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承荣
【摘 要】目的:探究中医内科消化系统身心治疗的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中医门诊收集的2017年11月-2019年3月消化性潰疡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06例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西药疗法,研究组53例联合中医疗法进行身心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为96.23%(51/53),对照组为84.91%(45/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医内科身心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较常规西医更优,临床上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消化系统;身心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近些年来消化内科疾病因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和职业因素的影响,患病人数逐年上升,对于消化内科疾病导致的健康问题人们也逐步加大重视,特别对于年轻人其生活方式不规律,不吃早餐,经常性熬夜等容易致使肠胃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发生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内科疾病,再加上本身身体状况差以及预防意识不高等原因,在诊断时症状往往较为严重,致使痛苦增加[1]。而临床西药需要对于此类疾病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具有反复发作以及难以根除的缺点,而中医内科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取得不错疗效。基于此本文为探究中医内科消化系统身心治疗的观察分析,选取我社区医院中医门诊收集的2017年11月-2019年3月消化性溃疡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06例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医院中医门诊收集的2017年11月-2019年3月消化性溃疡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06例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7例,年龄为28-55岁,平均年龄为(35.46±5.08)岁。研究组患者男25例,女28例,年龄为27-54岁,平均年龄为(36.50±4.8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主要采取胃黏膜保护、胃酸抑制以及幽门螺杆菌等三联疗法,选取药物有奥美拉唑胶囊(国药准字H53021955生产企业:海南通用三洋药业)20mg早晚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厂家:广州白云山药业,批号:国药准字H44021518)1000mg,早晚服用,克拉霉素片(厂家:丽珠集团,国药准字H10900084)250mg口服治疗,1天两次。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中医疗法:如为寒邪客位证,可服用香苏散合良附丸,加以藿香、苏叶以及生姜等,起到温胃散寒、身体调节以及行气止痛之功效;如为饮食伤胃,可服用保和丸,添加砂仁、枳实以及槟榔等治疗,起到和胃止痛、消食导滞的功效[2];如为肝气犯胃证,可加柴胡舒肝散治疗,可加以延胡、川楝子、吴茱萸以及沉香等,主起理气止痛、疏肝解郁之功;如为湿热中阻证,可服用轻中汤,加茯苓、栀子、甘草及陈皮等,具有理气和胃、清化湿热功能;如为脾胃虚寒,可服用黄芪建中汤,加半夏、干姜以及饴糖等,具有和胃止痛、温中健脾之效;如为胃阴亏虚,可服用芍药甘草汤,加麦冬及沙参,可起到养阴益胃、身体调节之效。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参考标准根据《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3]。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t值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临床疗效为96.23%(51/53),对照组为84.91%(45/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治疗和诊断较为复杂,传统疗法以西医三联疗法较为常见,改方案虽然见效快,但同时复发性高,根除率不够理想,对患者身心伤害影响较大。而中医方面近些年来,通过针对性分析辩证消化内科系统疾病,采取中医辨证疗法,具有疗效提升显著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联合中医治疗后发现,研究组临床疗效为96.23%(51/53),对照组为84.91%(45/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中医辨证疗法讲究标本兼治,从病因下手,注重身体调节。而本文组方中包含的药材有枸杞子、黄芪、白术、白芍、延胡索、甘草以及生地黄,对溃疡均起到良好的阻抗效果,同时还可补益身心。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中医辨证疗法分为饮食、食寒、淤血、虚寒以及湿热等几大类型[4],对应不同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具有活血化瘀,温胃散寒,活血生肌,消食导滞、祛湿解热以及益气养胃等功能,因此可根治消化类溃疡疾病,致使患者消化系统恢复正常[5]。同时,中医还讲究情志结合,因此可从情志方面给予患者怡情疗法,帮助患者建设良好的思想活动,从而使得患者情志向上,有利于健康恢复。因此提升出,中医疗法对于消化内科系统疾病从身心两方面均可达到显著调节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医内科身心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较常规西医更优,临床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杨忠玉.浅谈中医药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作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8):159.
冷红燕.中医“和法”改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J].智慧健康,2018,4(03):97-98+116.
韩占波,王国平,董建路.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梁丹丹.关于中医内科消化系统身心治疗的观察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147+150.
李艳,丁广智,谢旭善.谢旭善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浅析[J].中医药通报,2016,15(0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