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贵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出指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近年来,海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推进,围绕拓宽发展思路、树立善治理念、文明乡风养成、追求美好生活等方面开展工作,探索将文明实践融入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娱乐”“旅游”“节日”等创新性方式方法,引领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让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产+”文明助力产业兴旺
探索“生产+”模式,通过文明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打通各类资源,推动职能部门的涉农服务下沉至村组基层一线,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技术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南莫镇青墩村江苏省五好家庭农场文明实践点实施“生态农业合作社+志愿服务”的方式,孵化培育20多个小葡萄园主,带动100多个村民就业增收;大公镇常河村永敬蚕业家庭农场文明实践“科技科普传授点”,作为周边村民学习养蚕技术的“加油站”,先后带动周边农户开展专业技能志愿培训百余次,推动桑蚕生产多样化,为农户增产增收。全市近1000个此类科技科普传授点将政策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农业插上科技知识的翅膀,推动乡村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生活+”文明助力乡村治理
探索“生活+”模式,把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眼前需求结合起来开展文明实践工作,发动广大农村群众主动参与进来,避免“少数人干、多数人看”“闲则生非”等种种弊端,让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为基层群众自然而然的价值满足和精神追求,构建起简约高效的基层自治新模式,使基层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开发区爱凌村实施“干群连心邻里会”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我说你听,你问我答”等形式,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答疑解惑,鼓励群众建言献策、互评互议。“邻里会”带动村民共同参与,增进了邻里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截至目前共开展40余场,2000余人次参加活动。墩头镇墩头村7组53户人家,以实践点为“圆心”画“同心圆”,举办邻里节共吃团圆饭,开展道德积分公示、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活动,形成“邻里同乐、邻里守望、邻里融情、邻里共议”的浓厚氛围,以“邻里文化小风景”写出“乡村治理大文章”,在社会结构变迁、城乡统筹的新阶段,筑牢乡村振兴的根基。
“娱乐+”文明助力聚气提神
探索“娱乐+”模式,立足本地资源,挖掘乡村文化中优秀观念、淳朴乡风、传统习俗,在赋予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讲好本地先进典型事迹、乡村文化故事,坚定文化自信。通过保证和优化乡村文化服务供给,让群众在娱乐文艺的参与、欣赏中浸润新思想,接受新理念,将基层矛盾化解在农村文艺活动中,化解在乡风文明发展之中,引导群众在文化获得中孕育出更高品位的文明新风。滨海新区老庄村在村里建起“幸福小广场”,为群众提供固定娱乐活动场所,文化广场上各类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带动村民推开牌桌、酒桌,远离佛堂、教堂,引领农村乡风文明,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充实;市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实施“民星”培育工程,发动2400多名文化志愿者、500多“民星”参与送戏下乡文艺演出,2019年以来共开展“海陵之夏”“行万里路进千家门”“我们的‘村晚”等演出860多场,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全力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不断凝聚正能量。
“旅游+”文明助力生态宜居
探索“旅游+”模式,实施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改善“四清四化”等工程,充分发掘乡村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在乡村建设中发展旅游产业,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强化农村原有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实现生态环境与文明程度的同步提升。墩头镇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发掘“里下河水乡文化”“长寿之乡”等优秀乡土特色,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建立“乐百年健康小镇”,在文明实践工作中广泛宣传宣讲生态文明知识,动员群众人人参与环保,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确保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今天,乡村“灵魂”不走样,焕发振兴新活力。
“节日+”文明助力移风易俗
探索“节日+”文明实践模式,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各类节日为依托,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和彰显节日内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落后不良思想的渗透入侵,把“长根、聚心、铸魂”的大工程做深做实。对全年近100种节日进行梳理,筛选出包括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在内的52个代表性节日,全国首创设计制作文明實践日历。自日历发布以来,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四树五禁”“缘梦有你、七夕牵手”“书记陪你度重阳”“海纳百川、有粮乃安”等大规模文明实践专场活动70多场次,辐射超百万人次,有效地传播了文明理念,涵育了文明乡风,让基层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纳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新方式。文明殡葬工作顺利推进,装棺重葬、乱埋乱葬、乱建坟墓等现象无一反弹,移风易俗成效明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部署,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海安将继续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守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提升乡风文明,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作者系中共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