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教子观

2020-03-02 10:33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梁漱溟前途学问

在世人的眼中,梁漱溟是一位狷狂的学者。他特立独行,也曾颠沛流离,更曾经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来回徘徊,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也总是让世人争议不休。

梁漱溟在儒佛的熏陶下,对世事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很多事情都显得淡然;但在两个孩子面前,他却事无巨细,尤其是在学问和人生道路选择上显得关怀备至,细心点拨却从不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压力,而是彼此平等地交流。

梁漱溟对孩子谈论得最多的是关于学问和将来人生道路的问题。

在学问上,梁漱溟给了儿子梁培宽和梁培恕最自由的教育。

梁漱溟觉得梁培恕有才气、有热情,但是对自己的兴趣方向却很不确定。因此,即使梁培恕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未曾毕业过,每次都是在中途就辍学回家,而后自学或者改学别的方向,梁漱溟对此都从不加以责备或强迫。在他看来,能够培养自己的真正兴趣比死读书要有用得多。对于梁培恕,梁漱溟用一颗父亲的包容之心包容了他,给予了他在天空自在翱翔的自由。如他在信中所写的那样:“恕不忙去粤,试就道宗同住,在北大旁听半年,再说。”

而对于长子梁培宽,梁漱溟则更多感到的是一种欣慰。

他曾在信中写道:“宽前问我为何认他求学道已上了道。不错的,对你确已放心了,不再有什么担忧的。”

学佛儒出身的梁漱溟认为人生的态度在于自身的修养,故而他在和梁培宽论及学问之时,总是会提出梁培宽应该具有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出路。当他在信中看到梁培宽能把自己的心胸放开,有了为大众服务的心愿之时,他写道:“你的生命力便具一种开展气象而活了,前途一切自然都有办法了。”

能够自省,有毛病就改,在梁漱溟看来是成就事业前途和人生前途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即使才气纵横也难大有作为。而这点正是他欣赏梁培宽的地方。对于孩子的优点,梁漱溟毫不犹豫地就会夸奖和赞扬,同时也用一个父亲的关怀与教导来给予鼓励。

梁漱溟写给两个儿子的信中,没有奔放的情感,也没有亲昵的称呼,却让人在朴实而平易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股深沉的父爱。

梁漱溟给儿子分别取名“培宽”“培恕”,意在培养儿子宽广的胸襟,能够包容万物,立足大地,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不同于一般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有一次,梁培宽考了59分,学校把补考通知给梁漱溟看,他看了一眼就还给梁培宽,只说让他好好考。

梁培恕读书期间换了不少学校,他的目标总是不断更改,一会儿想读空军幼年学校,一会儿想在家里自修,但是对于他的想法,父亲都没有阻止,反而依着他。

梁漱溟去世很多年后,梁培恕重新翻看父親的信:“一个人必须有他的兴趣所在才行,不在此则在彼,兴趣就是生命,剥夺个人的兴趣等于剥夺他的生命,鼓舞一个人的兴趣便是增强他的生命!”这时候,他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希望儿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快乐。

“父亲说,中国有古训:父子不责善。意思是父子之间不责备、不抱怨对方没有尽到责任。”在梁培恕看来,父亲和他们兄弟都做到了这点,以一种自然的方式相处,相处起来更加融洽和谐。

梁漱溟的一生波澜起伏,在孩子眼里,他只是一个喜欢讲道理的、性格有点固执的老人。而他带给孩子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一切祸福、荣辱、得失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

猜你喜欢
梁漱溟前途学问
前途,梦想,不将就
谁更需要读书
梁漱溟的“不贪”
粱漱溟:金钱哪有人才重要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那些自毁前途的明星
静与动的学问
什么是我们的远大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