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贵勤
【摘 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方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的8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率92.5%,甲组的满意率为75%,对比可见乙组的优势明显(t=6.6,p=0.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乙组的各项评分高于甲组,乙组均值在90分左右,甲组均值70分左右,乙组的综合效果明显。结论:对于精神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方式,整体效果明显,有助于提升精神科的整体质量,患者满意率高,因此该方式值得推广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科;护理管理;管理优势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满意率的诊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实际护理指导中,要求具备先进的诊疗水平。优质护理服务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际护理要求进行,能保证整体合理性和有效性。由于精神科患者比较特殊,更需要关心和鼓励,在精神科给予优质护理指导,能让患者尽快恢复。
为了分析优质护理方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选择我院接受的8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后对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的8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后对结果分析。两组分别是40例患者,甲组中男女分别是21例和19例,年龄区间在20-68岁,平均年龄区间(40.5±0.5)岁。乙组中男女分别是25例和15例,年龄区间在20-67岁,年龄均数(41.6±0.5)岁。男女比例和年龄差等不具备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可以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研究指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给予的是常规护理方式,严格按照现有护理要求进行,凸显出具体护理的优势。乙组给予的是优质护理方式,如下:
(1)树立优质护理理念。
在当前实际护理干预中,指导精神科患者树立优质护理的服务内容,组织其他工作人员开展优质示范工程的相关内容。此外要求对护理学科的内容以及其他方面内容等进行了解,护理阶段彰显出人文关怀,强化医患沟通,保证精神科的工作人员得到满足[1]。
(2)完善现有服务模式。
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确定合适的奖惩制度是关键,结合原有功能制模式可知,如何将护理方案落实是重点,在整个阶段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专业化护理阶段对精神科患者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需要对护理文书进行处理,在专业化护理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考核,结合现状,进行奖惩。
(3)减少诱发因素。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日常是否存在异常行为,针对有暴力倾向的患者需要在合理的前提下最大化满足,尽量减少争执。此外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段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将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告知医生,便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沟通措施。
1.3 效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率表达,假设检验采用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人数37例,甲组的满意人数30例,乙組的满意率92.5%,甲组的满意率为75%,对比后差异明显乙组的优势明显(t=6.6,p=0.005),如表一: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对比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乙组的各项评分高于甲组,乙组均值在90分左右,甲组均值70分左右,乙组的效果明显,如表二: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症状,在当前护理指导的阶段,结合现有护理现状和实际要求等,在后续护理管理中要求做好工作指导,发挥现有护理模式的最大化作用,提升优势。精神科的护理人员比较特殊,不安因素多,心理压力大,在实际护理中可能存在长期疲劳的现象,直接对身体状态产生影响[2]。
在实施阶段,优质护理指导本身有明显的作用,在后续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团体和个人护理操作等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给予当前护理沟通的异常情况,在优质护理前提下,确定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在后续干预中,不断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此外在医患关系处理阶段,优化护理流程,能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进步。无论是任何类型的护理问题,都可能对临床护理产生威胁,在患者眼中,很多细小因素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缺乏判断能力,容易出现隐患[3]。
在实际护理中需要落实优质护理方式,在现有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疏导和帮助,此外适当的优质护理指导后,减少隐患几率。任何一位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需要进行对应的安全知识培训,护理人员掌握医疗事故案例,经常地利用各种会议向医护人员传达安全管理的规定,时刻绷紧医护人员的安全神经[4]。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率92.5%,甲组的满意率为75%,对比可见乙组的优势明显(t=6.6,p=0.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乙组的各项评分高于甲组,乙组均值在90分左右,甲组均值70分左右。说明对于精神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方式,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方式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有明显的作用,能减少护理风险,提升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吕文娟,江芳.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214+216.
相淑芳,相法芳.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142-144.
陆惠琼,王果仙,尹燕,王燕.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5):78-79.
王宏刚,蒋燕.“两个中心”的人本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4):27-28.
武玉芳.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