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于教: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20-03-02 02:17龚兴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措施小学语文

龚兴霞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德育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教材中汲取德育内容,通过育德于教的方式,有效开展小学生语文德育教育工作,在阅读、写作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德育知识,为小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做好指引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措施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开展德育教育,实现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阅读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德育教育渗透和融入的主要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源。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教师在生字词教学阶段就可以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如学习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时,可以通过造句、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在学习估量、销毁等词语时,讲解这些词语的用途,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带颜色的笔勾画出描述圆明园价值和辉煌的词语、圆明园被毁的词语、圆明园被毁后世人对毁损的评价,通过学生标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圆明园的情感认同,引发小学生的共鸣。总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认同,为后续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有效基础,为后续德育教育的引申提供便利条件。

二、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形式。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德育尝试和德育情感,但在学习过程中单纯依靠阅读或简单引申是无法让小学生理解德育内容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写作教学训练,通过写作,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这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以《长相思》为例,这首古词中表达了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园”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德育教育的重點内容。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德育内容理解有限,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从情感的角度进行德育的渗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长相思》后,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中的德育内容,既可以是对文章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要体现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园”的情感和自身对热爱家乡的德育理解;也可以是对文章的读后感,要写出真情实感。学生在写作前,教师可以根据《长相思》的内容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情感认同心理,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并在写作中体现出来。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用写作来渗透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了解作者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并进行情感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和渗透德育教育。

三、语文实践中体现德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应积极开展实践工作,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性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实现德育的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口语交际”“习作”“快乐读书吧”等内容为主,教师应积极利用语文的实践活动,做好语文实践的德育内容安排与渗透 。

如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的教学中,课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与其他人交往和寻求帮助时,必须要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要学会争取其他人的支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对团结、友爱、集体等德育内容进行渗透。

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情景,如“同学们是否经常会有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的想法,但是苦于得不到别人的支持,而变得很着急,很失落呢?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同桌相互说一说”。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给予其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师在每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中都应根据实践的主体进行不同德育内容的渗透,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更多的德育内容,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围绕实践主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德育教育,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尽可能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口语交际、语文课堂阅读等实践类课程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语文德育思想,真正将德育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行动。

四、注重教师自身德育思想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自身德育思想的融入与渗透,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德育意识,为其树立人文思想。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决定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师生互动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应做好自我检查,在言谈举止中渗透德育内容,要充分展示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思想,让学生从第一感官角度对语文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交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学生阶段,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于强硬,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融入,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近些年,微课、慕课、交互式白板等教学方式不断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不断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进而渗透德育工作。

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德育内容应注重文化内涵,深入剖析语文学科的文化内容,提取其中的文化元素,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德育思想。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文化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语文的文化元素,从传统文化内容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元素,渗透德育思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德育效果,实现育德于教。

以《讲民间故事》口语交际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如何“讲”故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背后的德育思想。因此,教师在课前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寻找一些小故事,但要求学习小组选择的故事既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故事都带有丰富的内涵,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难度尽量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流畅地进行表达,在细节方面如何进行描述,故事讲解完要说明从这个故事中学习到了哪些道理。学生在搜集、整理和表达时,必然需要对故事的内涵进行详细了解,而故事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的引导,帮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德育思想,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解说卧冰求鲤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整理“二十四孝”的故事,在学习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一个十分有效果的教学方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将语文与德育融合在一起,实现育德于教的效果,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和德育教育的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德育效果,为小学生的成长做好充分的指引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年第10期。

[2] 周生年《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学周刊》2019年第33期。

[3] 杨兴德《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德育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2期。

[4] 常世明《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措施小学语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