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滇西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2020-03-02 01:09荀爱嫱冯宇彤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滇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荀爱嫱 冯宇彤

【摘  要】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迈向了新的台阶。随着新型城镇化理念的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这一伟大实践也将不断发展。论文立足于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滇西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剖析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滇西地區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decisive period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It has entered a new era, stood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and entered a new stage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cept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great practice of new urbanization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iqu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n Western Yunnan,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Western Yunna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Western Yunnan.

【关键词】滇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Keywords】Western Yunnan;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ath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2-0033-03

1 引言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型城镇化是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校、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其本质要求是探索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滇西地区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相比滇东和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滞后,滇西地区是我国民族和谐发展示范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先行区和国际陆路大通道门户,以及基于发展外向型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的云南省重要增长极和门户城市群。随着滇西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态环境脆弱、民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鉴于滇西地区独特的区位和自然人文环境,该地区应走符合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2 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贫困问题突出,贫困人口规模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哀牢山区、云贵高原石漠化等地区。滇西地区东靠昆明,北连四川重庆,西南接南亚东南亚,沿国境线1400多公里,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和前沿阵地,也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所划分的范围,滇西地区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保山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十个州市,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战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滇西地区城镇化不断发展,具体呈以下特征:

第一,城镇化水平稳步发展,但仍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滇西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地形地貌凸显区域交通体系滞后、生态脆弱、耕地资源稀缺、水资源利用困难、市场化和科技信息化水平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和气候,造成了滇西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以致于城镇化集群效应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来源单一以及招商引资难、资本投资难等发展问题。

第三,在滇西部分地区,还存在住房、交通出行、饮水、就医、上学等困难,因病致贫、因灾返贫现象突出。甚至在有的地区,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育相对滞后。

滇西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任重而道远。

3 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铁路运营里程较低,甚至有的州市尚未通铁路;高速公路里程较短,干线公路网络化程度较低;缺少东西、南北贯通的公路铁路交通主干道;县级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有很多乡镇和行政村不通水泥路、有些自然村不通公路。耕地面积较少,水基础设施薄弱,水里工程配套设施不足,小微型水利设施缺乏,基本农田灌溉面积少;有极少数地方还未通电。

由此可见,基础设施瓶颈是制约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

3.2 公共保障服务不健全

滇西地区教育资源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人均教育指出较少;人均卫生支出较低,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妇幼保健力量弱,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科技文化设施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社会保障水平低、质量差。

此外,还存在公共服务不均等、不足等问题。公共服务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直接体现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成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3 特色产业发展缓慢

滇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产业发展滞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例偏高,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地方特色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特色优势生物资源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资源配置能力有限,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滇西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但发展水平不高,开发深度不够。产品要素和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市场体系不健全。

3.4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滇西地区森林覆盖面积相对较广,大理白族自治州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拥有独特的热带雨林,此外,滇西地区还有多个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以大理为例,近年来,环境问题突出,洱海水源污染严重,引起大理州、云南省、国家的高度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滇西地区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改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4 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

4.1 高原特色农业

滇西地区地处高原峡谷地带,独特的地形地貌环境使得该地区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稳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采集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区域内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依然较大。目前现在整个滇西地区农业始终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基本保障。依赖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地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政府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种植重楼、三七等生物药业,橡胶等经济作物。今后乃至更长时期,高原特色农业仍是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4.2 特色旅游服务业

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下,滇西地区第三产业产值逐年增加,对新型城镇化带动作用明显,城镇化初期第一产业对城镇化推动作用较大,中后期阶段第三产业与城镇化明显呈正相关,滇西地区,特别是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大量的旅游者。滇西地区主要以生态旅游服务业领先发展,加快促进城镇化要素在地域空间上聚集,扩展力经济增长空间,以成为该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持久动力。同时,特色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城镇外贸流通,加快了新型城镇化的步伐。滇西地区要想发展,找准定位十分重要,而把握特色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机遇,显得尤为重要。

5 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5.1 以农业产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一直也是滇西地区的生存之基、动力之源。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实现农民就地非农就业,吸引农民向中心村的重点村镇聚集,实现人口城镇化。滇西地区要持久稳妥推动城镇化建设,要注重培育生态环保型和外向型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农业产业化。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带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改变生产方式,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建立区域性优势农产品的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5.2 注重城镇化品质建设

滇西地区的改革主要是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等,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已转移到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加快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已经入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改善滇西地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对当前各类条件简陋、环境差、安全隐患多的危房进行改造,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服务功能,进行乡村道路改造,对于未通路地区进行搬迁或者修路,改善交通条件,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5.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大理建设生态文民示范区。把发展绿色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环境是滇西地区发展的重要筹码,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滇西地区的发展,必须发展绿色经济,绝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保持生物多样性,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维护。滇西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出生态旅游服务业和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为该地的城镇发展贡献也随之增大,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链是滇西地区城镇发展的引擎和突破点。在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珍惜大自然的赐予,将生态保护始终贯穿整个城镇化过程。

5.4 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各族人民文明的瑰宝。滇西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滇西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要注重特色文化的培育,无论是大理白族、红河哈尼族彝族、西双版纳傣族,还是德宏傣族景颇族、楚雄彝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要深度和系统挖掘、整理民族历史文化,并注意保护和传承。留住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手工艺。保护利用好滇西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积极挖掘历史、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潜力,重点推动滇西旅游、文化创意、手工艺品向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滇西特色产业,利用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地方品牌,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6 结语

滇西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要注重特色产业培育,注重资金、政策的引导,以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注重宜居城市的创造,切忌以牺牲自然生态资源为代价,盲目跟从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走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真正做到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才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人口转移。”这一要求,才能提高城镇化率,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02):16-22.

【2】李雪萍,丁波.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藏区甘孜县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02):110-114.

【3】李海燕,张东强,张瑛.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5,34(06):76-82.

【4】焦晓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困境、重点与对策探析——“城市病”治理的另一种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01):108-115.

【5】王传雄.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N].企业家日报,2018-12-06(003).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滇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助推滇西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更上层楼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