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琳
摘 要:玛莎诺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性戏剧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晚安,妈妈》于1983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本文主要分析家庭生活中最亲密的母女关系,以及二者产生异化的原因。
关键词:玛莎诺曼;母女关系;异化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2--01
一、引言
玛莎诺曼是美国著名的女性戏剧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晚安,妈妈》主要讲述了女儿企图自杀,母亲试图劝阻的故事。该剧采用了传统的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行动的统一。表面上看,它是最为传统的家庭现实主义戏剧。然而却在故事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人故事。本文从女儿杰西的成长经历,母女之间不同的人生观,以及二者在父权社会的压迫下而异化的母女关系三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原本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却变得疏离,冷漠。
二、杰西的成长经历
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必然与她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杰西从小患有癫痫病,因此倍受母亲的保护。母亲从来没有让别人知道杰西的病,以为以此就能保护自己的女儿。但是也许就是由于在母亲的保护下,杰西过度依赖母亲,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妈妈从来不让杰西离开自己的视线,甚至于亲手包办女儿的婚姻。女儿的丈夫是妈妈精心为她挑选的。但杰西的婚姻失败了,母亲又把女儿接到自己的身边,保护起来。杰西从来没有独自面对过这个世界,一直是母亲牵引着她的手,带她去看这个世界。母亲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女儿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仍然以爱的名义让杰西处于“无我”的状态。以至于杰西一直没有独立面对,处理问题的经历。此外,杰西的一生中只围绕着家庭生活展开,她的自身价值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杰茜曾尝试工作, 但第一份销售电话的工作入不敷出,然后在医院礼品店工作又被人指责她笑的方式让人不舒服。无奈之下,杰茜只好和母亲待在家里照料儿子,但儿子里基不成器。偷东西,打架,性格顽劣。这理所当然被认为是杰茜的责任,在母职这方面,杰茜同样被看成失败者。因此,不管是身体上的折磨,還是精神上的考验,都给这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女性以重击。因此,她在面对生活的磨难,以及社会的压力才会感到如此无力,选择轻生。不置可否,母亲在杰西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她间接地导致了杰西脆弱,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的性格。
三、母女二人不同的价值观
母亲西尔玛是个传统类型的女性形象,逆来顺受、安于现状、感觉麻木,她服从丈夫,爱护子女。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传统妇女的形象,是典型的男权社会下期待的角色。爱情对他可有可无,生活也不能激起她的一丝热情。西尔玛在等待中活着,她也不知道在等待些什么。几个世纪以来,绝大多数美国女人便以这种方式生活着,忠实履行男权文化赋予她的妻子和母亲的性别角色,这与美国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密不可分。而女儿杰西虽然是她一身带大。但在人生的选择上与她截然相反。妈妈将人生比作运转着的洗衣机,将脏衣服放进去,加上洗衣粉,按下开关,剩下的就是等待,“总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可以改变一切的事情。天知道会是什么事,但是也许值得等待”。母亲认为人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杰西把人生比作一辆公交车,什么时候下车是她的选择。由此可见,杰西是比母亲进步了的女性。她认为命运的决定权在自己手里,不在于别人。母女二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本应该无话不谈,彼此之间十分了解。然而,讽刺的是,母女俩真正的沟通竟然是女儿选择自杀之后才进行的。可见,两个人虽然朝夕相处,但是生活态度,价值观,都使得她们难以进行真正的沟通。而母亲一再的追问,也不能了解女儿自杀的原因。在她固有的价值观里,她不能理解女儿通过牺牲自我来达到对父权社会反抗的目的。因此,母女关系是异化的,疏离的。
四、父权社会的压迫
母女二人都是父权社会下压迫的女性。然而,她们并没有联合起来反抗。反而在女性之间建立起了一道屏障。母亲饱受父权社会的痛苦,但她浑然不知。她只是选择了妥协。然后对于她的女儿杰西,杰西意识到了,她选择了反抗。然而,母亲却在这时充当了父权社会的守卫者,劝服者,她规劝女儿接受自己的命运。这才是最可悲的。这更导致了母女关系的疏离。此外。杰西本人其实也无法逃脱父权社会的影响。从全剧一开始,就介绍了杰西近乎男性化的服装打扮,以及她选择用父亲的枪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上种种,无不体现杰西对父权社会的向往。她也渴望成为她们的一员。由此可见,母女两人都没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因此她们更无法相互理解,相互劝慰,只能走向疏离。
五、结语
杰西最后的自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毋庸置疑,母亲对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杰西性格的养成,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所影响。由此可见,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母女关系本应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不应该因为彼此之间的不理解,以及缺乏沟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常常与我们的家人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孙舒娴,死亡:女性的另一种活法——从《晚安, 妈妈》看当代女性身份的重建,戏剧之家2012(21).
[2]黄珊珊,父亲的女儿? 还是母亲的女儿?——玛莎·诺曼剧作《晚安,妈妈》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咸宁学院学报,2012(06).
[3]刘秀玉,从《晚安,妈妈》看玛莎·诺曼的女性主义戏剧创作,辽宁大学学报,2008(03).
[4]蔡晓燕,从杰茜的选择看存在的困境——解读玛莎·诺曼的《晚安,妈妈》,戏剧文学,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