机会在哪里?从北京市发展规划目录来看,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立足“三城一区”主平台,聚焦“绿色、集约、智能”产业发展方式,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十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它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为适应北京产业结构调整,服务首都经济发展,北京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定位发展应紧跟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有效发挥高职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1.2 电气自动化人才需求
从北京市产业布局现状,以及产业指导意见,北京集中发展高端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在工业4.0时代和中国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在生产线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先进高效大量的机器使用,解放了生产力,同时新的产业不断地涌现,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自动化生产线的日常维護、修理等方面都需要各方面专业人才来处理。自动化技术引入,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也将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对应着调试、维护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性岗位将会相对增加。不断高端化的产业,尤其发展迅速的高端制造业,对知识型员工需求增加。自动化、机器人化将使就业结构高端化,对新的高端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
随着现代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进入市场上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推陈出新步伐加快,技术含量精密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蓬勃发展与技术进步带来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及区域产业特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高素质市场需要、企业需要的电气自动化人才。
2 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2.1 电气自动化课程结构的重构
课程体系开发要遵循人才培养和职业标准要求,成立由专业课程教师和专业群骨干教师及企业内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组成的专门课题组,共同研究开发课程,并深入真实环境调研了解相关企业对岗位的需求。以学生就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逆向分解,整合重构,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分化,采用“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景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五步循环法,建成以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在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的基础重视专业知识点的联系,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厘清专业宽口径与人才多样化的矛盾,将专业课程进一步优化,由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向综合交叉的立体方向发展。以企业自动化岗位工作为主轴,注重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对应着岗位构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分成专业平台课与专业方向课的专业技能课程,逐步形成专业融合的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和素养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 电气自动化课程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以行业为指导,以应用性、实践性为主”,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可根据产业、行业的发展,缩减、增加新的知识与技术,使专业内涵更加贴合实际,课程结构和内容更加科学。例如: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PLC控制系统相关问题能力,并能独立设计PLC电气拖动控制系统的能力。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课,学生能够应用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对常用系统分析;能够对电力传动调速系统进行调试、运行和维护,在此基础上能够对用电力传动控系统提出性能改良方案。单片机应用技术课学生能够应用Protues仿真软件进行单片机为控制芯片的电路设计;能够应用C51单片设计编程;能够使用单片机开发板进行试验调试;能够进行小系统的设计与调试。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任务设计的方法,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在已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相关领域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必备标准,在相关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职业岗位中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技能型人才的所应具备的要求。例如:维修电工中、高级(就业准入职业),PLC技师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完成学习拿到毕业证同时,也取得进入企业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1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共同育人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能力贯穿、实境育人、分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理念在企业的实践,更早、更好地将角色从学生转变为员工。校企合作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和知名度,共建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符合中国国情并紧跟时代的校企合作模式,对职业教育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企业人才培养战略有巨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竞争力。
3.2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国家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的育人机制,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联手,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传承。在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过程中,企业需要既懂技术和管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面向一线的技术人才。现代学徒制把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无缝对接职业技能培训和工作岗位技能,获得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岗位实践实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
4 保障机制的完善
4.1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立到对口企业定期实习制度,学习高端最新设备的操作、工艺流程、诊断和排除设备故障等知识和技能;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合作企业技术指导和项目开发研究;同时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培养选拔和引进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教师队伍整體水平;把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工艺等带到教育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和最新技术零距离接轨,促进教学过程前瞻性。
4.2 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实训中心,升级完善PLC可编程控制、现场总线、人机界面等先进技术的实训设备;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功能,保障实践环节的质量,注重内涵建设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自动化生产线、电气电子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为主线建设的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5 结语
在工业4.0时代及中国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气自动化面临的机遇及挑战,电气自动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提升程度,电气自动化专业领域越来越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金根木,胡俊.校企双元主体框架下的现代企业学徒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8-21.
[2] 刘燕,徐本连,鲁明丽.工业4.0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6(6):34-37.
[3] 王俊美.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2):70-73.
[4] 潘保原,于晓英,杜慧玲.牡丹江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议[J].科技资讯,2019(12):217-218.
[5] 马占梅,赵小军,严富发,等.化工产业结构与化工专业适应性研究进展文献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7(12):249-250.
[6] 刘晖.浙江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16(2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