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药方的成分、记载出处和功效几个方面对《镜花缘》秘方进行考证和分类,将本书中药方分为了道成仙之药、妇人妙方、祛暑和治疗痈疽肿毒和其他秘方,笔者认为对秘方进行深入系统性整理对古代药方和当今中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李汝珍;镜花缘;秘方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镜花缘》,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穷尽毕生之力呕心沥血完成的一部旷世奇书,网罗诸子百家,琴棋书画,星象音韵,医学算法,还有茶道、灯谜、奇珍异兽,草木虫鱼,无一不备,以百之章回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镜花缘》在中医领域更是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但一直以来对《镜花缘》中各药方的研究却一直无人问津,本文将结合《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唐·新修本草》等古籍和其他资料对《镜花缘》各种处方中的药材成分、功效进行分析,揭开药方的神秘面纱,达到追本溯源的目的。
一、了道成仙之药
《镜花缘》是一部充满道教色彩的小说。在明清之际,儒、释、道“三教合一”,因对当时封建旧社会制度的不满,李汝珍寄希望于以求仙修道来构建一个理想社会。孙吉昌在《绘图镜花缘题词》中也说:“镜花本空相,悟彻心无疑。”即镜花水月虚无缥缈、本为无常。小说的最后写到仙猿将碑记传给了一个“老子的后裔”,而这位“老子的后裔”就是作者的自称,李汝珍跟道教的关系可见一斑。
在《镜花缘》出现了在《本草》《本经》《别录》等医书中不可得的“仙药”:
(一)祝余
《镜花缘》第九回中唐敖道:“小弟闻得海外鹊山有草青,花如韭.名‘祝余,可以疗饥。”其中的鹊山山系为《山海经·南山经》中的第一个山系,在鹊山山系中的第一座山为招摇山,在招摇山上“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觉不到饥饿,不食五谷,在道教中即可以说是到了神仙的境界。李汝珍引用《山海经》中的“祝余”,也从侧面体现出他得道成仙的思想。
(二)辟谷仙方
在第四十六回中,林之洋傳给唐闺臣“辟谷仙方”,让唐闺臣进山寻父时能长时间不感觉饥饿,其方如下:
用黑大豆五斗,淘净,蒸三遍,去皮;用火麻子三斗,浸一宿,亦蒸三遍,令口开,取仁,去皮;同大豆各捣为末,和捣做团如拳大。入甑内,从戌时蒸至子时止,寅时出甑,午时晒干,为末。干服之,以饱为度,不得再吃别物。第一顿七日不饥,第二顿四十九日不饥,第三顿三百日不饥,第四顿二千四百日不饥,不必再服,水不饥了。不问老少,但依法服食,不但辟谷,且令人强壮,容貌红白,永不憔悴。口渴,研麻子汤饮之,更润脏腑。若要重吃他物,用葵子三合为末,煎汤冷服,解下药如金色,任吃他物,并无所损。又方:用黑豆五斗,淘净,蒸三遍,晒干,去皮为末;火麻子三升.浸去皮,晒研为末;糯米三升,做粥,入前二样和捣为团,如拳大。入甑内.蒸一宿,取晒为末;用小红枣五斗,煮去皮核,入前术和捣如拳大。再蒸一夜,晒干为末。服之以饱为度,最能辟谷。如渴,饮麻子水,能润脏腑;或饮脂麻(芝麻)水亦可,但不得食一切物。
此仙方出自元代王祯的《农书》卷十《备荒论》,据说为晋惠帝时黄门侍郎刘景先遇太白山士所传。《备荒论》开头言:“盖闻天灾流行,国家代有,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虽二圣人亦不能逃其适至之数也。”“水旱虫荒,国有,代有,甚至怀金立鹄,易子炊骸。为民父母者,不可不知此法也。”可见此“辟谷仙方”原是人们在天灾盛行的时候用的,借此挨过颗粒不收,旱涝频繁的时期。
明代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的“辟谷之方”也出自《农书》。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在《杂应篇》提到“辟谷术”的原理是:“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李时珍则十分反对这种做法,但他对王祯的观点持肯定态度,认为人们可以在极度灾荒的时期使用“辟谷之方”来延续饿殍时月之命。除此之外,明代著名医者龚延贤也对“辟谷仙方”进行论述并对其加以改良。先前的仙方最后注明了“不得食一切物”,龚延贤将此改成“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杵碎煎汤饮,开通胃脘,以待冲和气也。”由此看来,道教文化也随着时代的演变在向前发展。
二、妇科妙方
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李汝珍能在“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古代社会提出“男女应该平等”实属不易,其先进的女性意识让人称叹。李汝珍推崇女性,在书中写到的药方里,妇科良方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妇科药方在第十三回“美人入海遭罗网,儒士登山失路途”、第二十九回“服妙药幼子回春,传奇方老翁济世”等章节中均有提到:
(一)乳痈妙方
在第二十九回中,歧舌国王妃身怀六甲,患有乳痈之症,多九公为此开出了一副治疗乳痈的秘方:“治乳痈,用葱白一斤捣烂取汁,以好黄酒分二次冲服。外用麦芽壹两煎汤频洗。加虾酱少许同煎尤妙,虽咸无妨。盖咸朗软坚,虾能通乳,乳通其肿自消。仍用旧梳时常轻轻梳之,自必痊愈”。
《病源论》中提到乳痈是因为乳汁滞结,排出不畅,与血相搏,蓄积成痈。《本草纲目》中提到将葱白煮成浓汁服用可以起到安胎之效;黄酒可以补虚弱,壮筋骨;麦芽性温,除热除烦,可治疗妇女因回乳导致的乳不消散,发热恶寒的症状。唐代孙思邈对治疗乳痈之症曾言:“取葱白捣敷之,并绞汁一升,顿服即愈”五代南唐人王绍颜所著的《续传信方》,今已失佚,其中也提到了将炒葱白捣敷,用瓦器盛炭火逼之可治疗乳痈。成书于1684年,由清代肖壎所著的《女科经论》中有治疗乳痈的方法:“用麦芽二三两炒熟,水煎服之立消”而虾又有补肾壮阳、通乳的功用,可见李汝珍的这个秘方对治疗妇人乳痈的确有一定的效果。
(二)保产无忧散
在《镜花缘》的第二十九回中,歧舌国王妃因偶持重物,导致胎动不安,微觉见红,多九公为此给王妃开了一个“保产无忧散”的药方:全当归壹钱伍分,川厚朴(姜汁炒)柒分,生黄芪捌分,川贝母(研)壹钱,兔丝子壹钱伍分,川羌活壹钱伍分,炙甘草伍分,川芎壹钱伍分,枳壳(麸炒)陆分,祁艾柒分,荆芥捌分,白芍(酒炒,春夏秋用,冬不用)壹钱伍分,生姜叁片。
多九公言此方专治胎动不安,如果因为劳累过度见红,程度不重的,服用数剂,也能保胎。据《本草纲目》记载,当归能治血虚发热,孕妇伤胎或产后失血过多的症状。用四两当归,二两地黄,研细加蜜做成丸子每日服用更是能治妇女百病。川厚朴主寒热,能治脾胃虚损,胃属足阳明经,实则通乳,健胃补脾对孕妇有益。川贝母味性平,主伤寒烦热、乳难,可用于阴虚火旺之症。菟丝子味辛平,能补不足,益气力,适用于妇人怀孕时的腰膝疼痛,能清热凉血,利水解毒。川羌活对妊妇浮肿,孕期关节疼痛亦有好处。川芎益于孕期气虚头痛之症;枳壳性寒,入肺、脾、大肠经,能够利气,消积食,治便秘;祁艾则能够利阴气,治妊娠下血,因胎动产生的腰痛、下血等症状。
成书于清康熙十二年(1637年),傅山所著的《傅青主女科》已对此秘方有所记载,书中有两个治产秘验良方,分别是“保产无忧散”和“保产神效方”,其书记载的药方如下:
保产无忧散:当归(钱半,酒洗),炒黑芥穗(八分),川芎(钱半),艾叶(七分,炒)面炒积壳(六分),炙黄芪(八分),菟丝子(钱四分,酒炒),厚朴(七分,姜炒),羌活(五分),川贝母(一钱,去心),白芍(钱二分,酒炒),甘草(五分),姜(三片),温服。上方保胎,每月三、五服,临产热服,催生如神。
保产神效方:全当归(一钱五分,酒洗),紫厚朴(七分,姜汁炒),真川芎(一钱五分),菟丝子(一钱五分,酒泡),川贝母(二钱,去心,净煎好方和入),枳壳(六分,面炒),川羌活(六分),荆芥穗(八分),黄芪(八分,蜜炙),蕲艾(五分,醋炒),炙草(五分),白芍(一钱二分,冬用二钱,酒炒),生姜三片,水二锺,煎八分,渣水一锺煎六分,产前空心预服二剂,临产随时热服。
《傅青女主科》言此“保产神效方”为:“未产能安,临产能催,偶伤胎气,腰疼腹痛,甚至见红不止,势欲小产,危急之际,一服即愈,再服全安。临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命在垂危,服之奇效。”
将多九公的“保产无忧散”跟傅山的两个保产方子比较,结合王妃因持重物导致的胎漏症状,李汝珍所借鉴的应该是傅山的“保产神效方”而非“保产无忧散”。在《镜花缘》成书之后的《敬信录》中也有对“保产无忧散”的记载,其内容跟傅山的“保产无忧散”并无二致,由此可以更加确定多九公的“保产无忧散”的出处。李汝珍在傅山的“保产神效方”上结合自己的医药知识对其方子加以改动,也可以体现出其深厚的医学底蕴。
三、祛暑和治痈疽肿毒之药
《镜花缘》中有一大类的药方治疗痈疽肿毒,这可能跟李汝珍所生活的环境有关。李汝珍大篇幅的讲到痈疽秘方,可能是他身边的亲人朋友得过这种病,亦或是他自己生过痈疽肿毒,从中可以推出李汝珍应该生活在一个气候湿热的地区。李汝珍的存世资料稀少,今人对他晚年的去向有很多推測,有的学者说他回了大兴,有的说他去了海州板浦,有的人说他迁居扬州。大兴位于北京;海州板浦即连云港,属温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扬州夏日高温闷热。所以相比之下,李汝珍迁居扬州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不过究竟李汝珍行踪如何,还有待考察。
(一)治肉核奇方
在第二十九回中提到唐敖幼时生一肉核,后来遇到一个人传给他一个妙方,没有耗费太多钱财就把肉核治好了,该奇方为:“用乌梅肉去核烧,碾末,清水调敷,搽了数日,果然全消。又有一种肉核,俗名‘猴子,生在面上,虽不痛痒,亦签可嫌。若用铜钱套住,以祁艾灸三次,落后水不复发。”
在唐敖所说的方子中,写到乌梅有治肉核的功效,但在《本草纲目》的记载中则与之不同。在《本草纲目》记载中,乌梅(即用青梅熏黑而成)味酸,性温;白梅(也称盐梅、霜梅,用青梅盐淹曝干制成)主治痈疸疮肿。在《本草纲目》上记载的用白梅治痈疸疮肿的方子为:“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比较李汝珍的方子可谓十分的相像。在后世学者所著的《本草纲目博物大典》中有写到乌梅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能够止涩泻痢,敛肺止咳,安蛔,生津,止血。用于肺虛久咳,久痢滑肠,虛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以酸味治病,有生津止渴之效。而白梅味酸、涩、咸,性平。能够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李汝珍熟读《本草》,学通古今,医术高明,这“乌梅治肉核”一方笔者认为是作者笔误写成。
(二)祛暑奇方
在第二十七回中多九公给出了治疗夏日受暑昏迷的药方——人马平安散。
人马平安散适用于偶受暑气的症状,多九公道药方为:“用西牛黄肆分,冰片陆分,麝香陆分,蟾酥壹钱,火焇叁钱,滑石肆钱,煅石膏贰两,大赤金箔肆拾张,共碾细末,越细越好,磁瓶收贮,不可透气。专治夏月受暑,头目昏晕,或不省人事,或患腹痛,吹入鼻中,立时起死回生。如骡马受热晕倒,也将此药吹入即苏,故又名‘人马平安散。古方用朱砂配合,老夫恐他污衣,改用白色。”
牛黄味苦,性凉,入心、肝经,能够清心化痰,治疗热病神昏;冰片实则龙脑香的结晶体,依《唐本草》所言龙脑香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能够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神农本草经》言麝香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痼痊,去三虫。久服能够除邪;《名医别录》中言蟾酥:“味辛寒,有毒。主邪气,破症坚血,痫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火焇应为《神农本草经》中的芒硝,味苦寒,能够祛五脏积热,涤蓄结饮食,除邪气;滑石也为寒凉之物,能够治疗烦热多渴,伏暑吐泻,风度热疮,夏季中暑之症;煅石膏味辛、微寒,治疗湿温、烦渴、多汗;大赤金箔入药则能镇心安神,通利五脏邪气。
人马平安散最早出现在徐大椿《兰台轨范》“暍方”门中,别名“千金丹”,也入清太医院的配方之中,其药方为:牛黄一钱,麝香一钱,雄黄一两二钱,火硝一两二钱,硼砂一两二钱,朱砂四两,冰片三钱。用法:共研细末。俱用簪梃蘸药点大眼角内即愈。能够应对一切暴病,人马俱用,治疗伏暑伤冷,霍乱吐泻。对将清太医院的配方跟李汝珍的人马平安散相比较可以看出李汝珍根据自己的医学经验在原有药方得基础上加了些改良,但药方的成分主要还是由滑石、冰片、牛黄等具有清热解毒效果的药材组成。
总的来说,李汝珍所记载的药方大都来自医书古籍,有的药方通过李汝珍自己对病情和药材的理解被加以修改,但其功效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将《镜花缘》中的古籍秘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有益于对古代中医药方的发现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汝珍.绘图镜花缘[M].北京:中国书店,1985.
[2](清)李汝珍.镜花缘全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
[3]黑兴沛,金荣权主编,闫德亮,吴道省,吴平才,杨德贵,胡晓靖叶林副主编.中国古代神话通鉴[M].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4]王祯撰.农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晋·葛洪.抱朴子[M].上海:上海书店,1986.
[6](明)龚廷贤撰.龚延贤医学全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7](唐)孙思邈着.孙思邈医学全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8]周德生,周俊编著.女科经论释义[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9](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上册)[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10]傅山.傅青主女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11](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下册)[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12]卓廉士著.本草纲目博物大典[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13](唐)苏敬等撰.唐·新修本草[辑复本][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4]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5]梁·陶弘景集.名医别录(辑校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6]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编校.清太医院配方[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59.
作者简介:池林晓,女,本科,研究方向:语言文化研究,现就读于兰州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