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式各样的中国菜生动活泼地折射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研究中国菜名的文化意蕴,就是解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中国菜名;文化;意蕴
作者简介:张兵兵(1984.12-),女,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汉英文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1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各地美食种类繁多,制作精良,最有代表性的是“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深受人们喜爱。而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中国菜名,或写实,或浪漫,或饱含历史韵味,不仅文雅别致,更折射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读懂中国菜名的文化意蕴,就是了解一段精彩的中华文化。
1、反映历史文化典故、民间传说
中国菜名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历史文化典故、民间传说延伸而来。如传统浙菜“东坡肉”,源于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期。有次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带领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击退洪水后,徐州百姓杀猪宰羊,送至苏轼府上。苏轼见难以推辞,遂命家人将肉烧好后回赠给当地百姓,“回赠肉”因此而得名。后苏轼被贬黄州时,作有煮肉歌,人们就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其为“东坡肉”。哲宗元佑年间,他二任杭州知府,因疏浚西湖有功,当地百姓在过年时抬酒担肉向他拜年,他命人将肉和酒同烧后分给百姓,百姓尝后,更覺味美,此后“东坡肉”的美名渐渐传至全国。又如著名川菜“金屋藏娇”,源于汉朝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 当作金屋贮之也。”意为汉武帝自小喜爱阿娇,若能娶为妻,则愿为其造一座金屋居住。这道菜的做法就是将土豆酥饼盖于香酥鸭上,周围放葱花点缀,与“金屋藏娇”这一历史故事的意义向呼应。
2、反映儒家文化、道家思想
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利用,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尊地位且影响深远而广泛。它强调“仁”与“礼”的结合,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这一思想的影响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中式菜名中也不难发现其踪迹。如“孔府菜”(乾陵时期官府菜)中的“御带虾仁”,是以剥掉虾皮而中间留有虾壳的大虾为原料, 放入锅中翻炒。因盛盘后保留的虾壳呈红色, 似官员朝服上的革带, 故而得其名。这是官本位意识在现代饮食文化中的反映。庄子和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相信人的精神不死,灵魂不灭,留下了庄周化蝶的美谈和大鹏展翅的浪漫,对后世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比如现今升学宴上常见的一道菜,“大鹏展翅”,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寓意为鹏程万里,前程似锦。设宴者和赴宴者见此菜名,更添后辈升学之喜气与祝福。
3、反映中华民族图腾崇拜
龙凤文化在我国已有超过5500年的历史,“龙”和“凤”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对象,中国各民族一致认为龙凤是自己祖先的化身,相信自己与之有血亲关系,是龙凤的子孙后代。中国人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来表达对子女的殷切期望。“龙”、“凤”在中华文化中代表美好寓意和良好祝福,这在中国菜名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随处可见以“龙”、“凤”命名的菜肴,如“龙凤呈祥”、“百鸟朝凤”、“游龙戏凤”等。久负盛名的粤菜“龙虎斗”,以蛇喻龙,以猫喻虎,是以蛇肉为主的一款羹汤菜,相传是清朝同治年间一位叫江孔殷的人为庆祝自己八十大寿而做。吃蛇肉在广州很普遍,但在中国其他地方则不易被接受,甚至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将其命名为“龙虎斗”,就会给食客舒服感觉。又如川菜中的“凤爪”,即鸡爪,这种普通的食材一旦与“百鸟之王”——凤结合在一起,便不再普通,而给人一种吉祥、美好的印象。
4、反映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药食同源”是中医药文化的传统理,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中国菜名中也有很多体现。如大家熟知的药膳“银耳莲子枸杞羹”、“归参炖母鸡”等直接用药膳配方命名;有些药膳配方多样,就用一个数字加以概括,如“十全大补汤”,包含10种中药材,其主要功效为补益。这些菜名,让人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之,各式各样的中国菜名不仅是简单的词汇和名称,而是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和反映。研究中国菜名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就是解读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郑媛. 中华菜名的文化意蕴[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85-88.
[2]张虹. 试析川菜菜名的文化意蕴[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67-71.
[3]张慧莲.中国菜名里的文化微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364-365.
[4]侯力丹,王增成. 龙凤文化的渊源与发展脉络[J].人民论坛,2016(2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