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画之变

2020-03-02 02:22张晓莹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华山文人画文人

摘  要:中国绘画,发展到元代,各种体制形式俱全,明代开始重复前人。浙派追随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南宋绘画风格,吴门画派则深受元四家影响。直至嘉靖前后“浙派”势力日趋没落,于是尊仰元四家的明代文人画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画坛画风随之一变。绘画成为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心境的表现,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在风格渊源上吴门画派,推崇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元末文人画,并进而发展成为宁静典雅、平淡蕴藉的艺术典范。

关键词:明代;文人画

作者简介:张晓莹(1987-),女,汉,安徽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1

一、明代绘画的发展概况

明代已进入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制度和社会基础不断受到挑战、动摇,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在其内部也逐步开始萌动资本主义的胚芽。因此,明代美术在整体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过程中,也不断呈现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明代绘画艺术的起伏跌宕、传承变异与明代社会的变化、发展密切相连。中西方文化的互动交流所带来的新的文化思想和审美取向,成为推动明代绘画发展变革、推陈出新的变迁之力。故而,明代绘画在具备其时代赋予的独特风貌,又彰显了中国绘画有古代向近代的变革。

明代绘画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晚期。早期明代绘画以宫廷绘画和崇尚南宋绘画的浙派绘画为引领绘画的主要趋势,承继元代文人画家的绘画则为潜流旁支。宫廷画家主要是统治者从民间招募的职业画家和工匠艺术家,服务于统治者的政治教化,同时绘制符合皇家贵族审美趣味的工艺美术作品。明代中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经济繁荣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和市民审美意识逐渐生长。美术领域出现了木版年画,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以及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及与市民文学同步的民间工艺美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吴门画派”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繁荣,逐渐生根发芽,起于沈周,兴于文征明。二人皆是以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文人大家,文徵明的子侄和学生皆受其影响,并传承他们的人格精神与艺术旨意,并进一步注重诗书画相结合,强调传统与意境塑造,在以山水抒情上则比前人更加自觉,具有强烈的文人画取向。吴门画派的另外两位代表画家唐寅、仇英,较之沈周、文徵明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画家。两人出身较为低下,皆是以画为业的职业画家,兼擅多能,技艺全面,绘画风格雅俗共赏,画面当中既有文人画家的笔情墨趣,又有“院體”画的工细精致,代表着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相互融合的绘画发展趋势。明代晚期,画坛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在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所发展,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对以后的中国画甚至是中国艺术文化发展都起到了很大影响。

二、明代画论对明代文人画的影响

提起明代画论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肯定是影响最大的,但也有论画比较独特的画家或是文人,他们的观点对于明代绘画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王履,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以医学世家而闻名于世。董其昌曾经评价王履,王履自视医术很高,以为天下少双,但真正发现比自己强的人他又十分谦虚。王履工诗文,亦对绘画也有很大兴趣,尤其注重收藏古代绘画。明代王履的绘画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重为华山图序》、《画楷中》中,其次是他游华山的“记”“题”“跋”。在他的时代,当时明代绘画是以元代画家的绘画为主流,但是王履则对南宋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的绘画推崇备至,认为南宋画家的画风“粗也而不失于俗,细也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远韵”。因此,王履的华山图也与南宋马、夏一派风格相似。此外,王履在《重为华山图序》中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绘画美学思想。首先,提出“意溢乎形”,“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虽然,意在形,舍形何以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北宋文人主张“得意忘形”,元代文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这些观点都与王履是一致的。但是王履同时也对画中的形比较注重,“意在形,舍形何以求意”。主要是由于当时明末期,明代绘画出现的积习流弊一味追求意而对形完全轻视,乃至文人画家的个人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无处存放。其次,“法在华山”提倡师造化,即是唐代张澡说的“外师造化”。同时强调非在“暗中摸索”,达芬奇说宁愿做大自然的儿子不做大自然的孙子。在王履的绘画思想中,最重要的观点“庶免马首之络”,即不要像套在每匹马头上的马络,都是一样的,没有个人特色,没有具体表现的特点。每个艺术家都应该画出自己心目当中的山山水水,而不是千篇一律,并且能够抓住山水之景的变换,比如四时之景,风雨飘摇之景等等。画家应该注重表达表现个人的绘画方式,绘画特点,绘画风格,在师造化的同时不断总结自己的艺术表达符号,而不是一味的摹古。王履的绘画思想对当时积习流弊的明代画坛就像一剂清新剂,让很多画家正视自己绘画当中的问题。就像王履曾说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明末心禅之学的兴起,让明末的文人士大夫们找到了内心的慰藉和依赖,终日“游戏禅悦”,便把禅学引向学术和艺术。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派”则应运而生,以禅宗南北宗理念确立了绘画艺术的南北宗论,倡导“平淡天真”画面意境,以“柔”“润”的笔墨表现为上,反对南宋刚劲有力的笔墨表现。南北宗论的绘画美学思想影响了以后的清代甚至是近代文人画的美学思想,是明代末期文人画发展、变化的方向。

明代绘画发展起伏跌宕,明代文人画也在动荡的局势中最终确立了南宗“平淡”“天真”“自然”的绘画美学思想为文人画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华山文人画文人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咏华山
文人与酒
随王履登华山
峥嵘岁月:毛泽东在东华山
文人吃蛙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宋代文人爱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