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珠芳
一、问题的提出
产教融合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主旋律,过去职业教育在产业和教育两个领域、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上,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开拓了融合对接的路径,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课程教学等中微观层面研究较少,方法不多,取得的突破较匮乏。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提出了行动导向原则下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把具体的工程或事件改造成学习任务,按行动逻辑设计教学,教学重点由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向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是突显职业教育产教、校企互联对接的教学范式代表,引入中国后迅速被推广和应用,对促进工学一体,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仍有几个问题影响项目教学实施的效果:一是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融合度不够,课堂上工作元素不足;二是校企互联途径不畅,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对接的成本较高;三是教学效果和企业评价反馈之间的时间链太长,影响教学及时改进。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明确提出的职业教育要促进校企共建专业、共建教材、共建课程、联合搭建实践平台,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行产教协同育人等意见。因此,在项目教学的基础上提出“SIE项目教学”理念。SIE项目教学(S:school学校;I: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Resources信息化平台与资源;E:enterprise企业)指通过校企共建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台联网”以网络连线、视频直播等方式将企业专家、设备“请”进课堂,以平台的实时数据实施教学评价,缩短企业对课堂评价的反馈时间,是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效对接的创新型项目教学模式。
SIE项目教学理念框架:
SIE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等方面实施改革,提高产教对接、校企互联的深度,进一步发挥项目教学的优势,促进产教精准对接。
1.项目教学结合信息化手段,注入更多的工作元素,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深度融合。
2.校企共建SIE教学平台,“搭台联网”打通校企互联渠道。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打通校企互联的途径,降低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对接的成本。
3.实施SIE项目教学,助推产教对接。采用网络连线方式邀请专家进课堂参与教学,教学上实现产教的有效对接;以平台的实时数据实施信息化评价,缩短企业对课堂的评价反馈时间。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于2007年9月启动了“SIE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项目教学探索阶段
2007年起,学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整合项目教学内容,开发项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融入工作元素,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融合;以课题为引领对校内其他6个工科专业进行工学结合项目课程改革,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岗位工作任务,形成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学项目,撰写项目教学设计并应用实施。
2.SIE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阶段
(1)信息化平台:为了實现产教对接、工学一体,教学需要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建了功能强大的SIE信息化平台。SIE平台的功能:“搭台联网”打通了时空的限制,使校企互联途径畅通,随时连线专家、工作流程与生产设备进课堂,降低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对接的成本;平台的实时评价数据,缩短企业对课堂的评价反馈时间;信息化技术连线企业的生产元素与资源,深化了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的融合度。
(2)信息化资源:以建设市级精品课程为契机,与企业合作,共建支撑SIE项目教学的信息化资源,创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微课、视频、课件、模拟软件、网络题库等信息化资源;并开发信息化项目教材,共建智慧实训室,用于实施SIE项目教学。
3.SIE项目教学探索实践阶段
(1)课题引领,提炼SIE课型
2013年起,学校立项的八个广州市特色课型课题,结合课堂实践提炼形成了研讨生成、工作任务型、五步导学及五环节4个SIE项目教学课型。课型经过课题研究引领,开展多次公开课实践探索,在职教专家多次指导下逐步成型。
(2)结合课型,实施SIE项目教学
课型的应用效果较好,但缺少有效的校企沟通平台,影响了产教融合的紧密度。教学上采取信息化手段,创建SIE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连线等方式将企业专家、设备“请”进课堂,形成校企互联互通、产教对接的信息化项目教学模式。
首先,“搭台联网”,企业专家、设备“进”课堂。
通过信息化技术“搭台联网”,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连线实时直播课堂教学,随时请专家“进”课堂参与教学与评价,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设备的结构展示与操作演示,现场直播展示生产流程,打通了校企互联渠道。
当然,“搭台联网”的前提是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授课计划,什么课程、哪些课时是需要专家参与的,要与企业专家签好合同,确保课堂真正有专家参与。
其次,建构SIE项目教学模式。
SIE教学实施以“信息化导学、信息化助学、信息化悟学、信息化评学、信息化拓学”为理论主线,以“明确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检查评估、拓展项目”为实践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了课堂理实结合、工学一体;借助信息技术与企业专家资源,实现了专业课堂教学的产教对接。
4.SIE项目教学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1)教学课例实践与推广
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全国中职“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例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评为“优课”和“精品课”。课例放获奖网络平台,全国推广。
(2)课题、精品课程推广
四个广州市级课题引领,8个子课题研究推广研究,形成了“SIE项目教学”的开展热潮。2016年《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被评定为广州市级精品课,通过课程资源网站推广应用。
(3)重大活动推广
①国家级推广活动
三次在全国生本教育培训班推广成果课例,“激情飞扬、工学一体”的课堂得到全国职教同行的肯定,南方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三个课例获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在全国表彰大会做成果推广。
②省、市级推广活动
项目组2名教师应邀参加省职教学会的“送教下乡”活动,分别在梅州、河源、韶关、汕尾四市巡回展示课例;两次在省职教学会2015、2017年学术年会(400多人)中展示SIE项目教学成果;多次对我校帮扶学校贵州省贵定县职校和省内兄弟学校推广SIE项目教学。多次在广州市专题科研成果展示会、教研会上展示成果与课例,进行全市范围的推广。省内有八个学校借鉴使用研究成果,取得较好效果。
(3)媒体报道,辐射引领
2016年《增城日报》以“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为主题报道了“SIE项目教学”的实施与成果。2017年,学校的微住平台报道了“企业调研促提升,教学成果满园春”的下企业调研活动。2018年广州中职电气教研网以“信息化条件下中职项目法的应用研究”为题,报道我校课例展示活动。2019年《增城日报》报道我校举行“产教对接,校企互联:SIE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成果交流、推广活动。项目组成员发表的论文在知网全文收录,得到了很好的引用与推广。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创建了SIE教学平台与资源
通过信息化平台,校企合作设计教学内容,共建校企教材,创建信息化资源库,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对接是实施“SIE项目教学”的前提。
1.SIE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与企业共建了SIE教学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搭台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随时与企业专家实时连线、视频对话,现场直播生产设备的结构或工作过程,如机电专业学习机器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学校的设备有限,则可以通过现场直播企业的生产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填补设备不足的缺陷,从专业教学上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产教对接的目的;平台的实时评价数据,缩短了企业对课堂的评价反馈时间;平台的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了企业的生产元素与资源,深化了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的融合度;平台还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储存、管理与应用。
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创建。通过专项课题研究、精品程建设等途径,开发了500多个配套的多媒体仿真软件、微课、课件、技能点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并上传SIE项目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信息化项目教材的编写。编写了电类专业教材16本(5本出版);机械类专业教材8本(3本出版)。教材融合了企业的生产元素与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如《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气安装与维修》就是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的。
(二)建构了SIE项目教学模式
“SIE项目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上深度融入了工作元素,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有效对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校企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资源,畅通校企互联渠道、打通了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从专业教学上实现了产教对接。SIE项目教学是以“依托项目,工学一体;借助信息化,产教对接”为特色,以“动感化情境,明确项目(信息化导学);信息化设疑,分析项目(信息化助学);模拟演练析疑,实施项目(信息化悟学);专家进课堂解疑,检查评估(信息化评学);数据化梳理,拓展项目(信息化拓学)”为结构的信息化项目教学模式。
(三)提炼了SIE项目教学课型
在實施项目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突破教学难点,探索形成了“研讨生成”课型:“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制定计划,合作学习-实施计划,研讨生成-归纳总结,评价梳理”。实施过程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设计好研讨问题,二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研讨,达到知识的“生成”。工作任务型课型以“前置任务,引导自学-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演示讲解,完成任务-展示成果,评价总结”为结构,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五环节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研讨交流-成果展示-评价反馈”,五步导学以“仿-拆-研-检-排”为结构开展课堂教学。
(四)形成了物化成果
SIE教学成果的物化形式有论文、教材、精品课程、信息化平台及信息化资源库,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
1.共发表论文29篇,出版教材8本、精品课程1门、信息化平台及信息化资源库。
2.教师个人参赛获奖:国家级:6个;省级:19个;市级:34个。
3.学生参赛获奖:国家级:10个;省级:42个;市级:60个。
四、实施效果
(一)学业成绩逐年长,统测竞赛出佳绩
参加广州市教育局举行的学科质量检测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成绩突出。
1.广州市学科质量检测与技能抽测成绩突出
近五年,参加广州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学科质量检测及电子技能抽测,平均分、合格率都远超过广州市的平均水平。
2.学生技能竞赛成绩逐年增长
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奖项15人,省级100人,市级664人。(见表1)
(二)人才培养质量高,用人企业评价好
合作企业反馈,通过“SIE项目教学”培养的毕业生应岗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职业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近年来,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骨干或优秀员工。
(三)课改教师同促进,成绩喜人效果佳
成果为中职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了教师成长。项目组成员进步明显,顺利晋升职称,取得突出成绩。
(四)全国范围来推广,辐射影响见成效
成果历经了7年的实践检验及5年的推广应用,由广州市教育局推广到全市的中职教育,先后被珠海、中山、罗定、广州等地多所学校推广应用,全国机电职业教育委员会和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在全国推广使用。通过国家级、省、市级推广活动与媒体、网络平台,教学成果已被许多中职学校同行关注并实践,且产生明显效果,影响力极大。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7年度课题“信息化条件下中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以机电专业教学为例(120173120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