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角色建构

2020-03-02 14:57:38杨宇尹忠华
剧作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惠民名录文化馆

■ 杨宇 尹忠华

进入21 世纪,随着政府和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文化馆又多了一个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这与以往的职能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一种角色的转换和建构。这就需要文化馆对自身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并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以便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新时期非遗保护与文化馆的关系

作为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机构,文化馆的一项重要职能便是整理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这种职能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渐深入而有所改变。

2005 年-2009 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非遗普查活动,普查出非遗资源总量近87 万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和传承状况。在这次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如今已经有数以万计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列入四级名录体系内。

随着四级名录体系的健全,以文化馆的名义申报非遗项目便成为了各文化馆的重要工作内容,而文化馆也就成为了这些项目的保护单位,文化馆搜集、保存的基础资料成为了申遗的重要参考资料。正像专家指出的那样,多年来基层文化馆、站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坚持不懈的收集、整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今天能够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

二、非遗视野下文化馆的职能担当

任何一项新兴事物刚出现的时候都会得到人们的积极响应,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积极性会有所减弱,正如“申遗”路上曾出现过“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那么,作为项目保护单位或项目申报单位(有时二者兼而有之),应该如何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使炙手可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呢?

首先,深度挖掘和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已经列入非遗体系内的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是早期挖掘和整理地方文化资源的成果体现。但随着非遗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地方文化资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也应该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对那些已经列为非遗名录体系内的项目,一方面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声、像、图、文全方位的记录,形成影像档案;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专家,对不同阶段、不同年代的名录项目进行梳理。而对那些还没有列入非遗序列的文化线索,则可以通过走访村民、寻访知情人、拜访专家等方式将文化线索放大。如有可能,可以形成完整的文本资料,一步步将其纳入非遗的保护范畴。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活动。文化惠民不是一个新名词,这是多年来让老百姓亲近文化、让文化回归民众的一种互动和双赢的举措。文化馆有责任、有义务、更有能力将这些文化带到民众中去,其形式可多种多样。

1.建立非遗展示场馆及开办非遗培训班。文化馆可以利用馆内空间优势,分教室开办不同项目的非遗培训班,邀请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授课,所有热爱非遗文化的群众均可免费前来学习。

2.组织非遗展演。省、市、区级文化馆可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纳入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平时为演员们提供免费排练的场地,适逢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则在广场上为百姓演出。此外还可以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真正实现文化馆“以文化惠民生”的服务功能。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文化馆作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它的工作职能就不只是广泛意义上的对当地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还应该紧密结合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固有优势,使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收到最大的实效。

猜你喜欢
惠民名录文化馆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派出所工作(2022年3期)2022-04-14 07:37:18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12-01 23:23:32
章堰文化馆
现代装饰(2020年12期)2021-01-18 05:37:28
大爱有光
大众文艺(2020年8期)2020-04-21 11:22:06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人大建设(2019年11期)2019-05-21 02:54:46
同贺名录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大众文艺(2018年16期)2018-09-05 11:48:40
作者名录
卫拉特研究(2018年0期)2018-07-22 05:47:52
生产商名录